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该文选择汉寿县以行政村为单位,包括传播未控制地点、控制地区和阻断地区、部分非疫区、未登记注册晚期血吸虫病和新的疑似病例,建立个案调查卡,组织有经验的医务人员通过询检、体检、特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确定。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汉寿县新发现晚期血吸虫病例分布在交通不便利、居住分散、远离大堤的疫区和非疫区,防治工作较为薄弱,提高今后的防治工作要加强。  相似文献   
2.
根据湖南省“十五”期间血吸虫病纵向观察实施方案, 2001-2003年对汉寿县丁家拐村进行了疫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内窖与方法 1.1 螺情调查每年春季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垸外20 m×20 m设线设框调查,垸内按灌溉水系5 m设框抽样查螺,检获钉螺用压碎法解剖,记录活螺与感染螺数。  相似文献   
3.
常德市2004~2008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常德市2004~2008年狂犬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常德市2004~2008年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常德市2004~2008年共报告狂犬病1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38/10万;死亡116例,病死率100%;常年散发,夏、秋季(占46.55%)较多;农民和学生(占88.79%)为主要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2.2:1),35~74岁年龄组发病较多(占73.28%);暴露后患者接受狂犬疫苗注射占8.62%(10/116),全程免疫仅有5例,占4.31%(5/116),无一例及时注射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结论加强犬类动物的管理,提高犬只免疫率,从源头上控制狂犬病毒的传播;将农民、学生和儿童作为狂犬病防制的重点人群,普及群众的狂犬病防治知识,规范暴露后人群的伤口处理,提高免疫率和免疫成功率,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常德市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甲型H1N1流感动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共抽取225人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 2010年1月、4月、8月共采集血清标本675份,血清抗体滴度阳性为208份,阳性率为30.81%,三次血清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P〉0.05)。三次调查城市人群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农村;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不同,第一次调查6岁~组阳性率最高位46.81%,第二、三次调查,均为16岁~组最高,分别为57.78%、40.00%,60岁以上人群每次调查感染率均较低。接种过季节性流感疫苗及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人群其甲流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未接种人群。结论常德市2010年甲流病毒未发生变异,人群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屏障,能有效遏制甲型H1N1流感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洞庭湖洲垸亚型血吸虫病疫情3年纵向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洲垸亚型血吸虫病疫情纵向变化规律,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居民病情和疫水接触史进行队列研究,家畜病情和螺情进行纵向调查。结果 五一村居民累计血吸虫病率72.2%,累计急血患病率8.3%,累计晚血患病率1.6%,疫水暴露率43%。2002-2004年居民粪检阳性率分别为13.7%、11.3%、11.7%。粪检阳性者化疗后一年内疫水暴露率93.4%,居民重复感染率35.1%。五一外洲感染螺分布广泛,钉螺感染率达0.90%,感染螺平均密度0.0263只/0.11m^2。结论 垸外草洲是主要疫源地。本地耕牛及副业渔民是主要传染源,也是重复感染的主要对象。这类地区需加强垸外草洲综合治理,压缩疫源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常德市1950~2006年疟疾防治效果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评价1950-2006年常德市疟痰防治效果,进一步巩固基本消灭疟痰的成果。方法收集全市历年疟疾疫情和防治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常德市属非稳定性中低度疟痰区,据疫情报告统计,57年间全市共发生疟疾578404例,死亡204例,年发病率在0.002—233.94/万之间。1988—2006年,全市年发病率一直控制在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万)以内。结论全市广大卫生工作人员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依靠科学,发动群众,坚持反复斗争,采取以灭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的控制了疟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常德市2005-2012年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对策和措施。方法对2005-2012年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开展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 8年间常德市累计发生麻疹464例,年平均发病率1.01/10万;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与年龄差异,4-6月病例占44.18%,农村病例明显高于城市;免疫规划外人群发病较多,小于8月龄病例占10.99%,18岁以上成人病例占19.61%;免疫成功率仅90%,不同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只有夯实麻疹类疫苗(含麻疹成份疫苗)的免疫接种率,必要时开展18岁以上特殊人群的补充免疫,提高预防接种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才能确保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8.
治脚气验方     
药用:核桃树叶、桃树叶、花椒树叶(均鲜品)各100克。用法:上药加水3000毫升,煎至2000毫升,去渣,加10克明矾,浸泡患处。每次15分钟,一般4—6次即可痊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常德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探讨手足口病发病时间的规律,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统计,采用圆形分布法对手足口病发病时间的季节性趋势进行分析. 结果 常德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平均发病率为125.45/10万,重症332例,死亡3例,4-7月报告病例占全年总数的66.27%,德山、武陵区、临澧县、鼎城区年发病率高于常德市年平均发病水平,男性发病率(156.75/10万)高于女性(93.21/10万),94.67%的病例集中在出生6个月后至5岁期间,以散居及幼托儿童为主,普通和重症手足口病例中病原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普通病例,重症患者EV71、CoxA16和其它病原类型的RR值分别为:4.67、0.24、0.42;手足口病的发生时间具有一定的集中性,手足口病例发病高峰日期为6月10日,高峰时期为3月22日-8月28日(159 d).手足口重症的发生时间具有很强的集中性,发病高峰日期为5月26日,高峰时期为4月9日-7月11日(93 d). 结论 常德市手足口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别、年龄差异,出生6个月后至5岁儿童是重点人群,手足口病及重症的发生时间具有季节性特点,应针对当地手足口病高峰时期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控.  相似文献   
10.
马某,女,40岁,1992年7月18日初诊。患者两年前口唇周围起一片小粟疹,时痒抓之破溃,渗淡黄色水液,有时燥裂,整日用手掩嘴,有损容颜。西医诊为慢性湿疹,曾用抗生素、扑尔敏,皮炎平软膏等药物治疗,其效罔然。 症见口唇周围呈紫红色,小粟疹破溃渗液,自诉象火燎、椒辣样痛,有时瘙痒。证属脾胃积热,湿热侵淫,邪毒内蕴。诊为唇风,治宜清热燥湿,解毒凉血,并配合药物外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