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源生  施丽芳  陈妙芳 《广东医学》2000,21(12):1024-1025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24h动态血压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57例CHF患者按心功能的受损程度(NYHA分组)分为A组(17例,心功能Ⅱ组)、B组(19例、心功能Ⅲ级)和C组(21例,心功能Ⅳ级);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D组(16例,扩张型心肌病)和E组(41例,非扩张型心肌病);全部患者行24h动态血压(24h ABP)检查,比较A,B,C三组及D、C两组之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下降率(nsBPR)及24h平均收缩压变异率(24h sBPV)的差异。结果 C组的平均收缩压较A组和B组略低,但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D组的平均收缩压显著低于E组(P〈0.05)。A,B,C3组的nsBPR减弱或消失,分别占58.8%,88.3%和95.2%,A组与B,C,组的平均收缩压显著低于  相似文献   
2.
正1概念糖尿病黎明现象(DMDP)是1981年由Schmiclt首先提出的,指糖尿病(DM)患者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衡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3B00~9B00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为DM控制不良的主要表现。黎明现象多发生在DM患者中,可见于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1],尤其在老年DM患者中普遍存在,亦  相似文献   
3.
施丽芳  林梅香 《中国保健》2005,13(14):11-12
目的探讨运动中变时性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分析90例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TET)及冠脉造影(CAG).其中冠脉造影26例排除CHD,64例确定CHD,对比二组受检者在运动中是否存在变时性不良并与TET心肌缺血对比.结果冠脉正常组运动后不易出现变时性不良(12%),而CHD组易出现变时性不良(78%),二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TET运动时ST压低指标.结论运动中变时性不良是预测心肌缺血的间接标志,TET在诊断CHD测ST压低的同时,结合变时性不良更有意义,从而提高CHD早诊的阳性率和标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伴完成生心动过速、记性早搏和心房颤动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126例老年AMI患者入院后行连续心电监护5-7天,在此期间行一次全程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出现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性早搏、和心房的颤动的患者进行病死率、心衰发生率的近期观察,并与急性期无上述心率失常的患者对比 。结果:A组频发房性早搏18例,其中心力衰竭8例,死亡4例;心房颤动9例(23.7%)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社会支持和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方案对妊娠糖尿病孕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104例妊娠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孕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社会支持和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孕妇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疾病认知和健康行为情况、孕期血糖控制情况、围产期母婴并发症及分娩方式。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孕妇的抑郁、焦虑、压力评分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疾病认知情况、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问卷评分及阴道分娩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孕妇、围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社会支持和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方案对妊娠糖尿病孕妇的干预效果良好,可使孕妇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减少负面情绪,改善健康行为,促进血糖控制,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起搏器的正常起搏功能、起搏功能障碍及可能发生的自身心律失常。方法分析84例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随访者的动态起搏心电图。结果①83%为正常起搏功能,包括室性融合波和假性室性融合波;双腔起搏器中的上限频率+模式转换、心室安全起搏;单腔起搏器中的起搏器滞后功能;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②17%起搏功能障碍,包括室房逆传、起搏功能异常、感知功能异常、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③81%出现自身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纤颤、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结论安置永久起搏器后起搏心电图变得复杂,只有对正常起搏及起搏器故障的心电图做出正确判断,才能及时正确处理,以避免起搏器故障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2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同时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ABPM)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测, 根据ABPM数值算出AASI。将AASI>49(中位数)分为A组,AASI≤49(中位数)分为B组,比较两组AASI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结果A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左室高电压、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P〈0.05)。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AASI>中位数伴左室高电压是发生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严格控制高血压、改善心肌重构对预防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有重要意义.也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AASI在监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中的有效性,因样本量小,应用尚需较大规模的临床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动态血压(ABPM)各指标参教闻的相关性。方法:对12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算出AASI,并对AASI与mSBP、mDBP、dSBP、dDBP,nSBP、nDBP、PP、MAP、HR及昼夜节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ASI与mSBP、nSBP、PP呈相关性。(r=0.476,0.200,0.305;p=0.002,0.028,0.001);与mDBP、dSBP、dDBP、nDBP、MAP、HR无相关(r=0.085,0.137,0.096,0.053,0.240,0.029;P=0.357,0.134,0.296,0.561,0.793,0.750)。昼夜节律呈杓型占17%;非杓型占68%;反杓型占1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AASI的相关因数是mSBP、nSBP、PP,昼夜节律以非杓型和反杓型为主,预示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氯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方法 :对 3 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口服氯沙坦 5 0mg ,每天 1次 ,疗程 4周 ,于治疗前后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其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结果 :治疗 4周后 ,2 4h收缩压和 2 4h舒张压、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收缩压血压负荷和舒张压血压负荷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T/P为 78%和 71%。平滑指数为收缩压 1 3 2± 0 61,舒张压 1 2 5± 0 5 8。结论 :氯沙坦钾片降压T/P比值及平滑指数均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2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同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ABPM)及24 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根据ABPM的数值算出AASI.将AASI>49(中位数)分为A组,AASI≤49(中位数)分为B组,比较两组AASI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A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左室高电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AASI>49(中位数)伴左室高电压是发生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严格控制高血压、改善心肌重构对预防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有重要意义.也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AASI在监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