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院收治手掌巨大脂肪瘤1例,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择期行手术切除,将肿物完整剥离,外包膜完整,病理提示为脂肪瘤,术后切口愈合较好,无神经压迫不适症状,手功能恢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应用舒芬太尼用于钬激光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0位择期行钬激光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于入室后静注舒芬太尼0.1μg.kg-1,给药后3min靶控输注丙泊酚,一组丙泊酚靶浓度为3μg.mL-1(G1组,n=15),另一组丙泊酚靶浓度为4μg.mL-1(G2组,n=15);待效应室浓度达预定值后开始操作,术中根据体动情况可单次追加丙泊酚,同时使术中BIS<60,若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于90%给予面罩加压给氧。在麻醉中观察并记录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BIS值、镇静分级(RAMSAY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咳嗽和躁动)以及丙泊酚用药总量、追加次数、意识恢复时间(从停丙泊酚至呼之睁眼及定向力恢复),并在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镇静效果分级均为4~5分,G1组和G2组平均BIS值分别为59±10和56±13(P>0.05),均达到足够镇静深度。两组患者靶控至预定浓度后血压有明显下降,进镜时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与入室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1组与G2组辅助呼吸发生率为2/15和8/15(χ2:P=0.02)。G1组和G2组术中轻微体动的发生率分别为5/15和1/15(χ2:P=0.08)。G1组与G2组的呼之睁眼时间为(2.8±1.1)min和(8.3±3.0)min,定向力恢复时间为(7.6±1.9)min和(15.6±2.2)min(P<0.01)。丙泊酚总用药量分别为(225.5±77.7)mg和(342.5±72.6)mg(P<0.01)。术后随访表明对内镜操作均无记忆。结论本实验中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于钬激光输尿管镜碎石术能达到足够的麻醉深度,两组麻醉剂量均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靶控浓度3μg.mL-1组可减轻呼吸抑制、缩短术后清醒时间,同时节省丙泊酚用药总量。  相似文献   
3.
韩鸣  房波  王海青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715-2717
目的了解德阳市城市小学生六龄牙患龋状况、影响因素及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市内4所城市小学6 285名7~12岁学生进行常规体检和六龄牙患龋情况调查;对某些影响因素、口腔保健知识等做问卷调查。结果被检者六龄牙的患龋率11.58%,龋均0.22,充填率33.80%。患龋率及龋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有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下颌高于上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结合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六龄牙患龋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刷牙次数、年龄、性别、牙位、全身营养状况等。结论通过本次调查,了解本地小学生六龄牙的患龋现状及相关情况,对实施六龄牙患龋预防治疗措施和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杨梅黄酮对小鼠脑胶质瘤GL261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为杨梅黄酮应用于胶质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脑胶质瘤GL261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杨梅黄酮组,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GL261细胞的细胞周期,Hoechst 33342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GL261细胞的细胞凋亡情况,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GL261细胞迁移数目和进入小室下部的细胞数量,应用RT-PCR法检测杨梅黄酮处理前后GL261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20 μmol·L-1杨梅黄酮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细胞周期检测,与对照组比较,40 μmol·L-1杨梅黄酮处理组GL261细胞G1期比例升高(P<0.05),S期比例降低(P<0.05)。Hoechst 33342染色,杨梅黄酮组GL261细胞出现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AnnexinⅤ/PI荧光双染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杨梅黄酮组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均增加(P<0.05)。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5、10和20 μmol·L-1杨梅黄酮组发生迁移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Transwell小室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杨梅黄酮组进入下室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且随着杨梅黄酮浓度的增加,穿过Matrigel的细胞数目逐渐减少。与对照组比较,5和10 μmol·L-1杨梅黄酮组GL261细胞中MMP-2和MMP-9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杨梅黄酮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抑制其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5.
房波  李彦平  李树人 《河北医药》2001,23(10):773-774
肿瘤患者约 6 0 %的症状以疼痛为主 ,晚期多伴有全身广泛转移 ,疼痛剧烈。随着对肿瘤、疼痛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 ,临床上已采用多途径、多种类、多阶层的综合治疗 ,以期在肿瘤产生疼痛的各影响因素上进行根本性控制。但由于疼痛的个体化差异非常大 ,影响疼痛的体内因素甚多 ,尤其是内源性疼痛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尚未清楚 ,故在疼痛治疗中难以达到全面的控制。体内P 物质 (substanceP)是外周性疼痛致敏物质 ,β 内啡肽 (endorphin)属于内源性镇痛物质 ,本研究通过观察早期肿瘤患者在无痛状态下 ,体内P 物质、β 内啡肽的水…  相似文献   
6.
国产腺苷终止阵发性室上速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国产腺苷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有创腔内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阵发性室上速患者85例,心动过速诱发且持续时,分别给予腺苷3 mg、6 mg、9 mg静脉内弹丸式注射,记录治疗效果、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腺苷3 mg、6 mg、9 mg剂量复律成功率分别为83.5%、92.9%、95.3%;起效时间分别为16.7±3.6s、14.1±3.0s、12.3±2.4s;患者普遍有一过性胸闷感,无心动过缓相关的严重症状发生。结论:国产腺苷对阵发性室上速转复率高、起效迅速,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的疗效差异及护理特点。方法:将85例符合入选条件的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转复为有效,未转复为无效。结果:伊布利特组对房扑复律疗效明显优于胺碘酮组(P<0.01),对房颤的复律效果也优于胺碘酮组(P<0.05)。结论:伊布利特对房扑/房颤复律效果优于胺碘酮,但需严格监护及护理观察。  相似文献   
9.
10.
正嗜酸细胞腺瘤好发于涎腺、甲状腺、泪腺、胰腺等脏器,但发生于肾脏者较少见,大多为偶然发现。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其发病率占肾脏肿瘤的4%,双侧同时发生更为罕见。临床上常误诊为肾癌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近年来随着辅助检查的运用和临床病理水平的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发病例数逐渐增加,目前全世界报道病例已近千余例,国内报道近200余例[1]。我院确诊1例右肾嗜酸细胞腺瘤、左肾嗜酸细胞腺瘤伴囊性变。结合文献报道现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