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戴滨 《九江医学》1999,14(4):202-203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与红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7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红细胞花环率(RBC-C3b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花环形成促进率(RFER)及花环形成抑制率(RFIR)进行检测,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配正常人相比RBC-C3bR及RFER降低显著(P〈0.05,P〈0.01),RBC-IC及RFIR增高显著(P〈0.05,P〈0.01),且慢性肺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合成的口山酮化合物3,4,5,6四羟基口山酮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离体大鼠心脏采用Langendorff法灌流,停灌30min再灌30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左心室插入水囊导管,记录左室内压(LV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和心率(HR),定时收集冠脉流出液,测定冠脉流量(CF)和肌酸激酶(CK)活性。心脏灌流结束后心脏称重,计算单位心脏湿重的CK释放量。心肌组织制备匀浆,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TNFα含量。结果:预先给予3,4,5,6四羟基口山酮(30、100或300μmol·L-1)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功能损伤,减少CK的释放和心肌组织TNFα的产生。结论:3,4,5,6四羟基口山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滨 《天津药学》2006,18(5):49-52
长期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迅速导致骨质疏松,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糖皮质激素直接或间接影响骨钙稳定产生的结果。临床上主要使用二磷酸盐类药物、性激素、降钙素、PTH(甲状旁腺激素)、氟化物等进行预防和治疗。分析显示,二磷酸盐类药物是最有效的提高患者腰椎BMD(骨矿物质密度)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0例腕部切割伤患误诊误治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 对经外院误诊误治的腕部切割伤患在我院行二次手术治疗并结合术中情况分析其误诊误治的原因。结果 20例患术后手指屈伸活动均获满意效果,优良率85%。结论 提高首诊医师责任心,熟悉手的解剖知识,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能有效地避免腕部切割伤的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小血管吻合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断指再植的适应证进一步扩大,挤压、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术已不是手术禁区。这些类型的断指血管大部分挫裂严重,2006年9月至2008年6月我科共收治21例此类断指患者,广泛采用移植血管的方法进行再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骨科患者伤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骨科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3年中自本院骨科创伤患者伤口分泌物及脓液中分离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间分离的病原菌共计1 822株,各年份骨科伤口感染菌总数分别为605、627和59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比例分别为53.55%、47.35%和50.68%;革兰阴性菌比例分别为45.62%、51.99%和48.64%。伤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药敏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较为严重,并呈多重耐药。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治疗,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性最好。对于革兰阴性杆菌,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了解骨科患者伤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特点,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对控制患者伤口感染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悦  戴滨  房德敏  乔红 《天津药学》2012,24(2):45-46
目的:分析急诊处方存在的用药问题,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8月处方共19 981张,根据有关规定、药品说明书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处方用药分析。结果:不合格处方276张,不合格率为1.39%。其中抗生素不合理联用占50.72%,药物相互作用不合理占37.32%,同类药物同时使用占8.70%,给药途径不正确占3.26%。结论:本院在急诊用药上存在一定问题,应引起临床医师与临床药师的注意,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人民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的再植是再植术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伤情复杂,血管、神经、肌腱多从近端抽出,无法与原位的血管、神经、肌腱直接缝合,再植难度大,曾被列入断指再植的相对禁忌证。自Pho[1](1979年)和程国良等(1982)报道以血管、神经、肌腱一期转位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获得成功以来,手术方法报道很多,而且再植也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2]。我院2001-2009年共收治拇指旋转撕脱性完全离断伤10例,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2003年11月26日收治1例桡骨骨膜软骨瘤致腕管综合征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2岁,因右手拇、示、中指麻木感伴腕部肿物,手掌肌肉萎缩3个月来诊。病人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拇、示、中指指腹麻木,并逐渐于腕部出现一圆形肿物及手掌处肌肉萎缩,未予任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骨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临床常见致病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能够准确反映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DDD/(100人·d)对2006-2009年医院骨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分析同期常见致病菌耐药的变化趋势.结果 头孢地嗪的使用强度2006-2009年分别为7.81、7.66、2.92和0.84,呈下降趋势,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地嗪的耐药率也出现了相应的下降;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使用强度分别为3.92、3.55、3.40和0.90,2009年下降幅度较大,2009年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的使用强度变化趋势与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的变化相一致;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作为主要预防性抗菌药物,其使用强度的变化趋势与主要致病菌对其耐药率的变化无一致性.结论 细菌耐药趋势与部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