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鲁迅小说中的革命话语自有其特色和关怀。在书写层次上,他强调并呈现出思想革命的重要性,并从制度到文化层面进行了批判。同时他更侧重深入个体灵魂的自我革命,并以知识分子与游民为典型进行剖析。鲁迅先生还考察了革命话语的后果,呈现了其悲剧机制,指出其中可能的形态与原因。同时也有主题性书写,比如辫子和现代革命的纠葛。  相似文献   
2.
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与交融的历史大潮中,俄苏戏剧大师梅耶荷德以中国戏曲美学精神为重要参照,进行了“假定性”演剧理论与导演实践的革新探索。梅耶荷德的“假定性”演剧观是对当时戏剧表演中占统治地位的自然主义的反拨,旨在打破舞台上自然模仿生活的幻觉背景和“第四堵墙”,以假定的非逼真性实现戏剧的艺术真实。在梅耶荷德“假定性”演剧观的形成过程中,以中国戏曲为代表的东方艺术的“写意”精神无疑起到了重要的启示烛照作用。立足于中国戏曲的假定性本质,梅耶荷德在舞美设计、表演构思、“停顿”的运用以及程式化表现等方面在自身文化语境中对中国戏曲进行了学习借鉴。梅耶荷德对于“假定性”戏剧的探索革新,从一个侧面映现了中国美学精神对西方深远的镜鉴与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