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9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泄泻类疾病在临床上存在兼症变化多、难治愈、易反复等问题。中医药治疗可对其根本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治疗,并对全身气血气机进行调理,中药治疗泄泻具有疗效明显,且不易反复的特点。李应存教授认为脾肾两虚型泄泻常由饮食不节、情绪、外感湿邪等导致。因脾肾虚衰,其运化输布水液不力,更会出现湿气内阻,水液内停之虚实夹杂的症状。李应存教授根据此病型病因病机,结合挖掘敦煌大补脾汤与大补肾汤,提出补脾调肾法治疗脾肾两虚型泄泻,以补法为主,并根据其兼症进行加减组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从敦煌古医方的整理分析、实验研究、临床应用3个方面综述了其研究与应用的概况。认为虽然在基础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其临床应用研究上还显得很不够,今后应对有重要推广价值的敦煌古医方进行更深的研究,以使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3.
艾灸疗法是藏医与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对藏医与中医艾灸中艾叶的采集季节、艾条的制作、灸法适应症、艾灸部位、艾灸方法、艾灸功效及艾灸注意事项等方面列表进行陈述,对比分析各自的共性与独到之处,表明藏医艾灸法与中医艾灸法在许多方面都具有融会贯通之处,两者应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使中华民族艾灸方法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进而为人类的医疗保健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吾师王道坤教授是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的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被评为甘肃省首届名中医.其临床擅长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病症,来诊患者络绎不绝.笔者有幸作为其学术经验继承人,现将其治疗顽固性风疹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俄藏敦煌文献Дx02822中之"蒙学字书"属于识字类蒙书<俗务要名林>类.其包括姓氏、番姓名、衣物部、斛豆斗部、果子部、农田部、诸匹部、身体部、音乐部、药物部、器物部、屋舍部、论语部、禽兽部、礼乐部、颜色部、官位部、司分部、地分部、亲戚长幼部等20个方面的内容.在当时是开启童蒙、习字泛学之佳作.为了体现其中的医药知识,对其斛豆斗部第四、果子部第五、身体部第八、药物部第十进行了录校与述评.  相似文献   
6.
俄藏敦煌文献Дx17453在《俄藏敦煌文献》第十七册中将其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残卷,其内容系指《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十·刺疟篇第三十六》最后部分的内容及《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十·气厥论篇第三十七》开头部分的内容。《俄藏敦煌文献》第十七册中将其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是准确的。Дx17453残存9行文字,系行书书写,首尾均残。作者分别对其进行了录校,并进一步阐发了残卷内容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非药物疗法是指药物疗法以外的其他疗法,如针灸、推拿按摩、手术等,它可以避免药物疗法的一些毒副作用。《四部医典》中记载的藏医非药物疗法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主要有火灸疗法、放血疗法、穿刺疗法三种,此外还有切除疗法、割断疗法、剜除疗法、拔除疗法等。所用器械一般分为五种类型,即:①检查疼痛用的器械;②各种手术钳;②放血用的各种机械;④穿刺用的各种器械;②其它各种小件器械等。这些器械治疗的发明使用,均表明至迟在公元八世纪,藏医非药物疗法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为了继承发扬藏医非药物疗法的成就,吸收藏医治病的精华,笔者不揣浅陋,特将藏医非药物疗法中的火灸疗法,放血疗法及穿刺疗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据考证俄Дх08644,主要是从<脉经·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及<脉经·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中节选的内容,在文字表述上略有不同,作者暂将其定名为"<脉经>节选本"并录校于此.此段文字主要论述了芤脉的脉形及寸、关、尺三部中浮(沉)脉与伏脉的所主病症.  相似文献   
9.
俄藏敦煌文献Дx00613,在<俄藏敦煌文献>第七册中将其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卷六",马继兴先生根据卷子特点将其命名为"<黄帝内经古传本第一种>亡名氏注",经仔细辨认后发现,其内容不单指<黄帝内经素问卷六·三部九候论篇>,而且还有类似<黄帝内经·灵枢>及<难经·第一难>中的内容.此外,Дx00613第16行"生决于寸口"后有两行小字注文.认为该卷子系隋唐医家摘录<内经>、<难经>有关原文后,又杂以己见,并在部分原文后作注而成,故将其定名为"<黄帝内经>、<难经>摘录注本"较为合适.Дx00613残存28行文字,分别对其进行了录校,并进一步阐发了所选内容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敦煌遗书中的医学卷子,据《敦煌古医籍考释》所载,就有104卷(种)之多,这也是在既知我国出土医学卷子中为数最丰富的。敦煌医学卷子的研究开始于1915年,也就是敦煌遗书发现后的第15年,最初表现在原始资料的复制方面,如1915年罗振玉氏影印的《开元写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