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目的: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其体外培养的生物特性。方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冷冻保存细胞复苏后的生长状况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表面抗原。在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抗坏血酸的作用下,进行成骨诱导分化。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体外培养细胞呈现梭形、多角形外观,具有较强的生长增殖能力,复苏细胞生长状况无明显改变;细胞CD44。CD54抗原有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分化细胞表现成骨细胞特性,合成碱性磷酸酶(ALP)能力增强,矿化结节逐渐出现。结论:建立稳定可靠的分离培养小鼠骨髓MSCs方法,分离出的MSCs具有干细胞的生物特性,可用于骨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慢性氟中毒大鼠脊髓损伤的光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实验性慢氟中毒后大鼠脊髓结构的改变进行了光镜结构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氟中毒可引起脊髓神经元Nissl氏小体溶解,减少或消失;神经细胞固缩,噬神经细胞现象.神经元核周质及突起内线粒体肿胀,(?)断裂;粗面内质网扩张,数量减少;脂褐质增多;核膜间隙局部性扩张;其周围的神经纤维有髓鞘疏松和溶解现象.上述病理改变与饮氟水时间关系密切.结果提示:氟对神经组织有直接损伤作用,从而为氟中毒所引起的一些神经症状机理的探讨提供了一定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其在体外生长增殖的生物特性。方法:冲洗手术弃骨骨髓,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冷冻保存细胞复苏后的生长状况。在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的作用下,进行成骨诱导分化。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呈现梭形外观,具有较强的生长增殖能力;细胞CD44,CD54抗原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是正常的人二倍体细胞。复苏细胞生物学特性无明显改变。分化细胞表现成骨细胞特性,合成碱性磷酸酶能力增强,矿化结节逐渐出现。结论:建立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研究其体外培养生物特性的方法,为通过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组织损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用神经丝(NF)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氟、砷及氟砷联合中毒后35天、3个月和6个月脊髓神经元的病理性改变。结果:中毒35天氟砷联合中毒组NF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阴性(-),3个月以后反应增强,呈(++),而氟中毒或砷中毒组中毒35天反应即呈强阳性(+++),3个月以后反应减弱,呈(++),且随中毒时间延长,反应进一步减弱,呈(+),从结果推测中毒早期氟与砷之间有协同作用,中毒晚期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抗砷细胞模型慢性砷暴露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AsE-hFBMSCs)的生物学特性,探讨长期低剂量砷暴露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FBMSCs)的影响.方法 常规条件培养hFBMSCs,48 h急性砷毒性实验MTS法检测不同剂量砷刺激条件下[0(对照)、0.25、0.50、1.00、2.00、4.00、8.00、20.00、40.00、80.00、120.00μmol/L]第2代(P2)hFBMSCs细胞生存率,根据检测结果用1.00μmol/L亚砷酸钠刺激hFBMSCs 14周,建立抗砷细胞模型CAsE-hFBMSCs,作为实验组,同时设立对照组,并采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鉴定诱导前后细胞表型,流式细胞术检测第2、9、16代(P2、P9、P16)细胞周期,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是否发生恶性转化.结果 <10μmol/L时,急性砷刺激促进hFBMSCs增殖,而≥10μmol/L时,急性砷刺激则抑制细胞的生长.14周时实验组半数致死剂量(LC_(50))为(89.42±0.64)μmol/L,对照组为(52.48±0.71)μ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89,P<0.05);抗砷细胞模型CAsE-hFBMSCs的细胞表型CD34、CD45表达阴性,CD29、CD90、CD166表达阳性,与对照组比较细胞表型未见明显改变;CAsE-hFBMSCs的细胞周期变化较大,与对照组[(8.44±0.45)%、(9.14±0.14)%、(82.42±0.60)%]比较,P2实验组G2/M期[(17.72±5.47)%]和S期细胞[(25.34±3.36)%]增加,G0/G1期细胞减少[(56.96±8.83)%],P16细胞周期恢复至与对照组相近的水平: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中,抗砷细胞CAsE-hFBMSCs未见克隆形成.结论 长期低剂量砷刺激对hFBMSCs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砷(As)及其化合物致癌、抗癌的作用机制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密切相关,此通路可能选择性地提高其化合物对恶性肿瘤的抑制性以及抗肿瘤制剂的敏感性。本文通过研究砷化物与MAPK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于揭示细胞和生物同砷化物的分子作用机制,阐明各种细胞和生物的抗砷分子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元元  慕晓玲 《农垦医学》2010,32(4):346-348
砷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生物毒性物质,生物体长期暴露在高砷环境中会产生抗砷基因。本文主要介绍砷的毒性机制以及抗砷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对砷的毒性机制和抗砷基因的研究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8.
肿瘤干细胞(cancerstemcells,CSCs)是近年来干细胞研究和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它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和致瘤能力以及不断分化的潜能。目前研究发现肿瘤治疗后易复发、预后差、具有强耐药性与肿瘤中存在肿瘤干细胞有密切的关系。且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很可能是肿瘤干细胞产生的,并且已有学者和专家在造血系统肿瘤和多种实体瘤中分离并鉴定出肿瘤干细胞。对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实验性慢性砷中毒后大鼠脊髓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如下:砷中毒可引起脊髓神经元Nissl氏小体溶解、减少或消失;噬神经细胞现象;神经元固缩。神经元核周质及突起内线粒体肿胀或呈凝集变性;粗面内盾网扩张;脂褐质增多;突触间隙增宽,突触小泡减少;核膜间隙间断增宽。神经元周围的神经纤维髓鞘结构模糊。上述病理改变与饮高砷水时间关系密切。结果提示:砷可直接损伤脊髓。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