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资料患者,36岁,女性,入院10年前在天津血液病研究所明确诊断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于2004年8月9日收入院。入院后给予环孢素A、康力龙及间断输血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间断出现发热、咳嗽、胸痛,伴有气短。多次查血常规,血小板进行性升高,最高时达600×109/L;查X线胸片、胸部CT、心电图、血气分析和超声心动均未见明显异常。2004年11月22日,患者上述症状加重,查双下肢血管多普勒未见异常;FDP(+),D-二聚体2.06mg/L;ECT肺通气和灌注扫描:左肺下叶、右肺动脉栓塞,右肺通气功能降低;2004年11月26日行肺动脉造影:见右侧肺动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ET-CT及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查对细支气管肺泡癌早期诊断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确诊病例41例,就其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特征、吸烟情况、PET-CT及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查行临床分析。结果男13例,平均年龄(58.00±11.10)岁,女28例,平均年龄(62.44±8.76)岁;临床首发症状:咳嗽15例,咯痰10例,胸痛7例,咯血4例,胸闷3例,发热及乏力各1例;胸部影像学特征:高密度单发结节影28例,单发磨玻璃样结节影10例,结节边缘见毛刺影1例,结节边界呈分叶状影1例,胸膜凹陷征1例;PET-CT(正电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22例,SUV(standard uptake value,标准摄取值)值增高14例,SUV值正常8例,均未见远处脏器转移;肿瘤标志物检测:癌胚抗原(CEA)检查30例,仅6例升高。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以老年女性多见,临床症状咳嗽多见,缺乏特异性,1/2患者以体检发现肺小结节影就诊,胸部影像学以肺孤立小结节影多见,单发磨玻璃影也较多见,PET-CT检查发现SUV值增高或延迟现象增高对此病诊断有较高特异性,本病生长缓慢、恶性度低,远处转移少见,手术切除机会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鼻出血的护理.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医护人员应耐心安慰病人,消除恐惧,安定情绪,使其沉着镇静地配合治疗,防止因情绪波动加重出血,同时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及时更换污染的衣服、被褥,避免对病人产生不良刺激.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其发病后致残致死率较高 ,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现溶栓治疗越来越受重视 ,我科用降纤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32例 ,随机抽取32例作为对照组 ,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按全国第 6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1998年 ) ,经CT和 (或 )磁共振证实并排除脑出血。入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 6 4例 ,随机分为溶栓组及对照组。溶栓组32例 ,男 2 2例 ,女 10例 ;年龄 5 1~ 81岁 ,平均 6 8 7岁。对照组 32例 ,男 2 0例 ,女 12例 ;年龄 5 4~ 80岁 ,平均 6 7 5岁。两组在年龄、性别、治疗前神…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硫酸镁在重症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观察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对照组19例,男13例,女6例。只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氨茶碱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8例,住院天数(10.00±4.15)d;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2例,住院天数(15.50±9.29)d。结论:硫酸镁在重症哮喘治疗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院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医院住院成人科室送检痰培养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1838株,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83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1216株,占66%,革兰阳性菌192株,占10%,真菌430株,占23%;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及妥布霉素的敏感率为92%、80%;鲍氏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敏感性90%;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敏感性均达100%。结论医院内下呼吸道病原菌阳性以老年患者为主,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检出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方法比较我院近两年细菌室分离的44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12种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细菌室共分离出211株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敏感株占78.71%,其次为亚胺培南,敏感株占68.84%,再次为环丙沙星,敏感株占66.84%,头孢他啶占63.51%,头孢吡肟占59.80%,氨曲南占59.3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占58.46%,哌拉西林占50.97%;2005年1月至2005年11月我院细菌室共分离出230株铜绿假单胞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敏感性最高,敏感株占81.74%,其次为阿米卡星,敏感株占81.72%,再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株占69.23%,头孢吡肟占69.06%,氨曲南占66.83%,亚胺培南占66.38%,头孢他啶占65.65%,哌拉西林占57.7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以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及哌拉西林敏感,传统敏感药物如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及头孢他啶敏感率有逐年下降趋势,但仍保持60%以上敏感性,另外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仍保持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3月-2012年11月经病理学确诊结节病患者5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男3例,女2例,年龄35~56岁。2例有胸闷气促,另3例无临床症状。胸部X线、CT扫描检查显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伴两肺病变。经气管镜或纵隔镜纵隔淋巴结活检是临床确诊主要方法。结论结节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部分有胸闷气短症状,临床易误诊,对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可疑病例,应尽早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