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玉然 《河北医药》1995,17(5):320-321
空气净化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050000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科李玉然1空气净化技术的发展与现状我国空气净化技术自六十年代开始,七十年代稳步发展,主要在高科技和精密工业部门,八十年代在医药、医疗及护理工作中所采用.近几年护理专业应用净化技术有一定...  相似文献   
2.
百草枯中毒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百草枯(商品名克芜踪)属季胺类,不挥发,极易溶于水,原液为24%水溶液,有腐蚀性,在碱性介质中易分解,是一种农业应用广泛的除草剂。对中毒者的主要影响是致死性的肺损害及肝肾损害。成人经口服15ml的原液(约3g)可致死。死亡率为60%~80%左右,于服药的剂量及抢救时间有关。由于其血浆致死的浓度甚低及尚无特异性解毒药,因此给临床救治及护理带来很大困难。 中毒机制:(1)刺激性腐蚀作用:口服后引起口腔炎、食管炎、上消化道出血。(2)影响能量合成,竞争性抑制干扰呼吸链电子传递,影响生物氧化磷酸化,使能量合成减少或停止,引起细胞衰竭。(3)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百草枯接受电子后经微粒体还原辅酶Ⅱ等催化下产生有毒的H_2O_2以  相似文献   
3.
针刺并高压氧改善脑梗死平衡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高压氧的综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7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加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以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为标准观察治疗前后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平衡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为显著(P<0·01),并且运动功能提高快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整体同步康复脑梗死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患者平衡障碍,尤其对伴有视、听等感觉障碍的脑梗死早期患者疗效独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腕关节MRI成像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早期RA病人8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行腕关节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各种MRI异常征象并分析其对早期RA的诊断价值。结果 MRI平扫异常征象主要表现为:滑膜增生85例,骨髓水肿72例,关节腔积液62例,肌腱炎60例,骨质侵蚀57例;增强扫描显示血管翳强化85例。滑膜增生和血管翳强化诊断早期RA灵敏度高。结论 MRI成像对早期RA的病理改变较敏感,可作为早期RA诊断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有薄壁空腔形成的周围型肺腺癌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伴有薄壁空腔形成的周围型肺腺癌的CT影像资料,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1例中有14例位于双肺中上叶,13例实性病灶呈类椭圆形,边缘可见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增厚、牵拉的例数分别为18、15、11和3。所有空腔病灶的壁较薄,平均(2.04+1.02)mm,厚度在2mm以下者有11例;17例空腔病灶位于实性病灶的周边部,12例空腔壁厚度较均匀,9例可见壁结节形成;空腔内血管穿行征及分隔形成者分别为8例和5例。结论伴有薄壁空腔形成的周围型肺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即病灶多位于中上肺、实性病灶多呈类椭圆形,边缘多见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等恶性征象;而空腔病灶多位于实性病灶的周边部,空腔壁较薄且厚度较均匀,壁结节少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内单发薄壁空洞型肺结核的CT表现,为临床提供参考,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临床证实的、表现为肺内单发薄壁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资料,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9例患者中,病灶多位于肺结核的常见发病部位(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且多见于右肺;病灶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内壁光滑的空洞,病灶边缘多伴有长毛刺,临近可见胸膜增厚、牵拉及卫星灶。结论若肺内单发薄壁空洞性病灶位于肺结核的好发部位,且病灶形态呈圆形/类圆形,空洞内壁光滑,病灶边缘伴有长毛刺、临近可见胸膜改变及卫星灶形成,要首先考虑肺结核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良肢体位针刺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5月-2004年5月我们在早期康复良肢体位针刺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塞30例,并与早期康复良肢体位加针刺和加高压氧治疗法的各3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5岁。主因头晕,乏力,心悸20天而于1995年11月24日入院。查:重度贫血貌,精神萎靡,呼吸急促,BP18/12kPa。P120次/分,R25次/分。血常规:Hb39g/L,RBC0.4×10~(12)/L,WBC9.5×10~9/L,BTC104×10~9/L。骨髓穿刺结果: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以晚期细胞为主,嗜酸细胞易见,红系受抑,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早幼红<0.5,中幼红<1,晚幼红<0.5),巨核细胞5只,血小板成堆可见,血涂片未见幼稚细胞。印象: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贫血病史。缘于3个月前因患尖锐湿疣在我院妇科诊治,当时给予氟脲嘧啶1000mg+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7天。停药约1个月后患者出现头晕、全身乏力,休息后能自行缓解,未引起注意,以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而就诊。在迫问病史中患者除用氟脲嘧啶外无用过其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报道黄牛在电针刺激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试验过程是对黄牛的百会、肾门、腰旁等穴位施以一定强度的电针刺激,然后在电针刺激开始、刺激10分钟、30分钟、60分钟时分别测定其中心静脉压的数值,其结果低电压组相应为15.72±0.958厘米水柱、15.38±1.144厘米水柱、14.83±1.141匣米水柱、14.47±1.100厘米水柱,高电压组相应为11.66±1.698厘米水柱、10.52±1.511厘米水柱、10.00±1.365厘米水柱、9.88±1.618匣米水柱。此结果表明,当电针刺激开始,黄牛中心静脉压有加压反应,随后逐渐下降,到试验终止时,低电压组动物中心静脉压少数恢复到原来水平或略低于原来水平,多数略高于原来水水;而高电压组动物中心静脉压少数略低于原来水平,多数略高于原来水平。两组动物分别在不同强度的电针刺激下,持续刺激一小时之内,其中心静脉压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