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成年雄性昆明种小鼠分为对照组、丙基硫氧嘧啶(PTU)组、PTU+T4组,造模8周后,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神经颗粒素(Ng)表达,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小鼠海马区Ng表达降低,用T4治疗可使之恢复,提示海马内Ng减少可能是成年期甲减雄性小鼠认知功能受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对患者空间记忆和物体记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至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按甲状腺素水平将患者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亢组,42例)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甲减组,16例),并按是否存在甲状腺相关抗体分为抗体阳性和抗体阴性亚组,收集患者背景资料,采用九盒迷宫实验检测空间记忆和物体记忆,以2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甲亢患者的空间参考(z=2.407,P=0.016)和物体再认(z=7.553,P〈0.001)错误分值和甲减患者的物体再认(z=6.221,P〈0.001)错误分值显著增高;甲亢抗体阳性者的空间参考(z=3.695,P〈0.001)、空间工作(z=2.693,P=0.007)和物体再认(z=6.415,P〈0.001)及甲减抗体阳性者的空间工作(z=2.574,P=0.010)、物体再认(z=5.655,P〈0.001)错误分值显著增加,甲亢和甲减抗体阴性者的物体再认错误分值也显著增加(z=6.699、5.422,均P〈0.001)。结论 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尤其是甲状腺相关抗体阳性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自身免疫因素可能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3.
背景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常见心理疾病,对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危害巨大,其临床表现同成年人抑郁症不同,治疗难度明显增加,而电抽搐疗法(ECT)对其疗效较为确切,但治疗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外已有运用功能磁共振技术探讨ECT治疗抑郁症机制的研究,但涉及老年抑郁症的研究极少,因此,相关的研究探索将对进一步明确治疗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初步探讨ECT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低频振幅(ALFF)的影响以及相关脑网络的改变。方法 2013年10月-2017年12月选取在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2例,其均完成ECT治疗(治疗次数≤12次)。患者于ECT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结果评定〔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24-HAMD)、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进行评定〕,接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和结构像扫描,计算分析ECT治疗前后ALFF差异,并提取指标差异脑区作为种子点来计算与全脑的功能连接,随后比较治疗前后全脑功能连接的变化。结果 患者ECT治疗后的HAMD总分、HAMA总分低于ECT治疗前(P<0.05)。患者ECT治疗后ALFF在左侧眶部额下回和右侧眶部额中回高于ECT治疗前,故提取出来2个ROI,其中ROI-1位于左侧眶部额下回(x=-36,y=51,z=-12,半径=6 mm),ROI-2位于右侧眶部额中回(x=9,y=66,z=-12,半径= 6 mm)。在以ROI-1为种子点的全脑功能连接分析中,相对于ECT治疗前,患者存在一个大的团块(887个体素,峰值坐标为x=18,y=0,z=6,t=8.61,位于苍白球)在ECT治疗后的全脑功能连接有显著改变,在后扣带回、丘脑、苍白球显著增强;在以ROI-2为种子点的全脑功能连接分析中,相对于ECT治疗前,患者ECT治疗后的全脑功能连接在左侧额中回和右侧岛盖部额下回显著提高。结论 老年抑郁症患者ECT治疗后左侧眶部额下回和右侧眶部额中回的ALFF有显著提高,且这些ALFF显著增高的区域和后扣带回、丘脑、苍白球、左侧额中回和右侧岛盖部额下回等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可能同ECT抗抑郁治疗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大鼠前额叶突触小体内突触前膜列阵蛋白1(syntaxin-1)的表达量及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的恢复状况。方法用丙硫氧嘧啶建立成年期大鼠甲减模型共6 w,第5~6周分别给予5μg/100 g和20μg/100 g体重的左甲状腺素(左旋T4)腹腔注射,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甲减组、小剂量左旋T4替代治疗组、大剂量左旋T4替代治疗组及对照组大鼠前额叶syntaxin-1的表达情况。结果甲减组大鼠血清T3、T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前额叶内syntaxin-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左旋T4替代治疗后,血清T3、T4恢复至正常水平,syntaxin-1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大剂量替代治疗后血清T3、T4高于正常,syntaxin-1蛋白表达的恢复更接近正常水平(P>0.05)。结论成年期甲减大鼠前额叶内syntaxin-1蛋白表达减少;左旋T4替代治疗能使其恢复,恢复的程度与治疗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近二、三十年来,国外心理学界对于老人的心理特点作了不少研究,其中较多的是认识能力方面的研究,对于个性心理方面则研究得较少。由干个性心理问题的复杂性,研究方法上尚缺乏一套完整的可靠的科学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应用经颅多普勒 (TCD)测定 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两侧大脑动脉、椎动脉的血流峰值速度 (Vmax)和阻力指数 (RI)并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的脑动脉Vmax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糖尿病组的双侧大脑前、中动脉和左侧椎动脉的RI显著高于对照组 ,左侧椎动脉的RI与糖尿病病程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影响脑动脉血流动力学 ,RI是判断其变化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患者在左旋甲状腺激素(L-T4)替代治疗前后,默认网络脑区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的改变。方法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 MRI)技术检测14例初诊成人原发性甲减患者在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前后及15例健康对照的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强度。结果利用基于种子的分析方法显示,健康对照组前后两次扫描双侧丘脑与后扣带回/楔前叶的功能连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减组治疗后扫描时,双侧丘脑的丘脑枕区域与后扣带回/楔前叶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较治疗前出现显著性下降(左侧:P=0.007,右侧:P=0.001)。结论甲减患者双侧丘脑与后扣带回/楔前叶之间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强度在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大鼠额叶突触结合蛋白I(synaptotagmin I,sytI)表达改变及不同剂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作用.方法 将44只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甲减组、常规治疗组、大剂量治疗组、对照组,用丙基硫氧嘧啶(PTU)腹腔注射建立成年期大鼠甲减及治疗模型;放射免疫法测定4组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sytI蛋白在4组大鼠额叶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中的表达.结果 甲减组大鼠血清T3、T4[(0.34±0.04)、(43.01±2.95)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0.65±0.15)、(55.20±3.56)nmol/L,F值分别为6.026、4.503,P<0.05或<0.01],甲减组鼠syt I免疫反应产物在额叶分子层(0.018±0.010)、外颗粒层(0.020±0.007)、外锥体细胞层(0.013±0.008)、内颗粒层(0.011±0.005)、内锥体细胞层(0.024±0.013)均较对照组(0.028±0.010、0.031±0.010、0.028±0.010、0.022±0.008、0.038±0.013)明显减少(F值分别为5.697、8.965、14.668、13.597、6.807,P<0.05或<0.01).常规治疗组大鼠血清T3、T4[(0.63±0.05)、(55.04±3.77)n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162、0.367,P均>0.05),额叶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syt I蛋白表达(0.027±0.013、0.025±0.009、0.022±0.008、0.020±0.010、0.033±0.0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094、2.208、2.467、0.350、0.693,P均>0.05);大剂量治疗组大鼠血清T3、T4[(1.11±0.10)、(96.68±6.42)n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6.291、12.031,P均<0.01),额叶各层syt I蛋白表达(0.028±0.008、0.031±0.011、0.026±0.012、0.023±0.011、0.038±0.010)与对照组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001、0.019、0.111、0.061、0.001,P均>0.05).结论 成年期甲减大鼠额叶内syt I蛋白表达减少,常规剂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就能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66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降糖、调脂、扩血管等西药治疗,进行个性化治疗,治疗后空腹血糖控制在7 mmol/L,血压低于140/90 mm Hg,三酰甘油低于1. 8mmol/L,总胆固醇低于6. 5 mmol/L。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中药治疗。观察两组踝肱指数、中医证候学积分、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血浆比黏度、全血黏度等)及内皮素(ET)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踝肱指数、中医证候学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 0. 05),研究组在改善踝肱指数、中医证候学积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 0. 01);研究组患者血清ET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可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和沙格雷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2型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16例)、沙格雷酯组(B=18例)和前列地尔联合沙格雷酯组(C=22例),A组给予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血压、血脂,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沙格雷酯100 mg,3次/d;C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μg/d+沙格雷酯100 mg,3次/d;疗程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足背动脉峰值流速、踝肱血压比(ABI)。结果三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C组和B组在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方面具有良好效果(P0.05),C组在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ABI、足背动脉峰值流速的改善方面,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沙格雷酯短期应用能显著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症状,提高ABI及足背动脉流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