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式在颅脑损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6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记录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切皮时、切硬脑膜时、术后24h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皮时、切硬脑膜时、术后24h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在颅脑损伤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时间短,麻醉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任育传  李新茂 《安徽医学》2004,25(2):153-154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胆管炎 (ACST)的合理治疗。方法 对 60例ACST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 46例 ,死亡 14例 ,死亡原因主要是感染性休克。结论 对明确诊断为ACST的病人经数小时积极的术前准备后 ,宜尽早手术 ,恰当的掌握好手术时机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合理的术式选择可降低病死率 ,大剂量地塞米松(DXM )和 65 4-2的应用对于应激状态的处理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丙泊酚是目前全麻诱导最常用的静脉麻醉药,其不足主要为不能消除插管应激反应,及心肌抑制和外周血管扩张所引起的低血压。瑞芬太尼为新型的麻醉性镇痛药,它的优点为消除快,在体内不累积,对循环干扰小。丙泊酚全麻诱导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可在不增加丙泊酚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患者的CSI,加深麻醉深度减轻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减轻心血管抑制,提高麻醉安全性及麻醉质量。评价瑞芬太尼进一步降低CSI的量效关系、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胆结石患者80例的入院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均分为2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麻醉,实验组采用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镇痛起效时间为(3.9±0.6)min,低于对照组(7.4±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没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N^+-K^+-ATPase、Ca^2+-ATPase和Mg^2+-ATPase三种酶为指标,观察异氟醚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两种麻醉方法对红细胞膜酶活性的影响,为临床麻醉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佐辛超前应用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40例,按照患者临床应用麻醉药物分为2组(n=20)。其中对照组仅采用瑞芬太尼进行术前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超前应用地佐辛。结果观察组20例患者中,苏醒期有轻度烦躁4例、中度烦躁1例、重度烦躁2例,处于安静状态13例,其中并发症发生率为5%,平均苏醒时间(6.6±1.2)min,拔管时间(8.0±2.6) min;对照组20例患者中,苏醒期有轻度烦躁6例、中度烦躁5例、重度烦躁2例,处于安静状态有7例,其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5%,平均苏醒时间为(7.2±3.5)min,拔管时间(8.5±4.5)min。观察组临床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应用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导致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简化肛裂手术的探讨李新茂,马春耕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中心医院230023陈旧性肛裂的手术方式有30多种,各有优缺点。我院1992年3月~1994年7月,对46例陈旧性肛裂采用简化手术,切口小,操作简单,愈合期短,术后未发现复发及大便失禁。1临床资料男28...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颅内压(ICP)持续监测在脑动脉瘤栓基治疗围术期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24例(I组)接受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均在入室后麻醉诱导前于第3—4腰椎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连接压力换能器和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进行颅内压持续监测,并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30min(T0),栓塞时(T1),术毕即刻(T2),术后6h(T3)、12h(T4)、36h(T5)、48h(T6)、72h(T7)各时点ICP、MAP、HR的值,同时了解患者手术前、后头痛、神智的变化。回顾分析同期非持续监测颅内压施术患者24例(1/组)围术期头痛、神智变化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恢复效果。结果I组24例患者术后头痛发生率8.3%、神智异常发生率4.1%,无一例需蛛网膜下腔再穿刺,均恢复平顺。结论持续监测颅内压可及时调整降颅压药物用量,还可通过硬膜外导管随时放出脑脊液(CSF)以维持ICP持续稳定,明显减轻头痛、神智异常发生率,大大降低术后反复蛛网膜下腔穿刺的风险和感染几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喉罩应用于乳腺痛根治术患者全身麻醉时的安全性、优越性、可行性。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患者90例分为3组,Ⅰ组行喉罩通气,Ⅱ组行气管插管通气,Ⅲ组行面罩通气。观察对比3组诱导期和拔除通气道前后循环变化、术中呼吸管理难度及术后咽喉不适发生率。结果放置通气道后和拔除通气道前Ⅱ组循环波动明显大于Ⅰ组和Ⅲ组。术中呼吸管理难度Ⅰ组与Ⅱ组明显好于Ⅲ组。苏醒期躁动及拔除通气道时呛咳Ⅰ组明显少于Ⅱ组。术后咽喉不适发生率Ⅰ组明显少于Ⅱ组。结论喉罩通气能够避免面罩通气时的通气障碍,减少气管插管通气时的循环波动和许多并发症,为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全麻时优越的通气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喉罩浅全麻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的临床研究,评价这一麻醉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喉罩浅全麻。、结果:各时点BP、HR、SpO2无显著变化(P〉0.05),麻醉效果优良率98.7%,无1例麻醉意外和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无1例术中知晓。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喉罩复合浅全麻应用于下肢手术,对血流动力学及肺功能影响小,无椎管内麻醉血流动力学紊乱、硬外腔血肿形成的风险及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创伤小,作用时间长,且可留置套管针做术后镇痛,可有效保证围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