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子细胞心脏病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寄南教授为首的课题组,从1996年起,在国家“九五”课题资金及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基金的资助下,围绕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开始了研究。他们先研制出高特异、高敏感的单克隆抗体,然后将其用于282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检测其血清肌钙蛋白I的变化。结果发现157例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I升高,其中3个月转阴率52,3%,6个月转阴率90.8%。同时发现血清肌钙蛋白I持续升高的患者,血清中出现抗M受体抗体,减少心肌M受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新型脂肪因子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vaspin)的表达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探讨影响T2DM患者发生LVH的相关因素。方法 入选93例明确诊断为T2DM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并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根据 LVMI 将患者分为 T2DM合并LVH 组(病例组,n=45)与T2DM不合并 LVH 组(对照组,n=48),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检测生物化学指标、血清vaspin和visfatin等指标。分析vaspin和visfatin在T2DM中表达情况与 LVH 的相关性。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病例组的visfatin和vaspin浓度升高[(4.57±2.74)ng/mL vs (3.35±2.05)ng/mL,(417.40±230.71)pg/mL vs (328.07±218.99)pg/mL,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visfatin、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是T2DM合并 LVH 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在对visfatin与糖脂代谢相关因素分析中发现,T2DM人群中visfatin浓度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T2DM患者中,随着 LVMI的增加,血清visfatin浓度增加。Visfatin可能参与了T2DM发生LVH的病理过程,并与糖脂代谢紊乱相关。Visfatin可能是T2DM患者发生 LVH 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茶多酚及其提取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EGCG)对帕金森病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 MPTP)引起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α-syn)聚集的影响。方法 健康雌性食蟹猴(10~12岁),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茶多酚对照组(TP组)、帕金森病模型组(MPTP组)和茶多酚治疗组(MPTP + TP组),每组4只。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茶多酚对照组灌胃给予茶多酚80 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模型组静脉给予MPTP诱导PD模型;茶多酚治疗组在PD模型建立后给予茶多酚治疗80 d。实验动物经安乐死后,分离脑组织,ELISA法检测不同脑区寡聚化α-syn含量。体外培养MES23.5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细胞外添加α-syn单体或寡聚体后,再经MPP+和/或EGCG处理,ELISA法检测细胞内α-syn寡聚体的量,MTT法检测各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情况。结果 MPTP增加猴脑组织寡聚化α-syn含量,治疗性给予茶多酚减少MPTP引起的α-syn聚集。体外研究表明,MPP+可明显增加对照组、α-syn单体和寡聚体处理组细胞的细胞内α-syn寡聚体的量,而茶多酚提取物EGCG可以抑制MPP+引起的细胞内α-syn聚集,并缓解MPP+所致细胞损伤。结果 茶多酚及其提取物EGCG可以抑制PD神经毒素MPTP引起α-syn聚集和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体内和体外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STAT3蛋白表达变化;检测sRAGE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STAT3的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复制C57BL/6J小鼠心脏和原代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在sRAGE和(或)STAT3抑制剂AG490的干预下,通过检测TUNEL及caspase-3活性评价心肌细胞凋亡的程度;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的STAT3(p-STAT3)及总的STAT3(t-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 体内实验,与Sham组相比,I/R组TUNEL阳性细胞数目和caspase-3活性分别增加了115%和120%,I/R组p-STAT3/STAT3比值降低了50%,sRAGE降低了I/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包括TUNEL阳性细胞数目降低了51%,caspase-3活性降低了36%,此外,sRAGE预处理I/R组的p-STAT3/STAT3比值增加了381%; 体外实验,与Control组相比,I/R组TUNEL阳性细胞数目和caspase-3活性分别增加了380%和77%,I/R组p-STAT3/STAT3比值降低了69%,sRAGE(900 ng/mL)同样降低了I/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表现为TUNEL阳性细胞数目降低了63%,caspase-3活性降低了33%,此外,sRAGE预处理I/R组的p-STAT3/STAT3比值增加了243%,与I/R+sRAGE组相比较,I/R+sRAGE+AG490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目升高了126%,caspase-3活性增加了42%,p-STAT3/STAT3比值降低了68%。结论 sRAGE可通过激活STAT3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I)是在缺氧时积聚的促进转录的转录因子。其积聚的原因尚不清楚,最近的研究显示可能与PTEN/AKT通路有关。美国学者Andrew Kung博士等在12个月版的《自然医学》(Nat Med2000;6:1335)上报告,肿瘤细胞的标志是具有在缺氧条件下生存的能力。此结论有助于引导学者们去作更进一步的研究。他们发现,阻断HIF-1与p300的CHI结构域和转录共激活因子CREB结合蛋白(CBP)的相互作用后,缺氧诱导的基因表达和肿瘤生长被抑制。  相似文献   
9.
乳铁蛋白在过去的年中被广泛研究  其多种生物学作用被科学界普遍接受。它不仅参与铁的储存和转运  而且具有抗微生物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作用  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抗菌抗癌物质。乳铁蛋白及其衍生物的外源性治疗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并降低肿瘤发生的敏感性。乳铁蛋白主要通过细胞膜破坏凋亡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免疫反应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然而  关于乳铁蛋白抗肿瘤作用的潜在机制  目前还未完全明确。本文综述了乳铁蛋白及其衍生物抗肿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在这些机制的基础上  提出了应用乳铁蛋白和/或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新策略  讨论了乳铁蛋白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研究领域的潜力。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21,8(1):105-109
乳铁蛋白在过去的70年中被广泛研究,其多种生物学作用被科学界普遍接受。它不仅参与铁的储存和转运,而 且具有抗微生物、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作用,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抗菌、抗癌物质。乳铁蛋白及其衍生物的外 源性治疗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并降低肿瘤发生的敏感性。乳铁蛋白主要通过细胞膜破坏、凋亡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 免疫反应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然而,关于乳铁蛋白抗肿瘤作用的潜在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本文综述了乳铁蛋白及 其衍生物抗肿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在这些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乳铁蛋白和/或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新策略,讨论了 乳铁蛋白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研究领域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肿瘤代谢以有氧糖酵解为主要特征  同时伴随氨基酸脂质的代谢异常  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肿瘤特殊的代谢模式不仅能满足肿瘤细胞快速生长的物质能量需求  还使肿瘤在缺氧酸性微环境中获得生存优势  在诱导肿瘤基因突变促进增殖转移抑制周围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种代谢模式为肿瘤生长及侵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中医血瘀证是晚期肿瘤患者的主要证型  其病理机制与代谢障碍十分相似  因而活血药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被认为与调控肿瘤代谢有关。现代研究显示  活血药具有调节代谢酶及代谢通路相关蛋白的活性  影响线粒体功能  降低肿瘤细胞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的摄入  抑制有氧糖酵解  减少乳酸生成  改变肿瘤乏氧环境  抑制血管生成等作用  为活血药调控肿瘤代谢的作用提供了证据。本文通过探讨活血药对肿瘤代谢的调控作用  并阐述活血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以期指导活血药的临床应用。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21,8(1):87-92
肿瘤代谢以有氧糖酵解为主要特征,同时伴随氨基酸、脂质的代谢异常,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肿瘤特殊的代谢 模式不仅能满足肿瘤细胞快速生长的物质能量需求,还使肿瘤在缺氧酸性微环境中获得生存优势,在诱导肿瘤基因突变、促进增 殖转移、抑制周围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种代谢模式为肿瘤生长及侵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中医血瘀证是晚期肿瘤患者的主要证型,其病理机制与代谢障碍十分相似,因而活血药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被认为与调控肿瘤 代谢有关。现代研究显示,活血药具有调节代谢酶及代谢通路相关蛋白的活性,影响线粒体功能,降低肿瘤细胞葡萄糖等营养物 质的摄入,抑制有氧糖酵解,减少乳酸生成,改变肿瘤乏氧环境,抑制血管生成等作用,为活血药调控肿瘤代谢的作用提供了证据。 本文通过探讨活血药对肿瘤代谢的调控作用,并阐述活血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以期指导活血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