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松果体区少见类型生殖细胞肿瘤(GCTs)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松果体区少见类型GCTs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资料.结果 畸胎瘤恶变6例,均呈囊实性,信号混杂,可见脂肪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胚胎性癌3例,病灶边界较清,信号不均,可见小囊变及出血,灶周明显水肿,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卵黄囊瘤3例,病灶信号均匀或见囊变坏死区,1例化疗后有出血倾向,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血清中AFP明显升高;绒毛膜癌4例,病灶边界较清,极易出血,灶周无明显水肿,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血清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明显升高;混合性生殖细胞瘤7例,信号不典型,与所含肿瘤类型有关.结论 松果体区少见类型GCTs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且与病理类型有关,结合临床、肿瘤标志物、MRI表现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仪刺激电流的不同设定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间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40例拟行择期骨科手术(上臂部位)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神经刺激仪刺激电流由1mA~0.4mA逐步降低,Ⅱ组则固定刺激电流于0.5mA。局部麻醉药的配伍为1.2%利多卡因+0.2%布比卡因,0.5ml/kg。各组患者肌间沟阻滞的时间被记录,术中麻醉效果采用VAS评分、是否追加镇痛药或改全麻等指标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等指标无显著差异,Ⅰ组和Ⅱ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的时间分别为6.5±1.2分和2.2±1.0分,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Ⅰ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与Ⅱ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中始终将刺激电流固定于0.5mA,在其操作时间显著缩短的情况下也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脓毒症患儿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肝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7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肝损伤将患儿分为肝损伤组(n=16)及未损伤组(n=31)。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及血清学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儿肝损伤的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诊断肝损伤的效能;相关性利用Pearson及Spearman分析。结果肝损伤组患儿AST、ALT、TBil、DBil、白蛋白、INR、APACHE II评分及SOFA评分明显高于未损伤组患儿(P0.05),肝损伤组患儿C3、C4水平低于未损伤组患儿(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T、ALT、C3、C4水平为患儿发生肝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4项指标均对肝损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诊断效能高于任一单一指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ST与ALT呈正相关,与C3及C4呈负相关;ALT与C3及C4呈负相关。结论对于血清高AST、ALT及低C3、C4的脓毒症患儿,应该警惕其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术后应用亚麻醉剂量丙泊酚预防患者苏醒期躁动(EA)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麻醉诱导均为咪达唑仑0.1 mg/kg、丙泊酚1.0 mg/kg、芬太尼2 μg/kg、维库溴铵0.15 mg/kg;麻醉维持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均于手术结束前约15 min停用肌松剂维库溴铵.手术结束进入复苏室后试验组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0.5 mg/kg,对照组缓慢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0.05 ml/kg.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EA的发生情况等.结果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5.6±4.5) min和(13.2±5.4)min]、呼之睁眼时间[(18.2±6.5)min和(15.7±6.2)min]、拔管时间[(22.6±5.5)min和(18.4±6.8)min]均显著延长;试验组EA发生率[5%(1/20)]显著低于对照组[30%(6/20)].结论复苏期预防性应用亚麻醉剂量的丙泊酚能显著降低EA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的影像学特征,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分析中枢神细胞瘤的影像特点。结果肿瘤多位于侧脑室前中部室间孔区,常跨透明隔生长,CT平扫多呈等密度及较高密度,常散在钙化灶,MRI表现为T1WI上呈不均匀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稍高信号,病灶边缘可见多发小囊状影及病灶和侧脑室边缘相连的丝网状影,病灶内较常见血管流空信号,增强后病灶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其特征性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全麻诱导期应用不同药物配伍对异丙酚注射痛和芬太尼诱导的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8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6组(n=30)。D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均泵注0.2μg·kg-1右美托咪定10 min,泵注结束后,D1组:2 s内静脉推注芬太尼4μg·kg-1,2 min后予异丙酚2.0 mg·kg-1;D2组:2 s内静脉推注芬太尼2μg·kg-1,2 min后予异丙酚2.0 mg·kg-1,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再给予芬太尼2μg·kg-1;D3组:给予异丙酚2.0 mg·kg-1,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再2 s内快速静脉推注芬太尼4μg·kg-1。M组患者均静脉给予咪唑安定0.06 mg·kg-1,1 min后M1组:2 s内快速静脉推注芬太尼4μg·kg-1,2 min后予异丙酚2.0 mg·kg-1;M2组:2s内快速静脉推注芬太尼2μg·kg-1,2 min后予异丙酚2.0 mg·kg-1,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再给予芬太尼2μg·kg-1;M3组:给予异丙酚2.0 mg·kg-1,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再2 s内快速静脉推注芬太尼4μg·kg-1。6组患者丙泊酚给药速度均为4 mg.s-1,均予维库溴胺0.1 mg·kg-1行快速静脉诱导、气管插管。记录第1次芬太尼注射后1 min内患者的呛咳反应发生情况和程度以及丙泊酚注射过程中的疼痛发生情况,记录开始静注右美托咪定至气管插管后3分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心血管反应事件。结果:D1~D3组以及M1~M3组患者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23.3%、20%、20%、60%、50%和43.3%,呛咳程度(中重度呛咳总发生率)分别为13.3%、10%、10%、46.7%、36.7%、和30%。D组各组的呛咳发生率和程度明显低于M组各组(P<0.01),D组各组间、M组各组间患者呛咳的发生率和呛咳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D3组以及M1~M3组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分别为6.7%、36.7%、60%、6.7%、33.3%和60%;D1组和M1组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0.2μg·kg-1的右美托咪定和4μg·kg-1的芬太尼的使用能有效减少全麻诱导时产生的芬太尼呛咳反应和异丙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8.
脊柱矫形术是临床手术中出血比较多的手术之一.其处理措施一般是及时补充体液丢失量,给予晶体液、胶体液以及血液的输注,以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体液的正常渗透压.输注多少液体,输注何种液体,如何使输液方案更合理的探讨一直受到临床的重视[1-3] .据报道,大量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LR)有可能导致体内乳酸(Lac)水平异常升高[4] .但目前该液体依然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液体.Lac 是无氧代谢的产物,一般认为,其浓度的升高反映组织缺氧,增加的幅度则反映组织缺氧的严重程度.临床上大量输注LR 时可能导致高乳酸血症.本文根据血气酸碱的变化对40 例青春期脊柱矫形手术患者术中LR 与林格液(R)的应用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铁剥夺和铁超负荷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临床采用铁剥夺策略治疗或辅助治疗白血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HL-60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去铁胺(DFO)或三氯化铁(FeCl3),造成细胞内铁剥夺或铁超负荷状态,采取噻唑蓝(MTT)法、DNA原位末端标记染色法(TUNEL)、免疫组化法检测铁剥夺和铁超负荷状态下HL-60细胞活力、凋亡率、细胞色素C(Cyt C)阳性细胞率。结果 DFO组细胞活力呈明显下降趋势,凋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FeCl3组细胞活力和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呈下降趋势;DFO组细胞胞浆内Cyt C阳性细胞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而FeCl3组细胞浆内Cyt C阳性细胞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铁剥夺可促进线粒体释放Cyt C,诱导HL-60细胞凋亡;铁超负荷对线粒体释放Cyt C无直接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止咳平喘糖浆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哮喘患儿的疗效及对患儿肺功能和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将哮喘患儿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异丙托溴铵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用药治疗基础上加以止咳平喘糖浆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以及肺功能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指标。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7%,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FEV_1、FEV_1/FVC值为(93.6±16.6)L/s、(96.5±14.7)与对照组(76.5±8.3)L/s、(85.3±14.3)相比,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指标:IL-6、TNF-α、VEGF等为(103.4±25.3)ng/L、(50.3±13.7)ng/L、(113.6±16.6)ng/L与对照组(121.4±25.5)ng/L、(71.3±13.5)ng/L、(165.4±25.2)ng/L相比,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患儿治疗后复发率为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咳平喘糖浆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哮喘患儿的疗效显著、降低复发率,且能明显改善患儿肺功能,并调节内环境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