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药物性低血糖是指由于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索引起的.静脉血浆葡萄糖低于2.8mmol/L,同时具有相应的症状。低血糖症对患者可产生许多不利影响,重者可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损害,造成病人残疾或痴呆。药物性低血糖症应加以避免。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1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附院口腔门诊1980年至1990年10年间447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临床病鲤分析结果表明:病率男高于女,农村高于城市。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6月。最常见的部位为舌、颊龈、腭和唇。恶性肿瘤多见于良性肿瘤。前五位的良恶肿瘤顺次为混合瘤、血管瘤、乳头状瘤、龈癌、淋巴管瘤、鳞癌、革底细胞癌、腺样本腺癌、脬泡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  相似文献   
4.
对急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牙体大部分缺损988个患牙作牙体牙髓治疗术后,平均分成两组。494个患牙充填术后降低咬关系1mm为降组,494个患牙充填术后未作降处理为观察组,追踪观察1~3年复查,发现牙体牙髓充填术后,降低其死髓牙的咬关系,消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DPN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通心络联合腺苷钴胺)40例与对照组(腺苷钴胺)34例,2组病例均给予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血糖均控制在良好水平,疗程为4周。观察2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SCV、MCV)均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腺苷钴胺治疗DPN疗效高。  相似文献   
6.
<正>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it partsarcoma)为少见的一种软组织恶性肿瘤,而发生在舌体组织且体积较大更属少见。1984年5月11日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严某某,女,26岁,已婚.农民.四川岳池县人.舌体左侧长一肿块一年余,近日肿块明显增大.舌活动限制  相似文献   
7.
对28例病员32颗晚期牙裂患牙,我们采取了以作全冠修复为主的综合治疗。观察3年以上,保存率为84.38%。本组27颗患牙功能良好,临床检查牙周,根尖周未见病变。结果提示,这类一般认为应该拔除的患牙,通过金属全冠修复为主的综合治疗,也可以保存并且具有良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70例早期DN随机分为治疗组(n=35)与对照组(n=35)。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依那普利10~20mg,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通心络胶囊3粒口服,每日3次。疗程均为14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微量白蛋白(ALB)、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清钾(K+)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C、TG及尿ALB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FBG、Cr、BUN均有所下降,血钾有所上升,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尿ALB明显下降(P<0.01),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早期DN能显著降低TC、TG,明显减少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可有效控制和延缓早期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病理统计分析小儿口腔及颌面部肿瘤95例,占全部小儿肿瘤11.23%。本组特点为良性肿瘤中女性比例高;良性肿瘤中软组织及上皮来源的比例,良性肿瘤中血管、淋巴管瘤的比例、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比例,以及恶性肿瘤的年龄等均与整个全身肿瘤不同。肿瘤常见部位为舌、面、唇及唾液腺。  相似文献   
10.
李天江  张根娣 《中国药师》2011,14(7):1029-1030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DNP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与对照组(甲钴胺)各50例,两组病例均给予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血糖均控制在理想水平,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感觉神经传寻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以及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DNP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