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观察凯时注射液(微脂化前列腺素E1,lipo-PGE1)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患者接受凯时注射液(10u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疗程2周。结果四肢麻木、自发性疼痛、感觉减退等症状及肢体诱发电位均有一定改善。结论lipo-PGE1是治疗DNP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异常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8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ABI)并进行分组,ABI〈0.9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低ABI组),0.9≤ABI〈1.3为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正常组),ABI≥1.3为下肢动脉硬化组(高ABI组),记录各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吸烟史等一般情况,并检测糖脂等代谢指标,通过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BI的危险因素。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异常ABI为21.2%,与正常组比较,低ABI组和高ABI组年龄、吸烟率、HbA1c、TG、收缩压、UA均明显升高,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亦明显升高。结论初诊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外周动脉病变(PAD)患病率;高龄、高血压、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脂质代谢紊乱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张园园  林健才  朱翠颜 《新医学》2011,42(10):631-634
2型糖尿病(T2DM)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均是具有较高潜在危害性的现代常见病,两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并存率.该文就T2DM和SAHS的相关性、发病机制及干预治疗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朱翠颜  王筱菁  邓承宗 《吉林医学》2013,34(16):3147-3148
目的 :观察硒对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自身免疫抗体的影响。方法:将96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每天服用硒母胶囊200 ug加甲巯咪唑,对照组:46例,单服用甲巯咪唑,观察两者患者基线时及治疗12个月后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抗体滴度、阳性率的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甲状腺功能差异不显著,TPOAB、TGAb、TRAb水平呈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同时,治疗12个月对照组TPOAB、TGAb、TRAb的阳性率降至42%、36%、28%,治疗组的TPOAB、TGAb、TRAb的阳性率分别为18%、26%、14%,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硒能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对GD患者的异常免疫反应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白蛋白尿与外周动脉病变(PA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历研究,根据踝肱指数(ABI)把124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成PAD组和对照组,肾动态显像测定所有患者肾小球虑过率(GFR),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肌酐(CR)、尿酸(uA)及尿白蛋白(UAE),并分析PAD的发生率及其与UAE、GFR的相关性。结果22.6%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PAD,出现白蛋白尿和(或)GFR〈60ml·min^-1·1.73m^-2的患者PAD发生率为58.82%,明显高于无白蛋白尿及GFR≥60ml·min^-1·1.73m^-2的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UAE、收缩压及GFR均为P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UAE、GFR与PAD密切相关,对于GFR〈60ml·min^-1·1.73m^2及UAE≥30mg/24h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及早进行PAD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津力达颗粒结合医学营养干预疗法对2型糖尿病(T2DM)胰岛功能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就诊于江门市中心医院的82例T2DM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降糖联合医学营养干预治疗,试验组接受常规降糖结合津力达颗粒及医学营养干预治疗.分析两组8周治疗过程中胰岛功能及糖脂代谢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8周的治疗过程中,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及HOMA-β呈升高趋势,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脂联素呈降低趋势(P<0.05),且在治疗4周及治疗8周后,试验组FINS、空腹C肽及HOMA-β高于对照组,FPG、2 hBG、TG、TC及脂联素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间8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T2DM的治疗中,津力达颗粒结合医学营养干预疗法不仅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同时也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酮症起病的成人糖尿病30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翠颜  林健才 《临床荟萃》2007,22(2):117-118
糖尿病酮症是由绝对或相对的胰岛素缺乏,导致酮体产生所致。自发糖尿病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被认为是速发1型糖尿病的基本特征。但临床上常常能见到以糖尿病酮症起病的成人患者,目前对其分型比较困难。我们对30例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自2000年1月至200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骨密度变化的关系.方法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HbAlc、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计算体重指数,骨密度;根据血糖水平、HbAlc分为2组:Ⅰ组(血糖控制良好组):空腹血糖(FBG)≤7.0mmol/l,HbAlc≤7%,Ⅱ组(血糖控制不佳组):空腹血糖(FBG)≥7.0mmol/l,HbAlc≥7%.结果 糖尿病组各部位的骨密度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患者两组中,血糖控制不佳组的骨密度低干血糖控制良好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比正常人低,血糖控制不佳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朱翠颜 《当代医学》2008,(14):46-47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骨密度变化的关系. 方法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HbA1c,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计算体重指数,骨密度;根据血糖水平、HbA1c分为2组:I组(血糖控制良好组):空腹血糖(FBG)≤7,0mol/l,HbA1c≤7%,Ⅱ组(血糖控制不佳组):空腹血糖(FBG)≥7.0mmol/l,HbA1c≥7%. 结果 糖尿病组各部位的骨密度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患者两组中,血糖控制不佳组的骨密度低于血糖控制良好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比正常人低,血糖控制不佳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