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并发症及防治(附1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并发症及防治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1月至2006年10月116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中转开腹6例,中转率5.2%;术中并发症发生率9.5%(11/116);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0.3%(12/116)。结论: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严格按照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操作规范施术,重视关键步骤的解剖及操作程序,具备处置意外的能力,是防治腹腔镜结直肠癌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TME手术的优势。方法:2002年9月至2006年1月行腹腔镜直肠癌TME手术78例,肿瘤位置距离齿线4~15cm,均采用吻合器盆内吻合。结果:本组78例按TME原则采用腹腔镜完成直肠癌手术,术中出血量10~50mL,手术时间2~3h,无术中死亡,术后1例吻合口漏,3例吻合口出血。术后持续胃肠减压时间8~24h,平均术后24~36h开始进食水,1~3d下床活动,1~5d开始排便。术后住院时间7~10d。随访时间3~40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94%(49/52)和92%(23/25),5例患者局部复发,3例患者肝转移,术后因肿瘤转移死亡3例,失访4例;有26例术后不足1年的患者,1例患者可疑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直肠癌TME手术安全可行,在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中有明显技术优势,而且有其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能有效保证吻合口的血供,减少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术中于乙状结肠系膜内侧打开浆膜,分离至肾前间隙,向左、向尾侧、向头侧进一步游离、扩大该间隙,显露并注意保护左侧输尿管、左侧生殖血管。充分游离肾前间隙后,放入小纱布以作标记。提起肠系膜下血管根部系膜组织,彻底分离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脂肪组织。清晰显露左结肠动脉的走行方向,注意保护之,在其远端夹闭、切断肠系膜下动脉,以保证近端肠管血运。余步骤按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法+双吻合器法切除直肠肿瘤及重建肠道。  相似文献   
4.
隋峰  李敏哲  沈荐 《现代肿瘤医学》2022,(20):3722-3725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乳糜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3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乳糜漏发生的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乳糜漏的发生率为5.93%(22/371)。经单因素分析,年龄≥60岁、术前白蛋白<35 g/L、肿瘤位于右半结肠、淋巴结清扫数目≥20枚,与结肠癌根治术后乳糜漏发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位于右半结肠是结肠癌根治术后乳糜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8.679,P<0.05)。结论:肿瘤位于右半结肠是结肠癌根治术后乳糜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do(CD)分级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标准:(1)盲肠至横结肠肝曲腺癌;(2)行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术。排除标准:(1)术前存在严重器官功能障碍;(2)肿瘤侵及邻近器官或出现远处脏器转移;(3)急诊手术治疗;(4)腹腔镜下不能完成手术,中转开腹;(5)资料不全。根据上述标准,纳入2015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的141例患者临床资料。男89例,女52例,年龄(61.8±11.0)岁。采用CD评分系统进行并发症分级评估。对可能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多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分组进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全组1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共有26例(18.4%)发生37例次并发症。CD分级:Ⅰ级15例(40.5%)、Ⅱ级21例(56.8%)、Ⅳa级1例(2.7%);主要以切口愈合延迟(7例次)、腹泻(6例次)以及呼吸系统并发症(5例次)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χ^2=4.338,P=0.037)、体质指数≥28 kg/m^2(χ^2=5.971,P=0.015)及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00 g/L(χ^2=3.985,P=0.046)的患者行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7.991,95%CI:2.203~28.983,P=0.002)和体质指数≥28 kg/m^2( OR=4.231,95%CI:1.034~17.322,P=0.045)是影响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术后随访1~48(中位数24)个月。log⁃rank检验显示,年龄<65岁与≥65岁者以及体质指数<28 kg/m^2与≥28 kg/m^2者的术后累计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χ^2=0.986,P=0.321;χ^2=0.370,P=0.543)。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后的并发症主要为CDⅠ~Ⅱ级,老年及肥胖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对老年及肥胖患者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以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应用于结直肠癌放射导向手术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2h将18F-FDG111MBq静脉注射入结直肠癌患者体内,开腹后以γ探测仪探测肿瘤原发部位(T)及正常组织(NT),每隔1h测定一次,至手术开始后5h;对离体标本的上下两个断端及癌旁组织进行测定、对标本的各组系膜淋巴结进行测定,探索正电子放射导向手术(PRGS)的最佳术中探测时间。以T/NT≥1.5为阳性标准,计算PRGS对原发肿瘤的探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系膜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PRGS的最佳术中探测时间为静脉给药后的第5到第6小时。PRGS对原发肿瘤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71.9%;对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3%和68.9%。结论18F-FDGPRGS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浸润范围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结直肠癌肿瘤切除范围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加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1月至2005年11月7例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加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例术中出血量30~80m l,手术时间3.5~5h,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持续胃肠减压24h,术后24~48h开始饮食,术后3d拔除尿管下床活动,术后1~2d开始排便。术后住院7~10d。随访3~6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下按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要求游离直肠至盆底耻骨直肠肌水平,经肛门于齿状线水平切断直肠,再经肛门手工行结肠-肛管吻合的方法治疗超低位直肠癌,能够保证完整切除直肠系膜,术中减少出血,住院天数缩短,在降低手术难度、提高保肛率等方面有其优势。患者对本术式的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7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73例成功施行了腹腔镜手术,保肛率84.9%(62/73),局部复发率0.06%(5/73),均至少保留了一侧盆腔自主神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原则施行保留自主神经的腹腔镜手术可提高疗效及保肛率。  相似文献   
10.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从学校迈入工作岗位的桥梁课程。普通外科学是外科学的基础,普通外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任务繁重,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外科其它专业的实习。普通外科学临床实习带教老师要强化教学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实习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强调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及时向实习医师传授临床医学新知识,以弥补教科书内容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