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漫明  张积仁  周媛  孙海  李工 《肿瘤》2005,25(6):555-558
目的研究核糖体蛋白基因在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以顺铂为诱导剂,采用中等剂量、间歇作用法建立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系COC1/DDP,然后以其亲本细胞COC1为对照,应用cDNA微阵列检测COC1/DDP细胞的核糖体蛋白基因表达.结果与COC1细胞相比,COC1/DDP细胞对顺铂有6.2倍耐药性,细胞倍增时间延长了8.9 h,S期细胞减少了(27.4±2.13)%,而G1和G2期细胞分别增加了(19.6±3.71)%和(8.3±1.95)%.在143个表达水平发生改变的基因中,有12个核糖体蛋白基因表达下调,多个凋亡抑制基因表达上调,凋亡诱导基因CASP2表达下调.结论 COC1/DDP细胞对顺铂具有耐药性,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与部分核糖体蛋白基因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动物体内评价以磺胺嘧啶(SF)为载体的氟尿嘧啶(5-Fu)靶向药物(SFPEG5-Fu)的抗肿瘤疗效及急性毒性。[方法]40只荷肝癌H22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0.9%NaCl组、SFPEG5-Fu组、5-Fu组、SFPEG+5-Fu(30:1,m/m)组,每组10只小鼠。生理盐水组作为阴性对照组,其他3组分别以相应5-Fu剂量为20mg/kg的SFPEG5-Fu、5-Fu、SFPEG+5-Fu(30:1,m/m)尾静脉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5d。给药后7d计算肿瘤抑制率。并观察给药组荷瘤小鼠的生存期。SFPEG5-Fu以最大给药剂量、最大给药体积尾静脉一次给药20只健康昆明小鼠,给药第14d处死小鼠。对小鼠进行尸体解剖检查,取肝、脾、肾、肺、胰腺、心脏、胃、肠、胸骨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了解SFPEG5-Fu的急性毒性。[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SFPEG5-Fu,5-Fu,SFPEG+5-Fu(30:1,m/m)3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1),给药后SFPEG5-Fu组小鼠皮下瘤体积小于其他3组(P〈0.01).5-Fu组和SFPEG+5-Fu组间小鼠皮下瘤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SFPEG5-Fu组小鼠生存期长于5-Fu组、SFPEG+5-Fu组小鼠生存期(P〈0.05)及生理盐水组小鼠生存期(P〈0.01)。SFPEG5-Fu的最大耐受量为4g/kg,可以认为LD50〉4g/kg。组织学检查发现肝细胞出现广泛的气球样变性的改变,有点状坏死,胸骨造血功能有轻到中度抑制。[结论]SFPEG5-Fu对荷肝癌H22小鼠有明显的抑制肿瘤作用及较低的毒性,并可延长荷瘤小鼠的中位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物的免疫净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肿瘤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疾病的复发。目前认为,肿瘤细胞随着移植的再次输入人体是导致复发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用免疫学方法在体外净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物的一些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脑胶质瘤化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胶质瘤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细胞,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成人颅内肿瘤的52%,儿童颅内肿瘤的24%。生物学行为上呈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向脑组织呈指状深入生长。近年的文献根据其恶性程度分为低分级和高分级两种,低分级者生长缓慢.自然病程较长;高分级者生长迅速.可发生脑脊液转移.自然病程短。化疗作为术后辅助治疗和复发的治疗手段应用于脑胶质瘤已有多年历史,虽发展缓慢,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基因法体外净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剂量的放、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肿瘤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疾病的复发,目前认为,肿瘤细胞随着移植物再次输入人体是导致复发的重要因素。本文概述了用基因方法在体外净化自体因干细胞移植物的一些新进展 。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DNA转录与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卵巢癌顺铂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卵巢癌亲本细胞系COC1为对照,应用cDNA微阵列检测其顺铂耐药细胞系COC1/DDP中DNA转录与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和结论与COC1细胞相比.COC1/DDP细胞有143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改变,其中共有20个DNA转录与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表达上调的有13个基因,表达下调的有7个基因,包括CAD、DDB1、DDIT4等大量DNA修复基因以及一般转录因子RNA多聚酶Ⅰ、Ⅱ基因和DHX9、DDX3X基因的表达上调以及MLH1和BTF3基因的低表达.提示COC1/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与DNA转录和损伤修复能力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组胺对C57BL/6小鼠脾源性LAK细胞体内杀伤活性的调控作用及可能的机理。方法: 以B16恶性黑色素瘤肺转移的C57BL/6小鼠作为治疗对象,比较LAK/IL-2/组胺疗法与LAK/IL-2疗法导致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之间的差异。结果: 组胺可明显增强LAK/IL-2疗法的体内抗肿瘤转移活性,产生明显的肿瘤消退,近期疗效优于LAK/IL-2疗法;组胺与单纯LAK/IL-2治疗相比,LAK/IL-2/组胺疗法显著提高了荷B16恶性黑色素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组胺的这一协同效应可被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完全阻断,H2受体激动剂dimaprit则可模拟这一效应。结论: 用组胺和LAK/IL-2联合应用在C57BL/6小鼠体内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对B16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LAK/IL-2疗法;组胺的这一效应是通过体内单核巨噬细胞上的组胺H2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合成以磺胺嘧啶为载体的氟尿嘧啶导向药物。方法将氟尿嘧啶与氯甲酰三氯甲酯(TCF)反应生成氯甲酰氟尿嘧啶,再与磺胺嘧啶磺酰胺基端高分子连接臂聚乙二醇(PEG)的羟基反应,使氟尿嘧啶通过PEG与磺胺嘧啶相连。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载药量,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及差热分析(DSC)对合成产物进行鉴定。结果合成产物的载药量为3.2%,UV、IR、DSC检测表明氟尿嘧啶成功的接入。结论通过以TCF活化氟尿嘧啶可以使氟尿嘧啶与PEG的末端羟基成功地连接,从而合成氟尿嘧啶导向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Apogossypolone(ApoG2)联合紫杉醇在体外应用对人乳腺癌MCF-7的协同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紫杉醇及ApoG2单药毒性及两者联合应用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并计算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DI);荧光显微镜观察经Hoechst33258及吖啶橙(AO)染色后细胞凋亡与自噬形态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与自噬荧光强度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cl-2与Beclin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TT检测提示,不同浓度ApoG2、紫杉醇对MCF-7细胞分别作用48h后具有生长抑制作用(FApoG2=156.916,P=0.000;Fpaclitaxel=129.904,P=0.000),两者联合作用48h后,抑制率随着两者药物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两者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12.402,P=0.000。通过计算CDI<1,两药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Hoechst33258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呈现明显的核固缩和碎裂、染色质凝集和凋亡小体形成的凋亡现象。AO荧光染色结果发现,联合用药组出现胞质和核仁被染成亮红色现象,提示酸性自噬泡的存在。FCM检测表明,不同处理组凋亡率及自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凋亡率=571.563,P凋亡率=0.000;F自噬率=204.422,P自噬率=0.000)。联合作用组细胞凋亡率和自噬率均较单独处理组升高,P<0.05。免疫蛋白印迹检测表明,不同处理组Beclin1和Bcl-2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Beclin1=57.266,PBeclin1=0.000;FBcl-2=138.495,PBcl-2=0.000);两者联合作用组Beclin1蛋白表达较单独处理组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较单独处理组降低,P<0.05。结论:ApoG2与紫杉醇联合作用于MCF-7细胞,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MCF-7细胞发生凋亡和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有研究显示 ,体内的单核 巨噬细胞通过释放活性氧 (re activeoxygenspecies,ROS)可显著抑制NK细胞的抗肿瘤功能 ,而组胺则可有效逆转这种抑制。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 ,我们观察了在自体单核细胞存在的条件下 ,组胺对人外周血来源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 (LAK)细胞活性的调控作用 ,并进一步探讨了此种调控作用可能的机制。材料和方法1 主要试剂 二盐酸组胺购自美国Sigma公司 ;组胺H2 受体激动剂盐酸dimaprit购自英国SK&F公司 ;H2 受体拮抗剂盐酸雷尼替丁购自英国GlaxoWellc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