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珍 《江西中医药》2003,34(4):36-37
目的:观察内关穴在临床上主治范围。方法:以内关穴为主用于心悸、眩晕、胸痹、厥症、乳痛等内、外科病症。结果:内关穴对中焦气滞、心肝失和、心胆虚弱、心血痰阻、心胸闷痛都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结论:内关穴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戴珍  邵乐文  王旦  金建美   《护理与康复》2021,20(3):30-33
本文就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现象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从运动恐惧的概念和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评估工具、不良影响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总结,旨在引起国内临床医护人员对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的重视,有助于早期发现患者运动恐惧现象并进行干预,从而改善心脏病患者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双降合剂中总黄酮和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确立最佳的提取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pH值和醇沉浓度对总黄酮和生物碱提取的影响。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30倍水在pH2-3的条件下煎煮2小时,以80%乙醇沉淀去杂质。结论 双降合剂最佳提取工艺的确立,为制剂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研究益气通络胶囊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评分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确切的科学依据。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并剔除未按规定试验方案用药的对照组2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伤治疗组加用益气通络胶囊,对照组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依据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生活能力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神经功能缺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通络胶囊可使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生活能力评分改善,且疗效优于步长脑心通胶囊。  相似文献   
5.
金建美  戴珍  楼晓文  王齐齐   《护理与康复》2017,16(8):862-864
目的观察环型固定器加压包扎技术应用于起搏器安装术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55例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74例、观察组8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常规沙袋加压包扎方式,观察组患者予新型加压包扎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12h出血量为(4.02±1.22)g,术后24h出血量为(0.88±0.23)g,观察组分别为(1.41±1.26)g、(0.28±0.22)g,两组各时点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术后4h的疼痛评分观察组却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h及24h的疼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发生1例囊袋水肿,观察组未发生。结论使用环型固定器加压包扎技术可明显降低起搏器安装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针灸与康复配合治疗中风偏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珍 《河南中医》2004,24(9):65-66
中风属于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病范畴,该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该病已成为诸多死亡因素的首位,并且患有该病的人中有86%的患者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而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减少致残率是医学界一个有待完善与解决的课题。笔者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中,通过单纯的针灸治疗与针灸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进行观察,后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珍 《河南中医》2004,24(7):52-52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缠绵难愈,治疗效果不佳。我科对8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西医治疗,并进行对照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补缓泻急针刺法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取补缓泻急针刺法并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痉挛Ashworth张力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缓泻急针刺法并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戴珍 《中医研究》2012,25(8):53-54
目的:观察针剌配合翳风穴刺血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电针患侧阳白、鱼腰、四白、下关、颧髎、迎香、地仓、颊车,每次20 min,每日1次;同时配合患侧翳风刺血拔罐,治疗前3d每日1次.30 d后判定疗效.结果:痊愈42例,显效13例,好转3例,无效2例,显效率占91.67%.结论:针刺配合翳风穴刺血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补缓泻急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肌痉挛疗效差异,从而对补缓泻急针刺法进行系统化整理和技术规范.方法 采用三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给予补缓泻急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肘、膝关节痉挛程度评分和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肘、膝关节痉挛程度评分均有所减低,其中肘关节痉挛程度减轻情况分别为(1.07±0.71)分和(0.37±0.78)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痉挛程度减轻情况分别为(1.1 4±0.73)分和(0.56±0.73)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增加情况分别为(30.31±1 2.58)和(19.70±10.02).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缓泻急针刺法治疗中风后肢体肌痉挛较之常规针刺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