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体腔深部化脓性渗出液或深部脓肿引流不畅不是加重病人全身中毒症状,便是形成残余脓肿和慢性窦道而经久不愈,需行再次手术。各种双腔引流管加持续负压吸引是引流措施中较有效者,但是旷日持久亦常难免堵塞失效;对于窦道深长或过分迂曲者,常用的双筒型双腔引流管难以深入腔底和长期  相似文献   
3.
胆汁为保持其中的胆固醇呈溶液状态,必须含有足够浓度的胆汁酸和磷脂质。如胆固醇含量超出后两者维持其胶性溶液的能力,则胆汁呈过饱和状态而析出胆固醇结晶。于是逐渐生成胆石。现已证明,患胆石症病人的肝脏胆固醇合成增加而胆汁酸的合成减少,磷脂质的代谢情况通常是正常的。胆  相似文献   
4.
经T管置空肠营养性造口导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T管内置直径1.6~2.0mm聚乙烯导管达空肠近端实施经T管空肠置管造口术,应用於急性胰腺炎,胆管结石及胆道恶性梗阻等三类病人共25例,证实本方法具有营养性造口作用而免除空肠造口的手术创伤等并发症。测定T管压力为150±40mmH2O(1.1~1.9kPa),空肠内压为0~90mmH2O(0~0.9kPa),在两者呈明确顺压差时,联接两管使胆汁自动回收,TTCJ使水电解质及全面的营养液得以早日进入消化道,使重症胰腺炎等患者加快恢复而不再片面倚赖肠胃肠道外输注。对於贯置I管较长时间引流者,又可避免长期胆汁流失所致之消化道及全身不良反应。此外,作者等还观察到早期回输胆汁进入肠道有促进肠胃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皮直接穿刺、置管于胆囊,可以使胆囊以至整个胆道系统获得引流、减压和通过造影等方法进一步明确诊断。因其操作简便、创伤小,对于老年和有严重夹杂疾病、全身情况差以及不愿接受手术的病人有实用价值。但是由于穿刺胆囊后有胆汁自针体周围渗漏之虞而未获推广。我们从1984年起采用新方法进行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共60例,效果良好,无重要并发症,兹介绍如下。操作方法分下列两类(一)经游离膜腔直接穿刺和置管、引流,适用于胆囊较大,超声检查下有清楚轮廓者,不适用于萎缩  相似文献   
6.
李祖怡 《上海医学》1989,12(7):422-423
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多伴有不同程度膀胱排空障碍,需常规地留置导尿至排尿功能恢复。长期留置导尿管除使病人不适外,可引起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我科从1984年迄今在直肠癌根治术时应用耻骨上膀胱穿刺置管引流(Suprapubic catheter  相似文献   
7.
硅橡胶指套式抗返流装置在胆肠内引流术中的应用李祖怡,薛志祥,杜宽航我们研制一种硅橡胶指套状瓣膜,术中安置在引流肠管或导管上,临床初步应用效果良好。此抗肠内容返流瓣膜的原材料是美国Dowcorning公司生产的国际医用级双组份硫化Q7-4780号硅橡胶...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60例诊断困难的急腹症采用闭合式腹腔灌洗方法,结果证明它是一种安全、简便、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方法,适用于各种诊断不明的急腹症,可以了解腹腔内炎症的性质和程度,并进一步对是否需行急症剖腹术提供有力的依据。作者等对腹腔灌洗的操作方法、进行灌洗的依据、灌洗液各项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院从1984年起应用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上海中药一厂生产)口服治疗胆石症25例,获得一定疗效。25例患者,年龄35~75岁,男9例,女16例,均系诊断明确但不愿手术的胆囊和胆管结石。其中3例在治疗一个月内因发生阻塞性胆管炎而手术,  相似文献   
10.
硅橡胶指套式抗返流装置在胆肠内引流术中的应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外科(200011)李祖怡,薛志祥,杜宽航胆道肠管内引流手术在胆、胰疾患中应用广泛,为防止术后肠内容返流感染,曾报导过多种抗返流术式,尚存在不同缺陷,如血供障碍、通畅不良、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