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1998年89例乳腺癌的治疗情况,Ⅰ期7例,Ⅱ期44例,Ⅲ期32例,Ⅳ期6例,各期5年生存率为75%、60.9%、28.6%、0。按病理组织分类;非浸润型4例,浸润型非特殊型72例,浸润型特殊型13例,各类5年生存率为66.6%、46.8%、20%。根治术43例,改良根治术26例,单纯乳腺切除20例。手术+化疗26例,手术+放疗25例,手术+化疗+放疗38例。手术+化疗+放疗的平均生存率为63.7%,较其他组高(P<0.05)术后放、化疗同时进行者3年生存率较术后先放疗者高63.7%,较其他组高(P<0.05),术后放、化疗同时进行者3年生存率较术后先放疗者高(74.2%,56.8%)。因此可以认为:综合治疗是乳腺癌最佳治疗方案;化、放疗同时进行或化疗较早应用,能提高生存率,可减少远处转移率,对病期较晚者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2.
奥沙利铂对人肝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L-OHP)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单纯用药组及放疗+药物组,采用MTT法观察L-OHP不同药物浓度与不同外放射剂量24、48、72h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作用。计算细胞抑制率和增敏比,应用统计软件SPSS11.5处理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相关方法分析各因素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作用以及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生长抑制率与放疗剂量、L-OHP浓度呈正相关,而时间因素与生长抑制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采用L-OHP对肝癌进行放射增敏时,时间因素可忽略不计。当L OHP浓度大于0.625mg/L,将可获得放疗增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同步放化疗治疗N2、N3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昱明  成奇峰 《重庆医学》2004,33(7):1014-1015,1025
目的探讨化疗加放疗治疗N2、N3期鼻咽癌的价值.方法 86例N2、N3期鼻咽癌随机分为放化组和单放组,两组放疗均采用60Co r线常规分割照射,鼻咽部剂量为68~70Gy/6.8~7周,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剂量为66~76Gy/6.6~7.6周.放化疗组在放疗第1周和第5周行CF 5-Fu DDP化疗2周期.结果放化疗组和单放组近期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3.0%和86.0%(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完全消退率为86.0%和65.1%(P<0.05).两组3、5年鼻咽部肿瘤控制率分别是67.4%和44.2%(P<0.05),55.9%和37.2%(P<0.05);两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控制率分别是65.1%和41.9%(P<0.05),58.1%和37.2%(P<0.05);两组3、5年的远处转移率分别是20.9%和41.9%(P<0.05),27.9%和48.9%(P<0.05);两组3、5年生存率分别是58.1%和34.9%(P<0.05),46.5%和25.6%(P<0.05).放化组的消化道反应、血液毒性均高于单放组(P<0.05),但病人可以耐受.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N2、N3期鼻咽癌有助于提高生存率,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4.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转移癌的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92例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3年生存率为46.8%,5年生存率为30.4%,影响颈部淋巴转移癌疗效的原因主要是临床分期,颈部转移灶的部位,病理类型,放疗技术,治疗方法。结论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临床分期越早,预后越好,上中颈部转移癌预后明显比锁骨上好,鳞癌和未分化癌比腺癌好。对于上中颈部中低化鳞癌和未分化癌应采用全咽和全颈照射,除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以外,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照射至少应包括全颈部,腺癌及高分化鳞癌以手术为主,必要时局部加以放疗,中晚期颈部淋巴转移癌应以手术加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适当加以化疗。  相似文献   
5.
我院 1996~ 1999年 12月共收治脑转移性肿瘤 83例 ,多伴有其它脏器的转移 ,一般预后差。近几年来由于各原发癌肿治愈率提高 ,脑CT、MRI检查的普及使用 ,使脑转移癌的发现增多。现对 83例脑转移癌以不同的方法治疗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3例脑转移肿瘤患者中 ,男 6 4例 ,女 19例 ,年龄 30~ 70岁 ,以 5 0~ 6 0岁为主 ,平均年龄 5 3岁 ,原发性肿瘤肺癌 5 6例 ,居首位 ,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相符[1,2 ] ,乳腺癌 14例、鼻咽癌 2例、黑色素瘤 4例、食管癌 3例、前列腺癌3例。乳腺癌 14例中随样癌 11例、单纯癌 2例、…  相似文献   
6.
甘氨双唑钠对中晚期鼻咽癌放射增敏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CMNa)对中晚期鼻咽癌的放射增敏作用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8例确诊T2~3N2~3M0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单放组,每组24例。研究组CMNa800mg/m2,用09%生理盐水100ml稀释溶解后静脉输入,30min滴完,输入结束后60min内进行放射治疗,每周3次,从放疗开始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6~7周。单放组放疗方案同研究组。60Co体外常规放射治疗,鼻咽部DT(68~72)Gy·(34~36)次-1·(6~7)周-1,颈转移淋巴结DT(68~72)Gy·(34~36)次-1·(6~7)周-1,颈部预防量DT56Gy·28次-1·(5~6)周-1。结果鼻咽癌原发灶和颈淋巴结转移灶达完全缓解时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26和120(P<005)。研究组和单放组鼻咽癌原发灶CR分别为917%(22/24)、583%(14/24),P<001;颈淋巴结转移灶CR分别为875%(21/24)、542%(13/24),P<005。研究组和单放组鼻咽癌原发灶体积>50cm3时CR分别为875%(7/8)、333%(3/9),P<005;颈淋巴结转移灶体积>300cm3时CR分别为778%(7/9)、30%(3/10),P<005。两组未发现严重毒性反应。结论CMNa可以增加鼻咽癌原发灶及颈淋巴结转移灶的放射增敏比,对肿瘤体积较大者其放射增敏作用较明显;放疗合并使用CMNa可以提高中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瘤体内注射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放射治疗鼻咽癌复发性颈淋巴结转移灶的疗效.方法将确诊鼻咽癌伴颈淋巴结转移放疗后淋巴结复发且不能手术切除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瘤体内注射IL-2合并放射治疗组(综合组)33例和单纯放射治疗组(单放组)30例.放疗方法60Co常规分次照射,DT200cGy/次,5次/周,DT50~60Gy/5~6周.综合组放疗方法同单放组,瘤体内注射与放射治疗同步进行.0.9%生理盐水1ml溶解稀释IL-250万U,放疗前30min瘤体内局部注射,每周3次,(周1、3、5).结果综合组和单放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9%(32/33)和66.7%(20/30),P<0.01.两组淋巴结最大直径≤5cm和>5cm者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100%(28/28)、82.6%(19/23),(P<0.05);80%(4/5)、25%(1/4),(P>0.05).综合组远地转移率24.2%(8/33),单放组为20.0%(6/30),P>0.05.局部注射IL-2后T细胞亚型CD3、CD4阳性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提高,NK细胞活性增加.重度皮下纤维化发生率综合组78.8%(26/33),单放组73.3%(22/33),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且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局部注射IL-2合并放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措施,能提高近期疗效,毒副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和放射剂量体积参素与急性放射性肺炎(AR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54例肺癌患者给予常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化疗;20例同步放化疗,34例序贯化放疗。放疗前和放疗30Gy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M水平。依照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CTCAE V3.0标准进行ARP评级,2级以上定为ARP。分析TM水平和放射剂量体积因素与ARP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20例(37%)发生了ARP,2级12例,3级8例。ARP发生率在MLD(Gy)<10与≥10组、V5<50%与≥50%组、V10<40%与≥40%组、V20<25%与≥25%组、V30<13%与≥13%组、在照射30Gy后TM降低组与增高组分别是8%vs.62%、7%vs.69%、21%vs.75%、28%vs.56%、15%vs.57%、50%vs.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83、22.29、14.05、3.97、10.08、6.46,P<0.05);在ARP和无ARP组,MLD、V5、V10、V20和V30大小分别是:(12±2)vs.(9±2)、(58±10)vs.(43±10)、(42±8)vs.(30±8)、(23±3)vs.(19±6)、(15±4)vs.(1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6、-5.27、-5.70、-3.37、-3.61,P<0.05)。结论多个剂量体积参数与ARP的发生率相关,放疗后血清TM水平降低的患者容易发生ARP。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熔点铅不规则挡块等中心治疗在鼻咽癌放疗中的价值。方法  10 0例鼻咽癌随机分为常规挡块放疗组 (对照组 )和低熔点铅不规则挡块等中心放疗组 (实验组 ) ,两组均采用60 Coγ射线照射 ,鼻咽部原发灶总剂量 68~ 72Gy ,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根治量 60~ 66Gy ,颈部预防量 5 0Gy。摄片法制作不规则挡块保护脑干、小脑、脊髓、眼睛、垂体等周围重要组织器官。早期放射反应按RTOG评分标准。结果 实验组鼻咽原发灶CR率 5 2 %明显高于对照组 3 2 % (P <0 .0 5 ) ,实验组口腔黏膜反应 ,牙龈酸痛、视力下降、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放射性皮肤反应、放射性咽炎、放射性中耳炎、口干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鼻咽癌放疗采用低熔点不规则挡块等中心照射新技术能提高鼻咽部原发灶局部控制率和有效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器官 ,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值得推广使用 ,远期疗效和后期放射性损伤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46例复发性鼻咽癌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疗组(对照组)及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疗组(研究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常规照射,2Gy/次,1次/d,5次/周,鼻咽部复发灶总剂量DT60—66Gy/6.0~6.6周;研究组:第1、2、3、4、5周剂量分别为1.1、1.2、1.3、1.4、1.5Gy/次,每天2次,两次间隔时间〉6h,每周5次,鼻咽部复发灶总剂量DT65Gy/5周。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鼻咽复发灶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率分别为82.6%、17.4%和52.2%、47.8%(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口咽急性放射性反应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可以耐受。结论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疗能提高复发性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急性放射性反应患者可以耐受,远期疗效和后期放射损伤有待进一步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