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90年7月~1992年6月,作者采用广东省药物研究所生产的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肌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141例,其中106例合用免疫调节剂,35例单纯肌注ARA-AMP,另选择35例单纯肌注维丙肝作为对照组。这176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河源市各高氟区饮用水、灌溉水、土壤、稻谷氟含量的测定及 8~ 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的调查 ,评价改水降氟效果 ,为加快改水降氟步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水氟含量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检测 ,土壤氟测定用水浸 -电极法 ,稻谷氟测定用酸浸 -电极法 ;儿童氟斑牙诊断采用三型九度法。结果 :河源市高氟区经改水降氟后 ,水氟含量为 (0 .12± 0 .0 38~ 1.99± 3.97) mg/ L,较改水前有明显下降 ;但灌溉水、土壤及稻谷中氟含量均有部分超标 ,超标倍数范围分别为 0 .0 3~ 9.19、2 .5 8~ 12 .2 8、2 .79~ 8.72 ,超标率分别为 5 0 %、6 0 %、70 % ;通过 t检验或秩和检验 ,灌溉水与稻谷、土壤与稻谷中的氟含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改水后 ,紫金、龙川、和平及东源 4县 8~ 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均下降 ,分别由改水前的 79.6 %、86 .1%、96 .7%、80 .8%下降到 37.6 %、5 6 .0 %、71.0 %、6 4 .2 % ,但源城区则没有变化 ,改水前后均高达 10 0 %。结论 :河源市各高氟区改水降氟有明显效果 ,但改水工作各地不平衡 ,改水年份差别较大 ,仍有部分镇、村饮水氟含量较高 ,氟斑牙患病率高居不下。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主要媒介害虫抗药性现状、对策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广东省主要媒介害虫的抗药性现状及其防制对策。方法:生物测定法、酯酶滤纸法、PCR技术及药激法。结果:经系统监测,广东省各监测点主要媒介对常用杀虫剂大部分都产生抗性,个别品系株已产生高度抗性。采用酯酶滤纸法快速检测家蝇抗药性及应用PCR技术监测家蝇抗药性的研究,发现家蝇个体α-Na酯酶活性频率分布(EF50值)与家蝇对DDVP、巴沙的敏感性(LD50)呈一定的相关关系。DDVP、巴沙对家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广东省汕头市饮水型高氟区改水后氟含量与 8~ 15岁在校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1981年中央地办室推荐的氟斑牙分类标准对汕头市高氟区改水后 8~ 15岁在校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调查 ,并以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高氟区水样进行测定。结果 :改水前汕头市水氟含量 (1.0 0 - 11.6 0 ) mg/ L ,8~ 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 6 1.84 % ;改水后水氟含量 (0 .0 3- 0 .6 2 ) mg/ L ,患病率 35 .4 8% ;改水前后氟斑牙患病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 =6 5 96 7,P<0 .0 0 5 )。结论 :汕头市改水降氟效果显著。随着改水年限的延长 ,氟斑牙患病率逐渐降低 ,未改水的区域 8~ 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仍很高。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饮水型氟病区改水降氟阶段成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高氟病区的改水工程完成情况、水质氟含量达标情况、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的调查,综合评价高氟病区的改水降氟工作施行15年的阶段效果,为进一步做好改水降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病区情况调查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水氟含量测定采用氟离子电极法,儿童氟斑牙检查采用我国氟斑牙临床诊断标准。结果全省高氟病区总的改水率已达92.28%,实施改水的地区饮用水氟含量已降至0.22mg/L,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由改水前的60.40%降至41.5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全省阶段性改水工作的成绩是显著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效益,加强改水工程的管理和增加资金的投入,是改水降氟工作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城镇巩固灭鼠达标成果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掌握广东省城镇灭鼠不巩固所采用的措施及效果,探讨新条件下的巩固措施。方法:采用灭鼠达标巩固城镇资料分析及现场随机抽样考核办法。结果:(1)采用综合治理,实行专业队有偿服务,巩固了灭鼠成果;(2)鼠密度粉迹法阳性低于3%的城市占87.5%,鼠迹法阳性率小于2%的城市占37.5%;(3)防鼠设施不合格率低于5%的城市占6.25%。结论:巩固灭鼠达标成果应坚持综合治理,通过监督执法,促进特殊行业防鼠设施建设,并加强新灭鼠药饵的应用研究及当地鼠生态特点研究。  相似文献   
7.
广东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合四害生长繁殖而导致媒传疾病的流行,如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流行性出血热时有发生,一些新发传染病流行也与四害密切相关,所以,除四害对媒传疾病预防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潮阳市(现已划归为汕头市潮阳区和潮南区)饮水型高氟区10多年的改水工程及预防地氟病的效果,对潮阳市高氟区饮水型高氟区改水后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对高氟区各种饮水类型进行布点抽样,测定其水氟含量;对高氟区8~15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患病情况普查;以资料档案查询法、访谈法收集改水前的改水降氟基本情况及8~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潮阳市饮水型高氟区改水后,居民饮用水含量不超过1.0mg/L,且96.37%的病区人口都饮用上低氟含量的水。改水后,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已由改水前的62.01%降至36.01%,有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与改水年限有关,改水超过8年以后,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可降至非病区水平。结论该市高氟区改水成效显著,病情呈下降趋势,以改水降氟和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防治饮水型地氟病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现场调查了解广东省水型高氟区经过十几年改水工作之后 ,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存在什么问题 ,根据现状分析 ,为今后改水工作的完善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 ,数据经 SA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广东省高氟病区改水工作经过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努力 ,已取得显著的效果 ,改水后水氟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氟斑牙患病率有显著下降 ,但目前仍遗留少部分地区未改水 ,早期改水的某些村落因规模太小或设施陈旧而未能满足现在的需要。结论 :广东省水型氟病区改水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面取得决定性胜利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10.
潮阳市地氟病与氟源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潮阳市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并探讨地方性氟中毒的关系 ,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氟离子电极法分别测定生活饮用水、灌溉水、稻谷、茶叶、土壤中的氟含量 ,并对潮阳市 8~ 15岁该地出生的在校生进行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病区与非病区稻谷、土壤中氟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灌溉水氟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病区土壤氟含量与稻谷氟含量、稻谷氟含量与氟斑牙患病率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 r值分别为0 .5 2 5、0 .818;茶叶的氟含量高达 30 .88mg/ l,灌溉水氟含量与土壤氟含量、土壤氟含量与氟斑牙患病率的相关性较小 ,相关系数 (r值 )分别为 - 0 .2 37、- 0 .332。结论 :潮阳市经改水降氟 ,氟斑牙呈下降趋势 ;除饮用水 (已改水降氟 )外 ,大米、土壤、灌溉水、茶叶等也是该地区的氟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