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TSGF含量变化。方法:47例肺癌患者与100例正常体检人群血清TSGF含量检测;34例肺癌患者进行放疗,放疗1个疗程前后采血测定TSGF含量。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清TSGF含量及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放疗的肺癌患者中,有效者血清TSGF含量较放疗前显著降低(P〈0.01),TSGF水平下降幅度与肿瘤缩小程度之间无正相关关系(P〈0.05);无效者血清TSGF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清TSGF是一种敏感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对肺癌患者诊断、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发笑和哭泣性癫痫误诊为癔病17年1例报告张启真,单留梅,杨艳霞,李元芹患者女性,48岁,自1978年以来,先后于生气后出现数次情感失禁,不自主的哭泣和发笑,有时先哭后笑,有时先笑后哭,并伴有兴奋不安,少言寡语,感胸部憋闷,时伴呕吐,面色苍白,并伴有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达到临床稳定时间(TCS)与出院后的不良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研究呼吸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CAP住院存活300例患者出院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300例患者中,54例(18%)在出院后30d内出现不良事件.TCS>3d比TCS≤3d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高(25%比15%,OR1.95,95%CI1.16~3.2,P=0.007),同样出院后与肺炎直接相关的不良事件的几率亦高(15%比4.5%,OR 4.05,95%CI,2~8.1,P<0.01).校正倾向评分后认为出院后不良事件的产生与临床稳定时间是相关的,TCS2、3、4、5与TCS1的校正系数分别为1.06、1.56、2.31和10.43.结论 CAP患者在住院期间达到TCS越长,出院后可能越容易出现不良后果,因此需要严密观察和跟踪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期一线EP方案化疗前后血清VEGF值改变(△VEGF)与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疗效的相关性,分析△VEGF是否可作为监测SCLC化疗疗效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30例健康对照人群和50例Ⅳ期SCLC患者化疗前、化疗后的VEGF值,计算△VEGF值。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SCLC患者化疗前和健康对照人群血清VEGF的差异。卡方检验分析△VEGF与化疗疗效、毒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血清△VEGF高低与SCLC肿瘤标记物CEA、NSE及proGRP改变的关系。结果 SCLC患者化疗前血清VEGF值(278.56±5.68)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80.13±2.54)pg/m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EP方案化疗后,△VEGF高、低两组的CEA、NSE及proGRP均较化疗前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VEGF低值组比较,△VEGF高值组CEA、NSE及proGRP下降更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VEGF低值组,△VEGF高值组ORR(20%vs. 4%)和DCR(64%vs. 36%)均更高,疗效更好(P0.05)。进一步研究两组之间毒副反应类似,包括骨髓抑制、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恶心呕吐等(P0.05)。结论 SCLC对于初始的治疗高度敏感,影像学检查常难以做到更早期、无创以及实时监测。而联合检测化疗前后VEGF的改变,具有无创、敏感、经济等优点,可用于实时监测SCLC患者的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肺结核延误诊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6年收治的18例妊娠期肺结核病例资料.结果:本组误诊为支气管炎4例,咽炎3例,上呼吸道感染、肺泡癌、肺炎球菌性肺炎各2例,心肌炎及心肌病1例;2例妊娠早期出现乏力、盗汗,误诊为妊娠反应;2例妊娠中晚期出现症状,因畏惧诊治未就医,直至分娩后持续高热方就诊.均由医生对妊娠期肺结核的警惕性不高及宣传教育不力等原因导致延误诊治.结论:充分认识妊娠期肺结核临床特点,详细了解病史,重视相关检查,确诊后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对肺结核的诊治大有益处,同时应加强妊娠期结核的卫生宣教工作,避免患者由于无相关知识而延误就医.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和肽素用于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测定.近年研究表明,和肽素有望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炎性标志物,应用于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治.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等下呼吸道感染中,血和肽素水平明显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丙二醛(MDA)和血清总抗氧化力(T-AOC)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90例CAP患者[男54例,女36例,平均年龄(54±20)岁]和30名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男20名,女10名,平均年龄(52±11)岁]为研究对象.CAP患者进行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将其分为Ⅰ~Ⅲ级低危险组46例,Ⅳ~Ⅴ级为高危险组44例;检测血清MDA和血清T-AOC水平.组间采用t检验或者x2检验;CAP组中根据患者存活或死亡的转归,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AP组血清MDA[(6.5±2.4) μmol/L]高于对照组[(3.6±0.3)μmol/L];CAP组血清T-AOC[(12.6±1.6) U/ml]低于对照组[(17.7±2.1) U/ml];高危险组及死亡组血清MDA[(8.1±2.5) μmol/L;(9.9±1.6)μmol/L]高于低危险组及存活组[(4.9±0.7) μmol/L;(6.1±2.2)μmol/L];高危险组及死亡组血清T-AOC[(11.5±1.6) U/ml;(10.6±1.5)U/ml]低于低危险组及存活组[(13.6±0.6) U/ml;(12.8±1.4) U/ml];血清MDA与PSI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有效治疗后血清MDA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血清T-AOC呈上升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DA是影响CA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CAP患者血清MDA水平能够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动态监测血清MDA和T-AOC水平可以帮助判断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及血小板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水平的变化。方法以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90例CAP患者和30例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CAP患者根据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分为继发血小板增多组(血小板计数〉300×10^9/L)40例和血小板不增多组(血小板计数≤300×10^9/L)50例。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GGT、T-AOC及血小板GGT、T.AOC的水平。结果CAP患者人院时血清GGT活性和血小板GGT活性[(45.6±25.4)U/L;(179.9±41.3)mU/10^9pit]均较对照组[(17.9±3.7)U/L;(49.5±8.0)mU/10^9pit]高;血清T—AOC入院时[(12.6±1.6)U/mL]比对照组[(17.8±2.1)U/mL]低;血小板T-AOC入院时[(61.6±21.5)mU/10^9plt]高于对照组[(48.6±9.9)mU/10^9plt];血小板T-AOC出院时[(40.7±14.2)mU/10^9plt]比入院时[(61.6±18.3)mU/10^9plt]和对照组[(48.6±9.9)mU/10^9plt]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血清T.AOC血小板增多组[(12.9±1.1)U/mL]比血小板不增多组[(12.3±1.7)U/mL]高;血小板T—AOC血小板增多组[(53.0±12.0)mU/10’plt]比血小板不增多组[(68.6±19.7)U/10^9plt]低,血清GGT血小板增多组[(52.5±31.6)U/L]比血小板不增多组[(39.7±15.8)U/L]高,血小板GGT血小板增多组[(166.4±39.3)mU/10^9plt]比血小板不增多组[(190.6±39.9)mU/10^9plt]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人院时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T-AOC、GGT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6(P=0.003),-0.308(P=0.002)。结论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血小板活化与氧化应激有关;血小板在炎症反应过程及维持氧化抗氧化平衡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