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心脉灵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大鼠海马组织NOS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尾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检测动物血压、脑系数、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海马CA1区形态学改变,探讨心脉灵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大鼠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与病理组相比,注入心脉灵注射液后1h、6h,动物血压上升,脑系数下降,海马组织NOS活性显著增高,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动物无死亡。提示心脉灵注射液能够改善内毒素休克所致的低血压及脑水肿,保护海马CA1区神经元,增强海马组织NOS活性,起到抗内毒素休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ⅪH"无菌检查法"项下的要求,采用薄膜过滤法,接种至含有头孢菌素酶的培养基中进行试验。结果方法验证试验的供试品试验管和阳性对照管中的试验菌均生长良好。结论本法能满足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无菌检查的方法学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壳聚糖(CS)复合支架修复兔股骨髁临界性骨缺损的能力. 方法 取44只健康成年新两兰大白兔,于兔左侧股骨外侧髁建立临界性骨缺损(直径为6mm、深为10 mm)模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n=20):骨缺损处植入nHA/CS复合材料;对照组(n=20):骨缺损处植入单纯CS;空白组(n=4):骨缺损处旷置,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8、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显微CT扫描及组织学观察,比较各组骨缺损的修复能力. 结果 术后12周X线片显示实验组骨缺损修复良好,骨皮质连续;对照组缺损区明显缩小,两断端不连接;空白组缺损区无明显骨痂生成.实验组和对照组Lane-Sandhu X射线评分平均分别为(10.18±0.98)、(8.90±0.9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8,P=0.000).显微CT扫描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基本完全修复,股骨髁外形恢复正常;对照组骨缺损空腔大部分为新生骨组织填充,缺损区仍留有缺损;空白组骨缺损基本无修复.实验组和对照组CT值平均分别为(256.1±26.8)、(169.2±25.4)Hu,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1,P=0.003).术后12周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可见大量新生骨小梁,新生骨质与周围骨床之间无明显分界线;对照组可见骨缺损为剩余材料与纤维组织充填;空白组骨缺损区均被少量纤维组织充填. 结论 nHA/CS复合材料较单纯CS能更好地促进兔股骨髁临界性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组织工程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4.
李夏林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17-19,22
含量测定作为保证药物有效性的重要检测手段,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一项重要技术保障措施。抗生素类药品含量测定常用的方法有微生物检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及其他理化方法,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分析、比较,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TNF-α促进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4月龄野生型小鼠与同龄TNF-α转基因鼠进行体内研究,分别收集双侧膝骨关节样本后,进行CT扫描分析骨量差异,TRAP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破骨细胞分化程度及唾液酸表达水平。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系RAW264.7分为3组:RAW对照组(不含药物的分化培养基处理);RAW实验组(含有TNF-α的分化培养基处理);RAW药物组(含有TNF-α和唾液酸酶的分化培养基处理)。体外培养3 d后进行qPCR检测,TRAP染色,唾液酸免疫荧光共定位染色分析。同时,分离培养野生型小鼠(BM对照组)和TNF-α转基因鼠[BM实验组(不含药物的分化培养基处理),BM药物组(含有唾液酸酶的分化培养基处理)]原代骨髓源巨噬细胞,3 d后进行TRAP染色及唾液酸染色。结果 TRAP染色显示,TNF-α转基因鼠膝关节软骨下骨中破骨细胞数量较野生型小鼠显著增多(P<0.001);其骨量/体积(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则显著降低(P<0.001);而TNF-α转基因鼠软骨下骨中唾液酸与TRAP荧光共定位阳性细胞数也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P=0.004)。RAW实验组唾液酸表达平均荧光强度(P<0.001)及破骨细胞形成率(P<0.001)均显著高于RAW对照组,而RAW药物组唾液酸表达平均荧光强度、破骨细胞形成率以及TRAP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低于RAW实验组(P<0.001)。BM实验组较BM对照组唾液酸表达平均荧光强度、破骨细胞形成率均显著提高(P<0.001),而BM药物组较BM实验组唾液酸表达平均荧光强度、破骨细胞形成率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 TNF-α可通过提高破骨细胞的唾液酸化水平进而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7.
李夏林 《北方药学》2011,8(5):9+38-9,38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红外分光光度法在药品鉴别试验中常用的制样技术以期提高制样质量。方法:对不同类型和性状的样品在红外制样过程中常用方法操作要点和影响因素进行解析,寻求解决方案。结论:要提高制样质量,应把握待测样品性质,摸索试验条件,不断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管碟法测定琥乙红霉素含量进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管碟法测定琥乙红霉素含量的数学模型.找出引起不确定度的因素并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估。结果:量化了各分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并计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取k=2(置信概率95%),最终得出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结论:以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测验和可信限率均符合要求为前提,在可量化的不确定度分量中,由试样溶解稀释和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9.
李夏林  王玲 《北方药学》2011,8(7):42-43
目的:对洁净室悬浮粒子的结果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识别和评估悬浮粒子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分量。结果:量化了各分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并计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取k=2(置信概率95%),最终得出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并给出测量不确定度报告。结论:洁净室悬浮粒子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为仪器计量性能引入的不确定度及各采样点的布置和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0.
背景:查阅文献发现在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缓释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微胶囊的过程中,可以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或不同有机溶剂混合物等作为油相,而孰优孰劣尚无定论。 目的:优化包封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微胶囊制备方法,比较不同有机溶剂对微胶囊产生的影响。 方法:分别以二氯甲烷(A组)、二氯甲烷与乙酸乙酯混合液(B组)、乙酸乙酯(C组)、乙酰丙酮(D组)等4种不同类型的有机溶剂作为油相,以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三嵌段共聚物为囊材,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缓释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微胶囊,检测微囊的粒径、形态及包封率。将制备的微胶囊分别与第3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培养14 d后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与结论:A组微囊形态均一规则,微囊粒径小(4-10 µm),包封率最高;B组、C组微囊粒径分布范围较大,包封率中等;D组微囊基本难成形,包封率最低。A组、B组、C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D组(P < 0.05),A组、B组均明显高于C组(P < 0.05),A组与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表明以二氯甲烷作为有机溶剂制备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微胶囊包封率高,形态优良且能很好地保护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生物活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