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桉柠蒎与慢性组塞性肺疾病( COPD)大鼠肺功能及气道细菌负荷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120只分为对照组(正常喂养12周)、模型组、预防组和治疗组,后3组给予熏烟12周,预防组大鼠在熏烟前30 min给予桉柠蒎灌胃,治疗组大鼠熏烟第9周后给予桉柠蒎灌胃,烟熏12周后,通过小动物肺功能议检测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 FEV0.3/FVC)、功能残气量( FRC)等肺功能指标;将4组大鼠统一气管滴入流感嗜血杆菌混悬液,并于接种后3h、6h、12h和24h时取其左肺胞灌洗液和右肺组织匀浆接种于巧克力培养基培养,计数细菌菌落。结果:预防组和治疗组FRC明显低于模型组,预防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模型组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和肺组织匀浆的菌落计数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预防组和治疗组的 BALF和肺组织匀浆的菌落计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且预防组下降更为显著(P <0.01);各组菌落计数均于种菌后6 h时达到高峰,种菌后3 h、12 h、24 h时的肺匀浆菌落计数与FRC呈正相关(P<0.01),FEV0.3/FVC与6 h的肺匀浆菌落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桉柠蒎能改善肺泡过度充气,但短期内应用不能延缓肺功能的下降趋势或改善肺功能,桉柠蒎可以降低COPD大鼠气道的细菌负荷,预防给药效果更优;气道细菌负荷受肺功能的影响,肺功能越差,细菌负荷越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感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文选择了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呼吸门诊就诊的中度COPD稳定期患者54例,其中男4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3.8)岁;36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4±4.3)岁。随访2年,根据感冒次数分组,≥3次为A组(32例),≤2次为B组(22例),健康体检者≥2次为对照组(36例)。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并比较2年前后结果。结果 A组患者FEVI%、FEV1/FVC、FEF50%、FEF25%、PEF、DLCO和PaO2两年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FEVI%、FEF50%、FEF25%、PEF、DLCO和PaO2两年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两年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COPD患者感冒可能是使肺功能下降的诱发因素。因此,减少COPD患者的感冒次数,将延缓肺功能下降速度,从而能够阻止某些COPD患者的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肺功能情况。早期发现异常,及时治疗。方法:选择我院体检人员1 050例。所有被检者均行肺功能检测。结果:1 050例体检人群中出现肺功能障碍者293例,老年组异常率最高为60%,其次为中老年组39%,中年组18%和青年组15.8%。且小气道异常率各组均居最高。结论:肺功能检查应作为常规体检项目与肝、肾功能一样定期检查及早发现问题,以便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35例戒烟实验者戒烟成败的因素,为戒烟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门诊235例戒烟志愿者的一般情况和戒烟成败相关因素进行统计,随访期2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戒烟成败的影响因素.结果:235例志愿戒烟者中,戒烟成功30例,其中因病干预15例,家庭干预5例,药物干预6例,医生干预4例;戒烟失败205例,其中71例因工作因素戒烟失败,79例因心理因素失败,55例因忧虑患病失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如下因素会增加戒烟成功的可能性:患有肺部基础疾病(OR =4.63,P<0.05),戒烟意愿强烈(OR=4.19,P<0.05).相反,烟龄较长(OR=0.24,P<0.05)会导致戒烟失败的可能性增加.结论:药物、家庭、因病和医生干预都可以促进戒烟成功,而工作环境、心理因素和忧虑患病可导致戒烟失败.  相似文献   
5.
目前艾滋病疫苗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这一世界范围的流行病急需一支安全、有效的预防性疫苗来阻止其继续蔓延,而从1987年以来对HIV疫苗的研究就从没间断过。本文综述了目前艾滋病疫苗研究的主要方向,分别介绍了几个不同种类疫苗的优缺点及其研究现状,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肺功能Ⅱ级及以上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运动性低氧(EID)的发生情况,评价EID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BODE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肺功能Ⅱ级及以上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6分钟步行试验(6MW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及BODE评分。根据6MWT中有无EID分为伴EID组和无EID组,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BODE指数等指标,评估发生EID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肺功能Ⅱ级及以上稳定期COPD患者52例,平均年龄为(63±8)岁。EID的发生率为40.1%(21/52),其中肺功能Ⅱ级患者的EID发生率为18.2%(4/22);肺功能Ⅲ级患者的EID发生率为54.5%(12/22);肺功能Ⅳ级患者的EID发生率为62.5%(5/8);肺功能Ⅳ级患者EID发生率最高,与其他肺功能等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EID的COPD患者与不伴EID的COPD患者相比较,二者在年龄、体质指数(BMI)、深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C%pre)、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得分、基线血氧饱和度(SPO2)、SGRQ总分、SGRQ呼吸症状评分、SGRQ疾病影响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6分钟步行距离(6MWD)、6MWT中SPO2最低值、BODE指数和SGRQ活动受限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FEV1%pre(r=-0.329)、6MWD(r=-0.655)、SGRQ活动受限评分(r=0.328)、SPO2最低值(r=-0.445)、BODE指数(r=0.290)与EID发生具有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6MWD<350 m为EID的危险因素〔OR=18.77,95%CI(2.13,165.45),P=0.008〕。结论 EID的发生率随肺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高,伴有EID的COPD患者的6MWD、BODE指数、SGRQ活动受限评分更差。6MWD<350 m可作为EI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观测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56例受试者,分别进行短时间连续数次最大呼气流速-容积(MEF-V)检测,经充分休息再对试验组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观察其FEV1.0的改变.结果 连续数次FEV1.0正常对照组与试验组首末次无明显变化.而试验组激发阳性时FEV1.0首末次改变明显.结论 应用短时间连续数次MEF-V检测,不能诱发呼吸肌疲劳,应用激发药物后FEV1.0显著降低.使用FEV1.0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的观测指标可以信赖.  相似文献   
8.
苏新明  李文扬  于娜  刘刚  康健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3):1483-1484,1488
目的分析慢性咳嗽患者的呼吸生理指标,研究基础肺功能与支气管激发试验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9例慢性咳嗽患者行常规肺功能检测后加测支气管激发试验,观察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最大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的变化状况,并观察激发试验后肺功能上述几项指标下降及下降率与激发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69例受试者当中,基础肺功能正常45例,占总受试人数的65.22%;小气道功能异常者24例,占总受试人数的34.78%。45例基础肺功能正常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接近阳性(由于激发试验引起剧烈咳嗽而终止)30例,占基础肺功能正常人数的66.67%。相比之下,24例小气道功能异常者加测支气管激发试验后11例为阳性,占45.83%。结论对于慢性咳嗽患者,尽管基础肺功能检测正常,也应将支气管激发试验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以筛选出由气道高反应引起的慢性咳嗽,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常规肺功能与脉冲振荡(IOS)肺功能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18例和健康人35例分别测定常规肺功能,包括肺活量(VC)、1秒量(FEV1.0)、1秒率(FEV1。0/FVC%);呼气峰流速(PEF)、50%用力呼气流速(FEF50);25%用力呼气流速(FEF25)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IOS肺功能测定指标包括脉冲频率5Hz、20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R5、R20)、呼吸总阻抗(ZrS)、中央气道阻力(Rc)、周围气道阻力(Rp)、脉冲频率5Hz时的弹性阻力及惯性阻力(X5)、共振频率(Fres)。结果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常规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有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FEV1.0/FVC%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OS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常规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有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IOS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果显示常规肺功能检查,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存在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障碍、肺换气功能障碍;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存在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障碍、肺换气功能障碍。IOS肺功能检查提示单纯肺纤维化病人各值均在正常范围;COPD合并肺纤维化患者IOS各值均有所升高。结论常规肺功能检查对于单纯肺间质纤维化及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病情评估,仍不失为一项重要敏感指标;IOS肺功能检查在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以间接反映气道黏性阻力、弹性阻力、中央气道阻力、周围气道阻力、呼吸总阻抗的增高程度,而对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
吸烟和被动吸烟对肺通气和肺弥散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吸烟和被动吸烟对肺通气和肺弥散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06年1月~2008年10月健康体检者853例,根据吸烟情况分3组,吸烟组n=327例,被动吸烟组n=421例,非吸烟组n=105例.所有被捡者均行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检测.结果 ①吸烟组和被动吸烟组FVC、FEV_(1.0)、FEV_(1.0)/FVC和PEF检测结果均在正常预计值范围,但与非吸烟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而FEF_(25%~75%)、FEF_(50%)和FEF_(25%)、检测结果吸烟组和被动吸烟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非吸烟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肺弥散功能吸烟组与被动吸烟组DL_(co)、KCO与非吸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吸烟首先损伤小气道,吸烟和被动吸烟同样损害肺通气和肺弥散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