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患者,男,32岁,因反复乏力、纳差、身黄10月,加重伴发热1月入院。10月前患者开始出现乏力,食欲下降,反复出现黄疸,B超发现肝脾肿大,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阴性,休息或口服保肝药物后缓解。1月前上诉症状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牙龈出血,发热,午后明显,体温达41.0℃。无咳嗽、咯痰及胸痛,无腹痛、腹泻、腹胀,无尿频、尿急、尿痛,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对重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37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了40次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血清总胆红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血清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上升。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化指标,降低TNF-α水平,提高近期存活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HBVDNA的水平变化及其在重型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87例重型肝炎患者IL-6、IL-8和TNF-α及用PCR法检测HBVDNA水平。结果重型肝炎患者TNF-α、IL-6和IL-8的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型肝炎患者HBVDNA(-)组与HBVDNA( )组的TNF-α、IL-6和IL-8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存在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异常的部份原因是由于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水平的高低反映了肝细胞损伤的程度,其水平与重型肝炎患者HBV的活跃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在乙脑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4例乙脑患儿分别于急性期、恢复期留取血清和脑脊液(CSF),-70℃保存,采用ELISA法检测IL-10、IL-12和TNF-α水平。结果急性期脑脊液、血清中IL-10、IL-12和TNF-α水平均升高,恢复期下降。急性期脑脊液中IL-10、IL-12和TNF-α水平较同期血清中的高。结论细胞因子IL-10、IL-12和TNF-α参与了乙脑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停药后复发率、临床特点、机制及防治。方法 对 4 1例经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分别在 1、3、6月时观察血清ALT、HBeAg、抗HBe、HBVDNA变化情况。在拉米夫定治疗前、后出现HBeAg至抗HBe转换者为Ⅰ组 ;未出现者为Ⅱ组 ,对比两组患者停药 1、3、6月后ALT、HBV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停药 1、3、6月时 ,Ⅰ、Ⅱ组ALT异常率分别为 11.1%和 15 .6 % (P >0 .0 5 )、11.1%和 34.3% (P >0 .0 5 )、2 2 .2 %和 6 2 .5 % (P <0 .0 5 ) ;HBVDNA转阳率为 11.1%和2 5 .0 % (P >0 .0 5 )、11.1%和 4 0 .6 % (P >0 .0 5 )、33.3%和 71.8% (P <0 .0 5 )。结论 对长期服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无论是否因发生血清转换而停药 ,都应继续监测肝功能 ,发生e抗原转换者 ,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川北地区35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了解该地区乙脑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至2017年收治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共35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并对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1.5:1,所有患者均在7月和8月发病,88.57%患者来自农村,65.71%患者未进行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平均年龄(4.7±4.19)岁,10岁以下患者33例(94.29%),其中2~6岁儿童20例(57.14%);患者多以发热、抽搐、意识障碍等为临床表现,其中轻型5例(14.29%),普通型10例(28.57%),重型13例(37.14%),极重型7例(20%),治愈14例(40%),有效10例(28.57%),无效/死亡5例(14.29%),转院/放弃治疗6例(17.14%).结论:川北地区乙脑发病有严格季节性,以散发病例为主,10岁以下儿童发病多见,男女发病无差异,乙脑特异性抗体检测可协助早期诊断,控制好高热、抽搐及呼吸衰竭可以有效降低乙脑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TNF α及SIL 2R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本文用ELISA方法平行检测了15 例急性肝炎,21 例慢性肝炎,10 例肝炎肝硬化和15 例正常对照血清TNF α、SIL 2R 水平。结果显示,各组肝病TNF α、SIL 2R 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以慢性肝炎的TNF α水平最高,SIL 2R水平则以急性肝炎为最高,同一组肝病中,TNF α与SIL 2R水平增高并不平行且无相关性。TNF α、SIL 2R的平行检测有助于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及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207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7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均为我院1993~2001年的住院病人,以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会议制定的防治方案为诊断、分型的标准,其中轻型43例,中型48例,重型86例,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37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了40次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血清总胆红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血清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上升。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化指标,降低TNF-α水平,提高近期存活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