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64排螺旋CT诊断畸形性骨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患者女,84岁。左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2年,加重1周就诊。查体:左膝肿胀,皮温正常,内外侧间隙压痛阳性。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增高(195~265U/L),血钙、血磷正常。左侧股骨下端病变组织穿刺活检,病理报告骨小梁增粗伴骨母细胞、破骨细胞增生,黏合线形成,诊断结果为畸形性骨炎。X线摄影:右侧股骨下段弯曲,骨皮质增粗,股骨下端可见透亮  相似文献   
2.
膀胱肿块CT扫描是较常用的检查方法。本文收集 60例术前CT扫描、术后病理证实的膀胱肿块 ,回顾性分析CT检出率和CT诊断的准确率 ,探讨鉴别诊断要点和膀胱癌CT分期的价值。提出CT扫描技术对提高CT诊断起重要作用。1 材料与方法本组 60例膀胱肿块 ,男 44例 ,女 16例 ,男女之比为 11:4,年龄最大 91岁 ,最小 2 4岁 ,中位年龄 67岁。临床症状 :5 4例有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 ,4例尿频尿急 ,2例血尿伴尿频尿急。 1例尿找癌细胞阳性。 6例静脉肾盂造影发现膀胱充盈缺损。 60例膀胱肿块CT和B超检查各发现 5 8例。本组 60例全部做膀胱镜检查和…  相似文献   
3.
MRCP显示胆管解剖变异在胆道手术前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康  李隽  朱勇  徐敬慈  许永华  章健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149-4150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显示胆管解剖变异在胆道疾病患者手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名胆道疾病患者术前常规行MRCP检查,对手术证实胆管解剖变异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MRCP显示胆管解剖变异均得到手术证实,192例MRCP未显示胆管解剖变异患者手术中也未发现。结论:胆道手术前常规MRCP可观察胆囊管的解剖及变异,对病人的治疗方案、手术步骤及预后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82岁。黑便四天入院。体检: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闻及肠鸣音亢进。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肌卫,肝、脾肋下未扪及,移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病人应用吡格列酮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诊断为NASH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吡格列酮组60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口服吡格列酮30mg/次,1次/d,共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肝脏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用CT测量肝/脾值及症状改善的临床疗效。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肝脏ALT、AST、GGT与治疗前相比分别下降了26.6%、13.8%和39.3%;与同时期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20.6%、16.0%和40.3%。CT肝/脾值比治疗前升高0.16,升高了26.2%;比对照组升高0.08,升高了11.6%。结论:吡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纵隔巨大胸腺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87岁。因胸部外伤后两周、胸背部疼痛入院。入院体检: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部压痛明显,呼吸运动大致相等。左胸下部叩诊浊音,左下肺呼吸音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7岁。体检发现下腹部肿块入住我院外科。入院体检:全腹膨隆,下腹部扪及一大小约20cm×20cm×5cm的质韧肿块,边界清,表面光整,活动度小,无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9.
2007年1月-12月来我科行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患者共100例,其中发现肝胆管变异者2例,均在术前发现,占同期MRCP检查的2%。计胆囊管低位汇合入胆总管1例,副右肝管结石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1,女,40岁。以间歇性右中上腹疼痛十余年,加重7天为主诉收治入院。影像学检查:B超见胆总管下端强回声光团伴声影伴肝内外胆管扩张,诊断为胆总管下端结石伴胆管扩张。MRCP显示胆总管下段充盈缺损伴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胆道区域见一条异常管道汇入总胆管,其内见椭圆形充盈缺损,诊断为总胆管结石伴扩张,右副肝管变异伴结石(图1)。患者2,男,57岁。无明显诱因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以胆囊炎、胆囊结石收治入院。B超所见胆囊萎缩,胆囊壁增厚,胆囊内多个强回声光团伴声影,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结石。MRCP检查见胆囊内多个充盈缺损影,胆囊壁毛糙,胆囊管较长,汇入至胆总管下端,诊断为胆结石,胆囊炎,胆道变异,胆囊管低位汇入于胆总管下端(图2)。2例病例均行剖腹手术,并在术中证实为右副肝管结石和胆囊管低位汇入。讨论胆道结石多见,大多手术治疗。临床上胆囊管先天变异较多,长胆囊管低位汇入者一般与肝总管平行走行,包括同一鞘膜内,如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