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syndrome ,MDS)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造血干或祖细胞疾病 ,一般认为本病多见于 4 0岁以上的成人 ,儿童较少见。现将我院 1989年 2月~ 2 0 0 2年 2月收治 2 8例MD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特点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8例患儿中男 18例 ,女 10例 ,男∶女 =1.8∶1;年龄 4个月~ 12岁 ,<1岁 6例 ,~ 3岁10例 ,~ 6岁 8例 ,>6岁 4例 ;农村病例 2 4例 ,城市病例 4例。就诊时病程 6天~ 8个月不等。初诊时全部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发热 16例(5 7 1% ) ,皮肤黏膜出血 15例 (5 3.5 % ) ,淋巴…  相似文献   
2.
沈桂芳  季强  方代华  安琪 《河北医药》2008,30(4):473-475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率、规律和意义。方法选择初诊ITP患儿273例,ITP的治疗随机分为2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组为治疗1组;泼尼松及氢化考的松为治疗2组。以血小板计数≥500×109/L(重复2次)为血小板增多。结果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率占11.7%,治疗1组发病率明显高于治疗2组(P<0.05),且出现时间早,2组出现血小板增多症的时间分别为(7.7±2.4)d和(9.8±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岁19例(59.3%),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血小板计数有>1000×109/L4例,>700×109/L者均属治疗1组且<1岁的患儿;激素减量及停用后血小板降至300×109/L以内的时间分别(11.2±4.2)d和(6.5±2.5)d,治疗2组恢复较快(P<0.01)。结论ITP治疗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不少见,大剂量IVIG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ITP有引起血栓的危险,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疟疾患儿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例疟疾患儿的血液学改变,分析骨髓形态学,检测疟原虫。结果20例患儿血小板均降低(32×109/L~78×109/L),贫血患儿占70%,骨髓像均为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增生性贫血骨髓像13例(65%),骨髓涂片均检到间日疟疟原虫。结论疟疾患儿血小板减少为继发性,常同时伴有贫血。  相似文献   
4.
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所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目前,我国对献血员梅毒筛查选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或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笔者用TRUST和TP—ELISA两种方法筛查23540名献血者,并以此探讨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炎患儿自身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其免疫功能与病因的关系。方法选取145例脑炎住院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症组97例,重症组48例;另外又根据感染源不同分为病毒性脑炎组99例,化脓性脑膜炎组46例。选择同期该院3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FCM)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B淋巴细胞亚群细胞(CD19~+)、NK淋巴细胞亚群(CD16~+CD56~+)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补体C3、C4及抗体IgA、IgG、IgM。结果脑炎组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炎组CD3~+、CD4~+、CD19~+的分子表达水平较化脓性脑膜炎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炎组C3、C4、IgA的表达水平较化脓性脑膜炎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儿童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存在免疫功能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7.
8.
【摘要】 目的 研究Toll样受体在介导危重型手足口病(HFMD)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07月~2017年03月收治的47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危重型组)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感染科收治30例普通型HFMD作为疾病对照组,门诊健康体检30例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s),测定TLR2、3、4、7、8、9水平及血清TNF α、IFN γ、IL 6水平。结果 三组受试者PBMCs中TLR3、TLR4、TLR7和TLR8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2和TLR9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危重型手足口病组PBMCs中TLR3、TLR4、TLR7和TLR8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健康对照组最低(P<005)。三组受试者血清中TNF α、IFN γ、IL 6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TNF α、IFN γ、IL 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健康对照组最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BMCs中TLR3、TLR4、TLR7和TLR8 mRNA水平与血清中TNF α、IFN γ、IL 6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危重型手足口病TLR3、TLR4、TLR7和TLR8表达明显增高,进而激活相关信号通路,介导机体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ICM分型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2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患儿的诊断过程,探讨儿童AMKL的MICM分型诊断方法。方法细胞形态学按急性白血病FAB标准诊断分型;免疫表型检测应用流式细胞仪;细胞遗传学检测采用G显带技术分析核型;白血病融合基因采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结果 2例AMKL患儿均为男性,婴幼儿期发病,以出血、发热和贫血为主要表现,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减少,骨髓原始巨核细胞异常增生超过30%;免疫分型表达CD41a、CD42b、CD61;复杂染色体核型;1例融合基因阴性,1例EVI1融合基因阳性。结论儿童AMKL较为少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MICM分型诊断,有利于治疗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在儿童白血病中的应用,明显提高了白血病患儿的长期生存率。随着剂量的增加和在不同类型白血病中的应用,其骨髓抑制及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也增大,治疗风险加大。现报告我院1996年10月—2001年lO月用以HDAra—c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20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累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