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2009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CR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0例颈椎病的CR表现,并对其影像学改变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684例(68.4%),椎体旋转391例(39.1%),滑椎298例(29.8%),椎间隙狭窄共1517个(以C5~6椎间隙狭窄为多见),椎间孔变形、狭窄874个(亦以C5~6椎间孔变形、狭窄为多见),椎体骨赘1836个,其中前缘骨赘579个,后缘骨赘901个,侧缘骨赘356个,钩椎关节退变769例(76.9%),椎间关节退变596例(59.6%),韧带钙化352例(35.2%),此外尚有椎间盘真空征(或积气征)13例、正位裂隙征86例,侧位裂隙征117例等.结论 CR在颈椎病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也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特别是颈椎的侧位和左、右后斜位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石骨症的X线表现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石骨症13例的临床和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结果X线主要表现为骨硬化、成型异常和骨中骨。全身大部分或所有骨骼密度增高硬化,但下颌骨很少累及,颅骨亦较轻。骨硬化表现为无定形、横行带状或纵行长条状。硬化区骨结构消失而不能辨认。结论X线平片是石骨症的主要检查方法,可显示病变的累及部位、范围和程度,对石骨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石骨症的X线表现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石骨症13例的临床和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结果 X线主要表现为骨硬化、成型异常和骨中骨.全身大部分或所有骨骼密度增高硬化,但下颌骨很少累及,颅骨亦较轻.骨硬化表现为无定形、横行带状或纵行长条状.硬化区骨结构消失而不能辨认.结论 X线平片是石骨症的主要检查方法,可显示病变的累及部位、范围和程度,对石骨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X线、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X线和CT表现。结果X线平片示右侧腹腔巨大块状影,界限不清;IVP右肾无功能,逆行造影见肾盂、肾盏变形;CT平扫示右侧腹膜后腔一巨块状病变,呈多房、分隔状,密度为脂肪和软组织混杂,并有少量点状钙化影,右肾受压变小,部分层面两者无界线,肾实质内见脂肪密度影,并与肿块影相续。下界位于髂窝内,向上累及肝右叶,致肝密度不均,其中见脂肪密度。结论CT能较准确地诊断含脂肪成分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能显示肿块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可靠的信息,而对含脂肪成分较少或不含的肾血管脂肪瘤的诊断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R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例颈椎病的CR表现,并对其影像学改变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颈椎生理曲度异常684例(68.4%),椎体旋转391例(39.1%),滑椎298例(29.8%),椎间隙狭窄共1517个(以C5-6椎间隙狭窄为多见),椎间孔变形、狭窄874个(亦以C5-6椎间孔变形、狭窄为多见),椎体骨赘1836个,其中前缘骨赘579个,后缘骨赘901个,侧缘骨赘356个,钩椎关节退变769例(76.9%),椎间关节退变596例(59.6%),韧带钙化352例(35.2%),此外尚有椎间盘真空征(或积气征)13例、正位裂隙征86例,侧位裂隙征117例等。结论CR在颈椎病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也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特别是颈椎的侧位和左、右后斜位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X线、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X线和CT表现.结果 X线平片示右侧腹腔巨大块状影,界限不清;IVP右肾无功能,逆行造影见肾盂、肾盏变形;CT平扫示右侧腹膜后腔一巨块状病变,呈多房、分隔状,密度为脂肪和软组织混杂,并有少量点状钙化影,右肾受压变小,部分层面两者无界线,肾实质内见脂肪密度影,并与肿块影相续.下界位于髂窝内,向上累及肝右叶,致肝密度不均,其中见脂肪密度.结论 CT能较准确地诊断含脂肪成分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能显示肿块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可靠的信息,而对含脂肪成分较少或不含的肾血管脂肪瘤的诊断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螺旋CT(SCT)对周围型肺癌征象进行观察分析,提高诊断。方法:对3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行胸部常规及病灶螺旋薄扫,小间隔重建,多层面(MPR)及三维(SSD)后处理。结果:周围型肺癌主要表现为肿块分叶,边缘毛刺,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及周围支气管改变,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薄层SCT及小间隔重建可增加上述征象的发现及准确性,MPR,SSD,MIP(最大密度投影)使病灶显示及空间定位直观,明了,并各自对某些征象有进一步显示。结论:螺旋CT可提高周围型肺癌征象显示的信息及准确性,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