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曾明才 《中原医刊》2007,34(6):68-68
目的探讨闭合性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经手术治疗的闭合性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术后全部治愈,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掌握闭合性外伤性小肠破裂的临床特点,及时诊断与治疗是提高临床治愈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四川省高原地区喜马拉雅旱獭是否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及该菌是否和鼠疫耶尔森菌存在共生关系。方法 鼠疫常规监测中捕获的喜马拉雅旱獭,解剖时无菌操作取舌根和回盲肠内容物,置于准备好的10~15 ml改良PBS增菌培养管中,在4℃冰箱中增菌10~20 d后分离培养。结果在德格县采样100份,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2株,若尔盖县采样148份,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株。结论 四川省高原地区喜马拉雅旱獭携带小肠结肠炎结肠炎耶尔森菌,该菌和鼠疫耶尔森菌可能存在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曾明才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308-2309
胃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胃术后胃无力症、胃排空延迟综合征、胃瘫、胃麻痹,是胃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但病因尚未十分清楚,治疗也无有效的方法。本文总结18例胃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曾明才 《医学信息》2006,19(11):2001-2002
目的 总结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非手术治疗成功17例(94.4%),中转手术治愈1例,住院时间9~21d,平均15d。结论 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是保脾的一项重要措施,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此方法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若尔盖县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危害程度,为制定饮茶型氟中毒防治规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四川省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调查方案》。结果成人氟骨症、氟斑牙检出率高,分别是79.3%和69.1%,尿氟几何均数达1.60mg/L,超过全国正常值。儿童氟斑牙检出率38.5%,尿氟均数为0.67mg/L。茶水及砖茶氟含量都高分别是2.45m#L、846.31mg/kg。结论若尔盖县属于典型的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氟骨症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呈慢性、累积的氟中毒过程。氟骨症检出率与年龄呈明显的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6.
曾明才 《广西医学》2008,30(12):1948-1949
急性阑尾炎为外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疾患,在基层医院中居急腹症之首位[1].老年急性阑尾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笔者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老年急性阑尾炎68例,占同期急性阑尾炎的14.8%(68/459),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曾明才 《海南医学》2008,19(4):115-116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均经手术证实,其中术前确诊6例,术中确诊8例,Ⅰ型7例,Ⅱ型5例,Ⅲ型2例。手术方式分别采用胆囊切除术,胆囊部分切除术,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或胆肠内引流术。结论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困难,对不同病理类型的病例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曾明才 《医学信息》2008,21(5):756-758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是门脉高压症(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出血来势凶猛,量大,病情危急,迅速有效的止血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手术治疗是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断流、分流和减少,其术式有数十种之多.本文就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006-2010年若尔盖县鼠疫监测结果及其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建立与完善四川省鼠疫监测数据库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照"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对若尔盖县开展监测工作,采用SPSS对检测结果做统计学检验,从检测结果及其重要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该地鼠疫现况及未来可能性。结果若尔盖县鼠疫监测动物以旱獭、高原鼠兔和牧犬为主,媒介以谢氏山蚤、斧形盖蚤和同鬃蚤为主,旱獭是鼠疫菌主要宿主,2006、2007、2010年旱獭密度分别为0.58、1.68、0.09只/ha,平均密度0.12只/ha,3年旱獭平均染蚤率为43.85%,平均蚤指数为2.70,所获标本进行的细菌学检验、间接血凝试验(IHA)和反向血球凝集试验(RIHA)得到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5年监测结果表明若尔盖县鼠疫疫情发生可能性较小,但是应该综合考虑调查路线、鼠疫监测工作的间断性及监测人员专业性与稳定性因素,以及与若尔盖县临近的疫区现况,通过进一步改善监测工作细节,提高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