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双侧脑疝患者采用微创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8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的内科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创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2.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7.7%,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6、12个月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双侧脑疝患者采用微创技术治疗,有效的清除了患者的血肿,减少了手术的时间,解除了占位效应,临床创口小,损伤轻,预后良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颞下经小脑幕锁孔入路对岩斜-后海绵窦区结构的显微解剖,为临床应用该入路解决该区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同时探讨它在处理岩斜-后海绵窦区病变时的局限性。方法应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湿性头颅标本10例20侧,模拟颞下经小脑幕锁孔入路对岩斜-后海绵窦区进行显微解剖观察。结果颞下经小脑幕锁孔入路可以清楚暴露小脑幕上中颅底及后海绵窦结构,切开小脑幕后可以暴露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环池、后交通动脉、基底动脉顶部、大脑后动脉、中脑的前外侧部等结构。但由于岩骨嵴的阻挡,无法观察岩骨后颅窝面。结论颞下经小脑幕锁孔入路完全能达到传统颞底大骨瓣开颅对岩斜-后海绵窦区的暴露范围,同时具有创伤小、易于操作的优点,但处理基底位于岩骨后颅窝面的大型岩斜区肿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前囊环大小、形态与折叠式人工晶体匹配的情况以及对后者位置的影响,探讨前囊环与人工晶体最佳匹配的方式。方法散大瞳孔,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到122例(132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做5.0~5.5mm直径中央连续环形撕囊术后行超声乳化伴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3个月后晶状体囊结构、前囊环与囊袋内人工晶体位置的变化。结果全部术眼整个晶状体囊袋塌陷、缩小,前囊环呈灰白色环状(Soemmering环),前囊环将人工晶状体光学面完全包埋,无夹持(67眼);不完全包埋,部分夹持(43眼);没有包埋,完全夹持(22眼)3种状态。其中完全夹持眼组后囊膜中央区混浊发生率(50.0%)明显高于部分夹持眼组(18.6%)和无夹持眼组(8.9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夹持眼组人工晶体正位率(94.0%)与部分夹持眼组人工晶体正位率(41.9%)、完全夹持组人工晶体正位率(77.3%)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囊结构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前囊环将人工晶状体光学面完全包埋的匹配方式是维持晶体后囊膜透明和人工晶体居中的最佳位置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治疗恶性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海门市人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50例恶性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放疗,观察组术后放疗和化疗同步进行。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临床疗效、生存率、复发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6.0%)高于对照组(48.0%)(P<0.05);观察组术后2年生存率(32.0%)高于对照组(12.0%)(P<0.05);观察组中位复发时间为12个月,对照组为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治疗恶性胶质瘤有效率更高,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重型脑外伤脑疝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与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重型脑外伤脑疝患者11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患者的存活率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8%,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脑外伤脑疝患者采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术后的存活率,减少了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安全有效,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陆泳宇  朱颂华  虞聪 《健康研究》2012,32(3):175-176,180
目的 探讨小骨窗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对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直径<4 cm的小骨窗微创治疗,依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判定疗效.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3~12个月,采用ADL分级法:Ⅰ级4例,Ⅱ级12例,Ⅲ级14例,Ⅳ级6例,Ⅴ级2例,死亡2例.结论 微创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比较具有对脑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