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对云南地区习用的藁本品种进行考证。方法:文献调研,实地考察。对文献中记地匠“藁本”进行比较分析,在云南几个主产区、集散地进行实地考察,结合生药鉴定做出评价。结果:通过研究,发现云南地区用的藁本是黄蒿本和黑藁本两个品种,黄藁本的基源是伞形科滇芹属植物滇芹Sinodielsia yunnanensis Wolff和藁本属植物丽江藁本Ligusticum delavayi Franch.,黑藁本的其源是伞形科藁本属植物蕨叶藁本L.pteridophyllum Franch,。结论为现代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雪山芪He dysaram sikkimense Benth.ex Baker.var.rigidum Hand、-Mas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雪山芪干燥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和理化数据,鉴定出其中8个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lupeol,1)、4′-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isoformononetein,Ⅱ)、4′-羟基-6,7-二甲氧基异黄酮(3-[4-hydroxyphenyl-6,7-dimetoxy-4H-1-benzopyran-4-one],Ⅲ)、熊果酸(ursolic acid,Ⅳ)、山嵛酸-α-单甘油酯(docosanooic acid-2,3-d.hydroxypropyl ester,Ⅴ)、二十四烷酸(lignoceric acid,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及蔗糖。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黄亮橐吾的苯并呋喃类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云森  王峥涛  张勉  檀爱民  陈麟 《中草药》2005,36(3):335-337
目的 研究黄亮橐吾根和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 H- 2 0柱色谱分离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黄亮橐吾的根和根茎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泽兰素(euparin, )、6 -甲氧基泽兰素(6 - methoxy- euparin, )、2 -羟基- 4 ,5 -二甲氧基苯甲醛(4,5 -dimethoxy- 2 - hydroxybenzaldehyde, )、2 -乙酰- 5 ,6 -二甲氧基苯并呋喃(2 - acetyl- 5 ,6 - dimethyoxybenzofuran, )、对羟基苯乙酮(4- hydroxyacetophenone, )、2 - isopropenyl- 5 ,6 - dim ethoxy- 2 ,3- hydrocum aran( )、8β- hydroxy- 7(11) - erem ophilen- 12 ,8α- olide ( )、羽扇豆醇(lupeol, )。结论 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黄亮橐吾中分离得到。主要成分为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特别是化合物 和 是两个重要的成分,具有杀虫和昆虫拒食活性,这和黄亮橐吾民间用于驱虫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蓝萼甲素是由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Rabdosia amethystoieds(Benth.)Hara中分离提取出的二萜化合物。前期的实验研究表明,香茶菜能显著抑制细胞免疫反应而增加体液免疫反应。应用药理与化学密切合作的研究方法,以活性评价为导向,对香茶菜影响免疫功能的活性物质进行追踪分离,获得了具有免疫活性的化学单体蓝萼甲素。在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中,观察到蓝萼甲素对伴刀豆蛋白A(ConA)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以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具有抑制作用[1]。为进一步探讨蓝萼甲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本实验应用钙荧光指标…  相似文献   
5.
中华猕猴桃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崔莹  张雪梅  陈纪军  张彦  林秀坤  周乐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6):1663-1665
目的:研究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中华猕猴桃根的95%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醋酸乙酯部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MS,IR,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鉴定为2α-羟基齐墩果酸(1),2α-羟基乌苏酸(2),蔷薇酸(3),23-羟基乌苏酸(4),3β-O-乙酰乌苏果酸(5),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6),β-谷甾醇(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6.
三七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江  崔秀明  周家明  江志勇  张雪梅  陈纪军 《中药材》2007,30(11):1388-1391
目的:研究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硅胶柱、RP-8和RP-18柱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三七根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人参皂苷Rh4(ginsenoside Rh4,Ⅰ),人参皂苷Rh1(ginsenosideRh1,Ⅱ),人参皂苷Re(ginsenoside Re,Ⅲ),三七皂苷R1(notoginsenoside R1,Ⅳ),人参皂苷Rd(ginsenoside Rd,Ⅴ),人参皂苷Rb1(ginsenoside Rb1,Ⅵ),三七皂苷S(notoginsenoside S,Ⅶ),三七皂苷T(notoginsenoside T,Ⅷ)。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Ⅶ和Ⅷ为首次从三七根茎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三七叶为原料,研究人参皂苷Rb3对照品的制备与分析技术.方法:通过色谱方法分离三七叶中人参皂苷Rb3,用光谱方法鉴定结构,并用TLC、HPLC方法检查纯度和标定含量.结果:人参皂苷Rb3对照品经TLC检查无杂质斑点,二维及三维HPLC检查为单一成分,峰纯度因数999.60,含量为99.84%.结论:人参皂苷Rb3对照品达到中药质量标准用化学对照品技术要求,已列入《中国药典》2005年版.  相似文献   
8.
大青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对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大青叶的干燥叶用80%乙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醋酸乙酯部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 Rp-8, 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论:从醋酸乙酯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5个生物碱,2个芳香酸,2个木脂素,2个黄酮。分别鉴定为:10H-indolo[3,2-b]quinoline(1),靛玉红(2),4(3H)-喹唑酮(3),(E)-3-(3′,5′-dimethoxy-4′-hydroxybenzylidene)-2-indolinone(4),deoxyvascinone(5),苯甲酸(6),邻羟基苯甲酸(7),(-)-落叶松脂素(8),(+)-异落叶松树脂醇(9),异牡荆素(10),6-β-D-glucopyranosyldiosmetin(11)。其中化合物1,4,5,8,9,11为首次从大青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蓝萼甲素对小鼠脾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萼甲素是由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Rabdosia amethystoieds(Benth.)Hara中分离提取出的二萜化合物。前期的实验研究表明,香茶菜能显著抑制细胞免疫反应而增加体液免疫反应。应用药理与化学密切合作的研究方法,以活性评价为导向,对香茶菜影响免疫功能的活性物质进行追踪分离,获得了具有免疫活性的化学单体蓝萼甲素。在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中,观察到蓝萼甲素对伴刀豆蛋白A(ConA)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以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具有抑制作用[1]。为进一步探讨蓝萼甲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本实验应用钙荧光指标…  相似文献   
10.
干崖子橐吾的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对橐吾属药用植物干崖子橐吾Ligularia kanaitzensis (Franch.)Hand.-Mazz.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多次柱层析和重结晶分离纯化,并用现代光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2个倍半萜成分:11-hydroper-oxy-6,9-eremophiladien-8-one(Ⅰ),6α-hydroxy-7(11)-eremopholen-12,8β-olide(Ⅱ)和4个三萜成分:齐敦果酸(Ⅲ),β-香树脂醇(Ⅳ),β-香树脂醇乙酸酯(Ⅴ),羽伞豆醇(Ⅵ)。结论 上述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干崖子橐吾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为一过氧化物,其碳谱数据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