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提高肿瘤科医师对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的诊断及处理能力。方法:收集作者援助博茨瓦纳期间所诊治的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患者共104例,对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临床表现以皮损为主(90.4%)。以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碱类、依托泊甙等单药或者联合方案的临床获益率为87.5%。其中Good risk组为90.9%,Poor risk组为68.7%,P<0.05。肺部未受累组为94.0%,肺部受累组为60.0%,P<0.05。CD4细胞数:临床获益组治疗前(210.5±135.8)/μl,治疗后(290.7±140.6)/μl,P<0.05;疾病进展组治疗前(180.2±141.5)/μl,治疗后(171.5±88.7)/μl,P>0.05。结论:皮损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以阿霉素等传统药物为主的化疗方案仍是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ACTG分期及肺部受累情况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CD4可作为疗效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效果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观察对象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诊治的晚期胃癌老年患者100例,自由组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取替吉奥治疗,观察组50例,采取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影像学评价。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6%;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6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临床治疗效果理想,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胆囊结石合并胆红素增高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7月~9月534例胆囊结石的患者,分析其中24例发生胆红素增高的特点。结果:24例患者经治疗好痊愈出院。结论:单纯胆囊结石可引起胆红素增高,主要原因严重感染,结石嵌顿压迫胆管,胆囊结石排入胆管。根据术前检查及术中探查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有效缓解肺大细胞癌患者疼痛感,临床探究采用培关曲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 2015年4月期间96例经诊断为肺大细胞癌的患者,按入院时间进行分配分为多西他赛组48例和培美曲塞组48例.多西他赛组临床注射多西他赛,培美曲塞组采用培美曲塞,观察两组临床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疾病进展时间(TTP),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多西他赛组临床有效率为27.1%,疾病控制率为83.3%,培美曲塞组依次分别为58.3%以及91.7%,多西他赛组较培美曲塞组临床有效率低,P<0.05,两组临床疾病控制率差别无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多西他赛组高达27.1%,多西他赛组较培美组不良反应多,P<0.05.结论 临床在治疗肺大细胞癌患者时使用培美曲塞患者疾病控制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分化抗原表达与临床表现和疗效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1例AML细胞的分化抗原,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和疗效的关系.结果 (1)髓系抗原在AML中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9.2%(CD13),79.3%(CD33),50.5%(CD34),37.8%(CD15),36.9%(HLA-DR),21.6%(CD14),CD13及CD33在AML各亚型中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CD14在M5阳性表达率较高,HLA-DR在M3为阴性.淋系相关抗原在AML中的表达以CD7为主.(2)AML患者中CD15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数以及血幼稚细胞百分比相关;CD7 AML患者更常肝脾肿大.(3)CD34-组CR率高于CD34 组,且达完全缓解(CR)时间少于CD34 组.CD7-组CR率高于CD7 组,但达CR时间两组间无明显差别.CD19 组CR率高于CD19-组,而达CR时间无明显差别.CD7 CD34 组CR率少于非CD7 CD34 组,有显著差别.结论 CD7,CD19及CD34表达与 AML的临床表现和疗效有一定关系,可作为AML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开发一种结合表面增强拉曼散色(SERS)光谱与静电吸附的方法用于检测循环肿瘤细胞。方法 氧化石墨烯经过聚苯乙烯磺酸钠(PSS)的非共价修饰后,通过金种子法原位合成氧化石墨烯/金纳米棒(GO/GNR)复合材料,再利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C)非共价修饰GO/GNR,使其表面带正电荷。通过电荷靶向作用实现GO/GNR与肿瘤细胞的靶向结合,用SERS技术对GO/GNR-肿瘤细胞复合物进行检测。采集健康志愿者血液标本,将不同密度的肿瘤细胞加入血液标本中制成模拟血样,按上述方法检测模拟血样中的肿瘤细胞。结果 带正电荷的GO/GNR复合材料能够有效地与肿瘤细胞靶向结合,并且能够在50~10 000个细胞的范围内对肿瘤细胞进行拉曼光谱检测,但白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检测有一定的干扰。结论 GO/GNR复合材料可作为SERS探针实现对循环肿瘤细胞的拉曼光谱检测。  相似文献   
7.
CD40配基化可引起肿瘤细胞凋亡,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的免疫治疗研究中。Sur- vivin、c-myc、端粒酶普遍存在于肿瘤细胞中,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CD40配体与它们之间关系进行综述,为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防治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缺陷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调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手术后经病理确诊且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结直肠癌患者74例,随机选取同时期错配修复正常型(pMMR)结直肠癌患者148例作为对照,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dMMR与pMMR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发病部位、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dMMR型肠癌的发病年龄55.79±13.58岁,明显低于pMMR肠癌患者的63.38±11.39岁(P0.01);dMMR型肠癌发生于右侧的比例为40.5%,较pMMR肠癌患者的23.6%明显多(P0.05);分化程度上,dMMR型肠癌低分化的比例为32.4%,较pMMR肠癌患者的12.2%明显高(P0.01);肿瘤最大径大于5厘米的占比:dMMR型肠癌为67.6%,高于pMMR肠癌患者的40.5%(P0.01)。而性别、病理分期、RAS/BRAF基因状态、外周血CEA水平、Ki67水平、肿瘤组织CD8+T细胞表达情况、肿瘤组织(包括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PD-L1表达情况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dMMR型结直肠癌较pMMR型结直肠癌好发于右侧、恶性度较高、确诊时肿瘤负荷较大且发病年龄较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比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与阴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收集博茨瓦纳弗朗西斯敦市仰加奎医院肿瘤内科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诊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共71例,其中HIV阳性37例,HIV阴性34例,给予CHOP方案一线化疗,对两组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与HIV阴性组相比,HIV阳性组B症状发生率高(56.8% vs. 29.4%; P=0.020),更容易出现胃肠道(37.8% vs. 14.7%; P=0.028)、肝(29.7% vs. 9.7%; P=0.027)、肺(27.0% vs. 9.7%; P=0.048)浸润。HIV阳性组与HIV阴性组治疗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8.9%(7/37)与41.2%(14/34)(P=0.040);客观有效率分别为48.6%(18/37)与70.6%(24/34)(P=0.060)。HIV阳性组化疗后出现贫血、白细胞下降及继发感染比例高于HIV阴性组(均P<0.05)。HIV阳性组中有24例在确诊淋巴瘤前已给予高效价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13例确诊后给予HARRT治疗,其客观有效率分别为41.7%和61.5%(P=0.248)。CD4+细胞数>200/mm3和≤200/mm3患者,其客观有效率分别为71.4%和34.8%(P=0.031)。结论 HIV阳性患者就诊时表现出更强的侵袭性。结合HARRT治疗,CHOP方案可使HIV阳性患者达到类似于HIV阴性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但完全缓解率低。HIV阳性组患者HARRT起始治疗时间不影响近期疗效。CD4+细胞数低是近期疗效不良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28例,方案为奥沙利铂130mg/m2(2h),静脉滴注,第一天。卡培他滨1250mg/m2口服,2次/d,第1~14天。21d为一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如化疗有效或稳定继续原方案治疗。结果无一例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11例(39.2%),稳定(SD)10例(35.7%),进展(PD)7例(25.0%),总有效率39.2%(11/28)。平均疾病进展时间为6.5个月,平均生存期9.2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周围神经病变、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均为Ⅰ-Ⅱ度,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延长生存期,更适合老年及体力状况削弱的晚期胃癌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