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儿童鼻咽腺样体肥大的X线及CT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X线鼻咽侧位平片及cT检查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常规摄吸气期鼻咽侧位平片和测量A/N比值及行CT检查病例24例并手术病理证实,详细分析腺样体肥大影像特征。结果(1)摄吸气时的鼻咽侧位片是观察腺样体肥大的简单而准确的方法;(2)测量A/N比值用以观察腺样体肥大的程度,A/N≤060h正常,≥061为腺样体肥大,≥0.71者为腺样体病理性肥大;(3)CT表现为鼻咽顶后壁增厚,黏膜线连续,形成肿块致气道狭窄;中重度合并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结论鼻咽侧位片是观察腺样体肥大的简单而准确的方法;CT检查是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及并发症重要手段,弥补了鼻咽部X线侧位片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包虫病的CT表现特征和病理基础,评价CT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包虫患者,对其术前CT资料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34例肝包虫诊断正确33例,误诊l例,诊断正确率为97.05%。结论肝包虫病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可反映肝包虫不同时期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许艳珍  李炳翠  赵志文 《中外医疗》2009,28(22):167-167
目的探讨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3例骨肉瘤X线和CT表现。结果原发骨肉瘤影像学表现包括广泛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部分病例可见肿瘤骨和肿瘤钙化。结论传统X线,尤其CR,DR数字成像对骨肉瘤的诊断最佳,CT扫描在判断肿瘤的范围方面有一定优势并有助于鉴别诊断,两者结合应用,将提高对骨肉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患儿女。产后3天,出生后既出现频繁呕吐。呕吐物呈黄绿色胆汁样物,量多少不定。尿量少,仅解一次胎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幕上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的MRI表现,探讨瘤周水肿MRI评分与肿瘤组织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揭示幕上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MRI表现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星形细胞瘤,包括Ⅰ级5例,Ⅱ级8例,Ⅲ级10例,Ⅳ级19例。对其术前MRI图像瘤周水肿程度进行评分,术后组织切片进行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肿瘤细胞P53蛋白的表达情况,与瘤周水肿程度对照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42例幕上星形细胞瘤P53阳性细胞率平均值为48.35%±23.44%,范围10%~85%。随着瘤周水肿MRI评分的增高,P53阳性细胞率亦随之增加(P<0.05)。结论:幕上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MRI表现反映了肿瘤组织P53蛋白的表达程度。MRI可以快捷、无创伤性地评价幕上星形细胞瘤P53蛋白的表达程度,可进一步估计其分子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肝包虫病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生活。其致病原为棘球绦虫的蚴虫,以肝包虫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肺脏、脑等器官。目前关于肝包虫病的CT报道仍然不多。笔者对34例经CT诊断、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包虫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肝包虫病CT征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男 ,48岁。以右侧视力进行性下降 1.5 a收入院。MRI检查见鞍区占位 ,约 2 .5 cm× 2 .0 cm大小 ,强化明显 ,提示垂体瘤可能。临床上考虑不排除脑膜瘤可能 ,故做全脑血管造影检查 ,以利鉴别。患者平卧位 ,消毒、铺巾、局麻 ,选右侧股动脉用穿刺针穿刺顺利 ,拔出针芯 ,插入导丝约 2 0 cm后抽出穿刺针 ,取造影用有 6 F导引管套在导丝尾端 ,顺导丝逐渐插入股动脉 ,因操作失误 ,没将导丝尾端穿过导引管暴露 ,而将导引管直接推入股动脉 ,致使导丝脱入股动脉 ,透视见导丝头端已接近主动脉弓。经商议决定 ,从左侧股动脉穿刺透视下置入 …  相似文献   
8.
李炳翠  许艳珍  赵志文 《中外医疗》2009,28(25):147-147
非骨化性纤堆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骨肿瘤,发病率较低。作者收集本院1996年7月至2008年10月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非骨化性纤维瘤5例做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钼靶X线与高频彩超对乳腺癌筛查的诊断价值,以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方法对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术前钼靶X线、高频彩超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钼靶X线摄片及高频彩超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33%、80.18%,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钼靶X线摄片与高频彩超联合的诊断符合率为96.5%,与单纯钼靶X线摄片或高频彩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钼靶X线与高频彩超显示乳腺癌的征象有毛刺肿块、微细钙化、肿瘤血管及多种不典型征象。(3)钼靶X线与高频彩超对微细钙化检出率分别为60.3%、33.7%。钼靶X线检出钙化型乳腺癌比高频彩超敏感(P〈0.05)。(4)高频超声对乳腺癌血流信号检出率为80.4%,其中53.6%见穿支血流;钼靶X线显示异常血管征为22.64%。高频超声检测血流信号明显优于X线钼靶(P〈0.01)。结论钼靶X线、高频彩超均可作为乳腺癌筛查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综合影像检查可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探讨CT扫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照回顾性分析108例(120个结节)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包括结节的边缘、密度、钙化、包膜、强化方式、强化程度等,比较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结节边缘、微小钙化、包膜、结节数量等方面,良恶性结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边缘不清、微小钙化、无包膜、病灶单发对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45.5%、36.4%、100%、90.9%,特异度分别为83.7%、94.9%、22.4%、36.0%,准确度分别为83.6%、91.8%、36.7%、48.1%。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边缘不清和微小钙化是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特征性征象,完整包膜和囊性结节是良性结节的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