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加味七福饮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网络药理学对药物成分-疾病靶标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GeneandGenome Encyclopedia,KEGG)通路富集分析加味七福饮抗AD的作用靶点。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的结果。结果 网络药理学收集到46个加味七福饮的候选活性成分和521个预测靶点,并得到与AD共同靶点105个,包括白术三醇、山柰酚、植物甾醇、甘草苷、豆甾醇和β-谷甾醇等关键化合物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serine/threoninekinase1,AKT1)、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JUN基因(JUN)、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前列腺内环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 PTGS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冬泳对中老年动脉血管弹性和心血管机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冬泳组为某冬泳协会女性会员11人,开展每周3次,每次30 min的冬泳;其他锻炼组27人,锻炼内容为骑自行车与快步走;缺乏锻炼组19人.在试验(5个月)前后分别对3组受试者的安静心率、血压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浆纤维蛋白原(Fg)进行测试,应用无创臂踝动脉硬化测试仪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进行纵向对比分析.结果 冬泳组安静心率、血压及PWV与冬泳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冬泳组PWV改善效果与其他锻炼组和缺乏锻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泳组Fg改善效果与其他锻炼组和缺乏锻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舒张压与Fg呈正相关(r=0.491、0.494,P<0.01),PWV与Fg呈正相关(r=0.369,P<0.05).结论 与其他锻炼相比,长期的冬泳锻炼能更好地改善中老年女性的心血管功能、血脂成分.  相似文献   
3.
李泽鑫  秦懿囡  杜元灏 《天津中医药》2021,38(12):1577-1580
杜元灏教授基于《灵枢》中呃逆的外治法,提出了“平抑胃气,调神止呃”的治疗原则,疗效显著。文章总结杜元灏教授治疗顽固性呃逆经验,并从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角度进行了阐述,也借此探讨针灸治疗内脏疾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是面神经麻痹中最为典型的一种,杜元灏教授根据其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三期两治的针刺治疗原则。急性期使用针刺星状神经节、迷走神经耳支、听宫穴及翳风穴放血以散邪消肿、通络活血,解决局部水肿,促进循环,降低面神经损伤程度;非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通过电针刺激表情肌、面神经干及相关分支以舒筋顺气、调经通络,尽快恢复肌肉功能,降低后遗症可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导联和同步12导联两种测量方式对P波时限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心脏超声检查无结构和功能异常且无明确临床疾病诊断的健康成年人,分别测量单导联和同步12导联心电图的P波时限,对比两种测量方式的P波时限.结果 共入选203例受试者,平均年龄(39.51±10.08)岁.同步12导联测得的P波时限[109(102,116)ms]明显长于Ⅱ导联[97(90,102)ms]和V1导联[86(76,96)ms](P<0.01),排除性别差异,结果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步12导联测量方法中33例(16.26%)受试者的P波时限≥120 ms.结论 单导联与同步12导联两种测量方式测得的P波时限存在明显差异.同步12导联测量中包含多导联的全部参数,可更全面代表P波时限,测量结果更准确,故推荐使用同步12导联测量P波时限.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国际公认的研究方法,构建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IFP)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建立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核心指标,为IFP针刺临床研究提供疗效评价体系。方法 通过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对近两年国内外发表的IFP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与患者半结构化访谈结果相结合构建结局指标池;以此清单为基础进行两轮德尔菲问卷调查,获得不同利益群体对IFP结局指标的Liker评分,在评分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共识会议的方式确定最终纳入的指标,最终形成针刺治疗IFP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结果 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核心结局指标集最终纳入结局指标包括面神经功能分级、面神经功能评分、面部肌力比较以及肌电图面神经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耳后/周疼痛程度、耳后/周疼痛时长、心理状态、日常功能活动、治疗满意度、成本-效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实验室指标、生命体征以及痊愈率共15个指标。结论 通过构建针刺治疗IFP的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建立与针刺临床紧密相关的评价体系,此举对后期循证医学证据的产生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