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方原 《铁道医学》1999,27(1):34-35
目的 观察后颅窝损伤与急性脑积水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53例后颅窝损伤患者分急性硬膜外血肿(AEH)组、脑内血肿并脑挫伤(IH/C)组和其他组进行CT扫描及外科治疗。结果 53例中并发急性脑积水者12例,其中AEH组9例,对7例口才行血肿清除术;IH/C组3例,对其中2例行血肿清除加脑室引流术。结论 在AEH患者,血肿向幕上扩展、厚度大于或等于15nm及压缩变形的中脑池是引起急性脑积水的原因。而IH  相似文献   
2.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过度引流的颅内血液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原  姚彦堂 《铁道医学》1996,24(4):207-208
研究了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过度引流的问题。从体位的角度,比较了特定压力瓣膜分流系统与可变阻瓣膜分流系统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影响。分析得知,可变阻力瓣膜分流系统是一种克服过度引流的有效装置。  相似文献   
3.
1996年~2004年12月,我院施行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病人241例,其中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114例。  相似文献   
4.
氧化苦参碱腹腔注射可明显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管内给药可显著抑制亲同种细胞抗体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对反相皮肤过敏反应(RCA),Arthus反应及绵羊红细胞(SRB C)诱导的迟发型过敏反应(DTH)亦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腹与经胸贲门癌根治术对高龄贲门癌病人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5岁以上高龄贲门癌病人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行经胸贲门癌根治术治疗,实验组采用经腹贲门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对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 A)、Ig M、Ig G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构成的影响。结果术前两组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外周血术后1天、3天、5天和7天的CD3~+、CD4~+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前两组病人血清Ig A、Ig M和Ig 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实验组血清Ig A、Ig M和Ig G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1个月后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腹与经胸贲门癌根治术治疗高龄贲门癌病人均可取得较好疗效,但经腹贲门癌根治术对免疫功能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6.
1986年10月~2004年1月,我科共收治重症肌无力病人37例,其中32例行手术治疗。我们体会胸腺及前纵隔脂肪组织清除术,围手术期处理,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们遇到一家两代5例均患自发性气胸,现报道如下。 病人男,28岁。无诱因左侧胸痛伴活动后气促1周。查体:气管向右略偏,左上肺叩诊鼓音,左肺呼吸音明显弱。X线胸片示左肺野外带无肺纹区约50%,左肋膈角消失,左侧膈肌顶见液气平面。诊断:左侧自发性液气胸。于2005年8月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下,左侧腋下胸壁小切口胸腔镜辅助下开胸探查,术中见左肺尖处有12个黄豆到葡萄大小的肺大疱,集合成团,用强生75^#直线切割闭合器行左肺尖(肺大疱)部分切除,胸膜固定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年未复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改进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其治疗主要是维持脑脊液分流系统的通畅。感染是分流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脑脊液分流的感染,除具有高达34%的死亡率外通常还需大剂量应用抗生素并取出被感染的分流系统等弊端。笔者提出脑室-腹腔分流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2004年11月。我院采用微创腔内隔绝技术成功治疗1例主动脉夹层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其病史。临床表现,夹层破口位置,支架选择、施放及围手术期的处理均很有特点,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病人男,45岁。进食后胸骨后梗噎感伴隐痛不适40余日。电子胃镜检查见距门齿37cm处食管下段后壁一大小约1.0cm×0.8cm带蒂息肉样隆起,表面被覆正常食管黏膜。病理检查示:鳞状上皮下多量梭形细胞胞浆红染,可见异形,部分增生活跃(图1)。诊断:食管颗粒细胞瘤。免疫组化:CD117-,CD34-,actin-,S100+。2005年7月在全麻下行食管下段切除、胃食管主动脉弓下吻合术。术中顺利,术后切除标本行病理检查。剖开食管贲门上2.0cm,见一大小约2.0cm×1.5cm灰白色包块,部分浸润肌层,贲门淋巴结约0.8cm。病理报告:食管下段颗粒细胞瘤,部分增生活跃;肿瘤位于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