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抗凝剂的选择对血葡萄糖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世琴  葛仁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2689-2690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血液中葡萄糖的准确测定至关重要。目前,许多基层医院为求方便,采用血清样品一次完成包括葡萄糖在内的全套生化检测,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指明采用草酸钾一氟化钠作抗凝剂测定血浆葡萄糖含量.为此将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血清和血浆葡萄糖测定是否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戎世琴 《右江医学》2013,(6):838-840
目的 探讨临床输血前采用不规则抗体筛查对安全输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1839例输血患者,以coombs卡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随后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39例患者血清标本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17例(0.92%),其中,男性4例,女性13例;不规则抗体阴性1822例(99.08%),其中,男性1039例,女性783例.对不规则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进行性别比较发现,抗体阳性患者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χ2=7.698,P=0.006);不规则抗体检测,以Rh血型系统为最多,共检测出8例(47.06%),其次为MNS血型系统,共3例(17.65%);对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进行特异性鉴定发现,特异性抗体15例(88.23%),未确定特异性抗体2例(11.77%).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可防止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对临床输血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注浓缩红细胞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安全用血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400例输注浓缩红细胞的围手术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量分为A组(输注浓缩红细胞1U)200例、B组(输注浓缩红细胞2U)200例,比较两组在输注前、输注2d后、输注7d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A、B组在输注2d后CD3~+、CD4~+、CD8~+、CD4~+/CD8~+变化均降低,输注7d后恢复性升高,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前A、B组CD3~+、CD4~+、CD8~+、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2d后、输注7d后A组CD3~+、CD4~+、CD8~+、CD4~+/CD8~+均高于B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注浓缩红细胞可加重机体的免疫抑制,作为临床工作者应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并安全选择浓缩红细胞输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血浆使用现状,提高临床合理用桨水平。方法: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回顾性调查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发血登记表及输血申请单,分析各科室使用血浆的合理性及其特点。结果:各科室血浆使用百分率:感染管理科用量百分率为37.63%,外科用量百分率为18.8%,肿瘤科用量百分率为16.57%,妇产科用量百分率为0.21%, ICU用量百分率为16.03%。结论:血浆使用量偏大,用量较大的科室是感染管理科,外科搭配输血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戎世琴 《吉林医学》2013,(36):7619-7620
目的:统计分析红细胞无效输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据此提出预防措施,为如何保证临床科学有效输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输血病历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输血后24 h查血红蛋白(Hb)升高低于理论值者,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各科室出现红细胞输血无效的比率以及输血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症状、输血次数、妊娠次数、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等差异与红细胞输血无效的关系,其中血液渗透血管外、大量补液血液稀释、继续失血、红细胞体外循环丢失、脱水等情况不在统计范围内。结果:研究表明各科室均有红细胞输血无效现象发生,其中肝胆科、儿科、血液内科发生率大;性别、年龄、原发症状、输血次数、妊娠次数、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等差异对红细胞输血无效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红细胞输血无效现象、提出预防措施以减少或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使临床输血科学有效,既能节约血液资源,增加治疗效果,又能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库存血在4℃条件下的电解质数据及其变化规律,探讨输注仝血的利弊点以及成份输血的必要性。方法:在血液的有效保存期内,以2天为间隔时间,在不同的时间内,测定贮存血液电解质数据。结果:血氯、钙、磷随旷存时问的延长变化不大,血钾浓度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由于贮存全血血钾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大大影响其临床应用,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一些心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输血时,应该避免输注贮存期长的全血,同时对肝肾功能不全及大量输血病人应大力提倡输注成份血,避免大量输血以防枸橼酸钠中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输血方法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173例AIHA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输血方式的不同把患者分为洗涤组(57例)、悬浮组(58例)、联合组(58例)。洗涤组输入洗涤红细胞,悬浮组输入悬浮红细胞,联合组采用血液置换结合输入洗涤红细胞。比较3组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清胆红素、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和红细胞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等。结果 3组患者输血后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胆红素和红细胞水平均有好转,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效果更佳,输血后与洗涤组、悬浮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输血的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洗涤组的71.93%和悬浮组的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置换结合洗涤红细胞输入为治疗AIHA的有效方法,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临床血液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