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药物治疗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病毒性脑炎伴癫痫发作的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关注患者用药方案中抗病毒药物及抗菌药物的选择、抗癫痫药物相互作用及药品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协助医师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结果:20 d后,患者一般状态较前明显好转,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转入康复科继续治疗,1月后康复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对病毒性脑炎伴癫痫发作的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以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体现临床药师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内科临床药师的工作技巧。方法:根据临床实践,总结儿内科临床药师的工作方法。结果:儿内科临床药师需从问诊、辅助检查、药物选择、药物剂型、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间隔、用药监护、用药教育等方面入手,加强知识的整体化。结论:临床药师需要将临床知识和药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临床药师的临床药学思路,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3.
李希娜  杨丽杰  李丹露  刘璐 《中国药房》2010,(29):2710-2712
目的:了解日本医院药学现状,为我国医院药学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日本医科大学附属病院医院药学开展的情况及日本医院药学在近几十年的发展变化。结果与结论:我国医院药学与日本相比,水平及完善程度还具有一定差距,因而通过明确药师的责任与义务等来完善我国的医院药学制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β-内酰胺类药物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其引起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规律,为临床合理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以"β-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不良反应"等关键词对1987年~201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β-内酰胺类药物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43篇文献中报道的65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的β-内酰胺类药物共涉及16个品种,其中报道最多的是青霉素,其次为头孢唑林和头孢拉定;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表现以心律失常为最多(73.85%);其次为急性心力衰竭(23.08%);不良反应多呈速发型,尤其多发于用药10min以内(53.85%)。结论应重视β-内酰胺类药物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在应用过程中注意观察,做到及早发现、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5.
消渴丸致低血糖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消渴丸所致低血糖反应发生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消渴丸所致的207例低血糖反应文献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1.3:1,76.3%的病例为老年人,50.2%的病例不规范用药,17.9%单独用药,54.1%联合用药,临床类型以低血糖昏迷为主(80.2%),89.9%病例治愈,21例(11.1%)病例转归不良(死亡17例)。结论:消渴丸可引起较为严重的低血糖反应,甚至可致死亡,使用时须慎重考虑年龄、用法用量等相关因素,做到合理用药,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选择2011-01—2011-12在本院确诊为脑梗死患者228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证实。分为治疗组120例,男66例,女54例;平均年龄(60.58±7.96)岁。对照组108例,男63例,女45例;平均年龄(6I.79±9.27)岁。两组患者均在发病1~7天人院。两组资料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医生预估中毒药物的准确性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入我校附属医院的393例急性中毒患者的血液标本,通过GC/MS定性检测,确定药物中毒种类,查阅病历中医生预估中毒药物种类,对比实验室检测结果与医生预估药物种类的区别,分析其对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393例病例中,男性与女性的比值为1:3,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4.4岁,平均住院时间(LOS)3.6日。临床医生预估种类与实验室分析结果完全一致的比例为10%,完全不一致的比例为24%,两组住院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医生预估完全准确组的痊愈率为84.6%。结论:本研究显示医生预估的患者中毒药物种类与实验室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开展中毒药物检测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现有的蛋白激酶抑制剂的结构特征,将联杂环(嘧啶联苯)确立为母核骨架的模型,围绕嘧啶联苯这个骨架,在该模型基础上设计并合成新型的类药性小分子.方法:采用拼合原理反复优化嘧啶联苯这个母环模型,得到一系列结构新颖的联杂环类化合物.采用噻唑蓝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测定.结果:试验结果显示该类联杂环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结论:通过采用确定中心药效团并对其衍生化的方法,发现了一系列以嘧啶联苯为中心药效团的新型抗肿瘤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规范临床超说明书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临床超说明书用药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风险防范建议。结果与结论:临床超说明书用药问题既是临床常见问题又是亟待规范解决的问题。要加强临床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建立临床超说明书用药的规范和患者知情同意管理流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口服的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成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其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不良反应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水肿和水钠潴留、肌痛及肌痉挛等。本文就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所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和防治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