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云雁 《当代医学》2011,17(28):43-4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已行X线片检查的胸部外伤患者,再行16排螺旋CT扫描,并运用三维重建的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现(VR)技术显示肋骨骨折。结果 62例患者中X线片显示123处骨折,22处可疑骨折,14例未见明确骨折;而16排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显示156处骨折;X线片显示22处可疑骨折,应用16排螺旋CT显示18处明确骨折,排除4处骨折;X线片14例未见明确骨折,应用16排螺旋CT显示19处骨折。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并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过敏性鼻炎患者使用通窍鼻炎胶囊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接收的过敏性鼻炎患者62例,平均分两组,对照组使用开瑞坦录雷他定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则给予患者通窍鼻炎胶囊进行治疗,完成治疗后,观察两组总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鼻塞、鼻涕以及鼻氧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更高,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通窍鼻炎胶囊患者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良好,可对患者临床症状加以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文献报道[1-3],目前单独讨论有关新生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zhemic encephalopathy,HIE)CT表现的较少,为了探讨有别于足月儿的特点,故本文将其作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SCT三维成像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80例结肠癌患者的MSCT三维重建图像特征,包括多平面重建技术(MPR)、CT仿真内窥镜技术(CTVE)、表面遮盖法(SSD)及透明重建技术(Raysum)等重建技术的图像特征,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组80例结肠癌患者中,其中29例病灶部位在升结肠和盲肠、23例在乙状结肠、15例在直肠、6例在横结肠、7例在降结肠;MSCT共检出82个病灶,其中侵及结肠粘膜下层11个,侵及结肠固有肌层26例,浸润结肠全层45个,其中16例在肠外形成肿块。术后病理共报告84个病灶,其中32个为低分化腺癌,9个中低分化腺癌,21中分化腺癌,16个高分化腺癌,6个粘液腺癌。侵及粘膜层1个,结肠粘膜下层12个,侵及结肠固有肌层26例,浸润结肠全层45个,其中16例在肠外形成肿块。结论 MSCT三维成像技术能够较清晰显示病灶部位、癌肿的形态、病灶所在部位肠管的狭窄程度等,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扁桃体切除术后患儿继发性出血风险因素,并探讨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38例接受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术后24 h后有无发生继发性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及围术期相关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扁桃体切除术后继发性出血的相关因素,依据筛选的风险因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拟合度及预测效能评价。结果本次入选的338例患儿术后继发性出血发生率为10.95%(37/338),其中出血程度Ⅰ级35例(10.36%)、Ⅱ级2例(0.59%),无Ⅲ~Ⅳ级。所有出血情况均发生于术后2周内,其中术后6天发生9例,占总出血例数的比例最高(24.32%)。与未出血组比较,出血组患儿年龄、术后疼痛评分较高,监护人初中及以下学历、扁桃体炎发作频次≥3次/年、扁桃体全部切除、术后感染、术后进食不当的占比较高,扁桃体轻度包埋、术者工作经验≥6年、抗生素使用时间>3 d占比较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克林霉素联合曲安奈德在慢性鼻窦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12-2016.12期间诊疗的181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纳入研究,随机选择60患者纳入A组,采用克林霉素单药治疗;60例患者纳入B组,采用曲安奈德单药治疗;余下61例患者纳入C组,采用克林霉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VAS评分和鼻窦CT评分。结果: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A组患者相似,无统计学差异;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B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组患者VSA评分、鼻窦CT评分显著优于A组,B组,即各组患者VSA评分、鼻窦CT评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克林霉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慢性鼻窦炎患者治疗有效率,改善VAS评分和鼻窦CT评分,存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