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人抑癌基因p5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3例NSCLC患者组织中8-OHdG和p5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NSCLC患者的总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SCLC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果 83.3%(169/203)的NSCLC组织呈8-OHdG阳性表达,且8-OHdG阴性表达与男性、鳞癌、T分期高、N1期、吸烟有关(P<0.05).p53异常表达与男性、鳞癌、吸烟及Ki-67阳性表达有关(P<0.05).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65岁、男性、吸烟、T分期高、N1分期、8-OHdG阴性表达、p53异常表达及Ki-67阳性表达是影响NSCLC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8-OHdG阴性表达和p53异常表达并不是影响NSCLC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486、1.211,P>0.05).结论 8-OHdG阴性表达和p53异常表达与吸烟和较差的预后有关,但二者不是影响NSCLC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干细胞的调控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Oncomine数据库、UALCAN数据库及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分别验证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表达与不同分子亚型的关系,利用在线数据库分析VEGF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选取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加入外源性hVEGF165通过体外微球形成实验观察体外成球能力,并利用Western blot、RT-qPCR等方法检测肿瘤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44、c-Myc、Nanog、ALDH1的表达以及相关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 利用Oncomine、UALCAN、HPA数据库分析显示,VEGF在乳腺癌中表达较癌旁组织增高(P<0.0001),其表达与分子亚型相关,三阴性乳腺癌中VEGF表达显著升高。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结果提示高表达VEGF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差,总生存期OS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与VEGF低表达患者相比,VEGF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无远处转移生存期以及复发后生存期均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体外实验发现加入外源性的hVEGF165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成球能力显著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9)。Western blotting、RT-qPCR结果表明乳腺癌MDA-MB-231微球体中VEGF/NRP-1及肿瘤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44、Nanog、c-Myc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加入外源性的hVEGF165促进了肿瘤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44、c-Myc、Nanog及ALDH1的表达,而CD24的表达量则显著下降,上述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实验提示加入外源性的hVEGF165能够激活三阴性乳腺癌细胞ERK/MAPK通路。 结论 VEGF可能通过激活ERK/MAPK通路促进了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干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角膜内皮细胞对维持角膜透明和脱水状态具有重要作用,体外成功培养对研究角膜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角膜组织工程开展的基础工作之一。但是角膜内皮细胞体外培养受其增生能力、培养条件和细胞鉴定等多种因素限制,成为角膜生物学及角膜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角膜内皮细胞体外增生、培养和鉴定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受者血清中供者特异性抗体(DSA)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合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估疗效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医院肾移植科285例首次肾移植受者,术后动态监测DSA水平,检测时间点为术后3,5,7,14,21,30,60,90 d.观察受者肾功能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不同HLA抗体类型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 285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初筛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阳性率为22.11% (63/285),其中DSA阳性4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6.67% (19/285).HLA抗体阴性受者和HLA抗体阳性且DSA阴性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5% (7/222)和16.95% (10/59),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91,P<0.05);4例DSA阳性受者有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与HLA抗体阴性、HLA抗体阳性且DSA阴性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P=0.016).1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受者经甲泼尼龙、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或血浆置换等治疗后,15例受者成功逆转,1例死于并发症.结论 动态监测肾移植术后受者DSA水平,可预测移植肾功能状态,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重要预警作用,有利于及时清除或降低DSA水平,对有效预防和及时诊治排斥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晚期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70例老年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其VTE发生率及临床特征。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晚期肺癌患者VT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70例患者中,78例患者发生VTE(28.89%),其中单纯DVT患者占比最多[62(79.49%)],其位置多集中于下肢[52(66.67%)],多数患者在肺癌确诊6个月内发现VTE[71(91.02%)],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多采用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治疗[54(69.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腺癌(OR=2.177,95%CI 1.515~3.129)、化疗(OR=11.531,95%CI 2.988~44.498)、中心静脉置管(OR=4.531,95%CI 1.524~13.474)、D-二聚体(OR=5.562,95%CI 2.796~11.067)及体能状况(PS)得分(OR=2.149,95%CI 1.301~3.549)是老年晚期肺癌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OR=0.430,95%CI 0.227~0.813)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晚期肺癌患者VTE发生率高,且缺乏特异性表现,肺癌确诊后6个月内是VTE发生的高峰时期。此外,肺腺癌、化疗、中心静脉置管及PS评分高将增加VTE的发生风险,而积极检测血浆D-二聚体、血清白蛋白水平,对于尽早诊断VTE,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微小RNA-183(microRNA-183)、微小RNA-93-5p(microRNA-93-5p)联合应用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中的价值。 方法 将医院2019.01-2021.01间收治的13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根据其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单纯糖尿病组(T2DM组,UAER≤30 mg/24 h,n=38)与早期DN组(30 mg/24 h<UAER≤300 mg/24 h,n=46)及临床DN组(UAER>300 mg/ 24h,n=49),并将同期50例健康体检合格者纳为对照组。检测所有被研究对象尿RBP、血microRNA-183、microRNA-93-5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尿RBP、血microRNA-183、microRNA-93-5p联合应用在诊断早期DN中的价值。 结果 对照组、T2DM组、早期DN组患者尿白蛋白/尿肌酐(UACR)水平均低于临床DN组。对照组、T2DM组患者UACR水平均低于早期D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T2DM组尿RBP、血microRNA-183及microRNA-93-5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RBP水平均低于早期DN组及临床DN组,血microRNA-183及microRNA-93-5p水平均高于早期DN组及临床DN组,且早期DN组尿RBP水平均低于临床组,血microRNA-183及microRNA-93-5p水平均高于临床D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尿RBP水平与UACR水平之间呈正相关,血microRNA-183、microRNA-93-5p水平与UACR呈负相关(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尿RBP、血microRNA-183及microRNA-93-5p在诊断早期DN中的AUC均超过0.75,其诊断价值均高于UACR,且尿RBP、血microRNA-183及microRNA-93-5p三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各指标单独应用时的效能,提高早期DN诊断效果。 结论 尿RBP、血microRNA-183及microRNA-93-5p在诊断早期DN中的效能均高于UACR,三者连个应用可成为诊断早期DN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透明质酸共混膜对兔角膜基质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各种壳聚糖-透明质酸共混膜对角膜基质细胞生长的影响作用,研究透明质酸混入比例对共混膜与细胞相容性的影响.以共混膜为载体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通过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在膜上的生长情况;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在共混膜上的贴附率和生长活性;通过检测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预示壳聚糖-透明质酸共混膜与角膜基质细胞的相容性.以低于1:0.1的比例混入透明质酸.可以提高细胞在共混膜上的贴附率、生长速度,细胞在共混膜上的生长状态好于在壳聚糖膜上的生长状态.结果提示,以低于1:0.1的比例混入透明质酸,可以提高壳聚糖膜与角膜基质细胞的相容性,促进细胞生长;而以高于1:0.1的比例混入透明质酸,则不利于细胞在共混膜上的生长,降低了壳聚糖膜与角膜基质细胞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L-精氨酸联合整蛋白复方制剂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本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接受L-精氨酸联合整蛋白复方制剂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给予葡萄糖盐水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丙氨酰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CD4^(+)、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CD8^(+)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EA、CA19-9、CYFRA21-1、CA125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LB、PA、TRF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前后BUN、Scr、ALT、A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精氨酸联合整蛋白复方制剂可改善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