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郑州市某区9621名高三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和近视患病率情况。方法 采取整体抽样法对9621名高三学生体检视力和近视度数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性别、不同眼别间视力不良检出率、近视患病率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受检者共9621人19 242眼,其中女生4720人9440眼、男生4901人9802眼;处于病理状态3眼(具体表现为角膜斑翳、人工晶状体眼和弱视)。正常视力4445眼,占受检眼的23.10%;视力不良14 797眼,占76.90%。右眼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左眼(χ2=30.024,P<0.001),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χ2=27.490,P<0.001)。本调查19 242受检眼中共发现12 339眼近视眼,占64.13%(其中高度近视563眼,占2.93%;中度近视6049眼,占31.44%;轻度近视5727眼,占29.76%)。右眼近视患病率高于左眼(χ2=38.533,P<0.001),女生近视患病率高于男生(χ2=17.107,P<0.001)。结论 郑州市某区高三学生有较高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和近视患病率,视力不良检出率和近视患病率中女生高于男生、右眼高于左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与硬膜外其他病变进行鉴别。结果:6例T1加权像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匀一致强化。5例位于胸段椎管内,1例位于颈胸段,均沿脊髓长轴生长。2例位于脊髓背侧,呈钳状包绕脊髓,4例位于脊髓侧后方,沿相邻椎间孔向外生长,并使椎间孔扩大。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是罕见的良性病变,并有其特征性表现。MRI是目前最为可靠的术前检查手段,但最终确诊仍需结合临床及病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 ,PVNS)的MRI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膝关节PVNS的MRI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4例中2例为局限型,12例为弥漫型。局限型主要表现为单发结节影,边缘光整;弥漫型表现为滑膜弥漫增生呈“海绵垫状”、“菜花状”,T1 WI呈中等或稍低信号影,T2 WI呈等或稍高信号影为主,其内见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影,T1 WI、T2 WI呈低信号影。3例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强化。7例伴有软骨及软骨下侵蚀,周围见低信号硬化缘。6例见骨髓水肿,呈长T1长T2改变。关节腔积液11例,其中2例出现液-液平面。结论膝关节PVNS的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干眼症患者年龄、睡眠时间、视频使用时间与BUT、Shirmmer 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102例203眼就诊于郑州人民医院眼科的干眼症患者相关资料。对患者的年龄、睡眠时间、视频使用时间、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Ⅰ(Shirmmer Ⅰ)进行描述性分析,再行BUT和Shirmmer Ⅰ与患者年龄、睡眠时间、视频使用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02例干眼症患者中,男54人、女48人,年龄5~84岁,平均(42.72±17.27)岁,睡眠4.5~12 h,平均睡眠(6.98±1.50)h,视频使用时间0.5~14.0 h,平均视频使用时间(4.44±3.14)h,BUT 1.25~11.58 s,平均BUT(4.87±1.97)s,Shirmmer Ⅰ2.5~30.0 mm,平均Shirmmer I(8.13±6.11)mm。患者年龄、BUT、睡眠时间呈正态分布,视频使用时间(四分位数P75-25 2.0~5.5 h)、Shirmmer Ⅰ(四分位数P75-25 3.0~10.0 mm)呈负偏态分布。BUT与年龄、睡眠时间、视频使用时间相关性分析r=–0.163,P=0.02、r=0.145,P=0.04、r=0.104,P=0.140,Shirmmer test与视频使用时间、睡眠时间、年龄相关性分析r=0.280,P=0.000、r=0.243,P=0.000、r=–0.128,P=0.069。结论:此102例干眼症患者中,BUT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年龄越大BUT越低,BUT与患者睡眠呈正相关,睡眠越充足BUT值越高;Shirmmer Ⅰ与患者视频使用时间、睡眠时间呈正相关,两者越长Shirmmer Ⅰ越大。  相似文献   
5.
GATA 结合蛋白3(GATA binding protein 3)是一种含锌指结构域的转录因子,GATA3 不仅能维 持正常乳腺导管腺上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并且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乳 腺癌GATA3 的研究正逐步从临床病理特征走向分子机制,其在乳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 GATA3 的表达不仅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而且与乳腺癌分子分型、临床预 后和治疗反应等临床病理学表现息息相关。该文将从分子机制研究和临床病理学表现对涉及GATA3 与乳腺 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乙醛脱氢酶2型(ALDH2)是乙醇氧化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主要功能是将乙醛(ACE)代谢成无毒的乙酸.近年的研究表明,ALDH2基因多态性增加肿瘤的易感性,该酶的相关突变所致活性降低或失活导致ACE蓄积,进而影响遗传物质的复制及促进氧化应激,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及侵袭、转移.此外ALDH2的表达水平也与肿瘤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全视网膜光凝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72眼)PDR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60眼)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应用全视网膜光凝术进行治疗。两组均行裂隙灯、验光、眼压、眼底等常规眼部检查,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同时利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m,mf-ERG)检查P1波、N1波5环的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等。结果 观察组患眼术前、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49.3±118.9)μm和(262.2±28.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136.4±17.8)μm,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眼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患眼的1环、2环的术后P1波振幅密度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3环、4环、5环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后P1波潜伏期较术前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环、2环的P1波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环、4环、5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后1环、2环的N1波振幅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环、4环、5环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患眼术后3环的N1波潜伏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环、2环、4环、5环的N1波潜伏期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前和术后的N1波潜伏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PDR患者可显著改善视网膜的感光和传导功能,降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从而达到部分改善视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改良23G玻璃体切割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23G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评估其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8/2010-02行改良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12例112眼。其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3例,牵拉性视网膜脱离59例。观察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术后随访1~12mo。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改良23G玻璃体切除术广泛适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杨  屠文刚  袁玉山  宋斌  王丽  时倩倩 《安徽医药》2013,34(9):1384-1386
目的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经分段诊刮及手术病理证实的8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检查,判断子宫肌层浸润程度和宫颈侵犯情况并进行术前分期,将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8例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Ⅰa期57例,Ⅰb期22例,Ⅱ期9例。按照FIGO 2009分期标准,术前MRI分期Ⅰa期、Ⅰb期、Ⅱ期准确率分别为96.6%、94.3%和97.7%。结论应用MRI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和宫颈侵犯情况较准确,能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胸部继发性改变的CT肺动脉成像(CTPA)特征。方法分析我院14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栓塞部位不同划分为中央型组和周围型组,记录和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和继发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中央型和周围型组在危险分层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性别、BMI、吸烟史、各临床症状、创伤或手术史、肿瘤、慢性肺病、肺部感染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组急性肺栓塞患者在肺动脉干增粗、右心增大、肺梗死、马赛克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周围型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其他胸部继发性改变上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复杂,中央型比周围型的急性肺栓塞的病情更严重,出现肺动脉干增粗、右心增大、肺梗死、马赛克征这些继发改变的的概率更高,应尽早明确栓塞类型以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