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门脉高压症肝脏门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症肝脏门静脉血流的正确检测,对其变化规律加以分析。方法  42例病人结合肝功能Child Pugh改良法分级标准分组,对各组病人准确量取门脉主干流速剖面,检测pv、upv、rpv的平均流速、流量及血流方向,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各级别组pv、upv流速、流量及血流方向变化差异显著 (P<0.05 ),而rpv的流速及血流方向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Vpv与Vupv差异无显著性 (P>0.05 ),Vpv与Vupv,Vupv与Vrpv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 (P<0.05 );Qpv的各级别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Qpv,Vpv,Vupv在不同级别门脉高压症中变化显著,而Vrpv变化略显迟钝。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马鞍山十七冶医院收治的8例胃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对患者腹膜后是否出现胃癌淋巴结转移、胰周以及胃周等进行观察。结果在发生转移的淋巴结中,发现条状的滋养血管,采取脉冲多普勒,可以在结内取得静脉与动脉的血流频谱。结论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方便易行且无创伤,是重要的诊断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在脑梗死诊治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156例临床确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资料,与150例临床确诊无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设为对照组)多普勒超声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出斑块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检出斑块有硬斑、软斑、混合斑,其中软斑、混合斑比例高于硬斑;对照组仅检出硬斑与软斑,硬斑比例高于软斑。观察组以低回声斑块为主,对照组以强回声斑块为主。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值左、右均值为:(0.99±0.17)mm,对照组左、有均值为(0.63±0.07)mm,两组内中膜增厚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检出颈动脉狭窄60例,占38.46%,对照组检出颈动脉狭窄28例,占比为18.67%。且严重狭窄率及闭塞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上述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无创快捷的特点,能准确检查出斑块及斑块性质,对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及治疗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托伐他汀(10mg/d)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96例患者常规降压治疗同时加1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为6个月。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超检测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大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同时观察血脂变化。结果 1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缩小、IMT变薄(P<0.05),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度密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P<0.05)。结论 10mg/d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消退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降低血脂,改善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7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病因病理学改变规律.方法 病人分为糖尿病组11例,高血压组24例,脑梗塞组6例,颈性眩晕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18例,冠心病组5例和其他组6例.病变分为类脂质沉积、软斑、硬斑和复合斑.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类脂质沉积共32例,疾病集中在60岁以上人群,其中男性20例(62.5%),女性12例(37.5%).糖尿病组平均年龄67.7岁,颈动脉均有不同类型的粥样硬化斑块;高血压组平均年龄64.25岁,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37.5%;脑梗塞组的平均年龄为68.2岁,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占66.6%;颈性眩晕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组的平均年龄为62.3岁,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22.2%;冠心病组平均年龄68.2岁,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达80%;各病例组年龄无明显差异.结论 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最高,依次是冠心病、脑梗塞、高血压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低血流剪切力和高牵张应力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0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中35例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3例仅行钼靶X线检查,39例给予联合检查。结果108例乳腺癌患者中,59例左乳、49例右乳,均为单侧发病,平均直径(2.7±0.4)cm;病理类型:2例导管内癌、106例浸润性非特殊癌。与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相比,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明显增高,漏诊率显著降低,P<0.05;与钼靶X线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肿块、异常血管征或血流信号、腋窝淋巴结肿大方面的诊断率均明显提高,但对微小钙化的诊断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各有优势,但两者联合应用可以发挥互补作用,提高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后不同时间段行清宫术治疗疤痕妊娠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2014年3月—2016年12月马鞍山市十七冶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0例疤痕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根据清宫距离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时间的不同分成3组,分别为栓塞术后24 h内(A组)、24~48 h (B组)、48~72 h (C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对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血清β-HCG下降时间、子宫复旧时间等情况进行监测并对比分析。 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栓塞成功,A、B、C三组清宫术中出血量分别是(9.3±1.9) ml、(17.1±3.9) ml、(110.0±54.4) ml;住院天数分别是(7.0±2.4) d、(5.9±2.7) d、(11.1±2.1) d;血清β-HCG下降时间分别为(18.6±5.2) d、(19.0±3.3) d、(21.2±4.4) d;子宫复旧时间分别是(41.1±1.1) d、(41.1±1.1) d、(41.5±1.0) d;3组病例中,A、B组较C组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A、B组住院天数与C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血清β-HCG下降时间及子宫复旧时间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子宫疤痕处妊娠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能保留子宫的优势,子宫动脉栓塞术后24 h内行清宫术治疗疤痕妊娠是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7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病因病理学改变规律。方法病人分为糖尿病组11例,高血压组24例,脑梗塞组6例,颈性眩晕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18例,冠心病组5例和其他组6例。病变分为类脂质沉积、软斑、硬斑和复合斑。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类脂质沉积共32例,疾病集中在60岁以上人群,其中男性20例(62.5%),女性12例(37.5%)。糖尿病组平均年龄67.7岁,颈动脉均有不同类型的粥样硬化斑块;高血压组平均年龄64.25岁,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37.5%;脑梗塞组的平均年龄为68.2岁,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占66.6%;颈性眩晕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组的平均年龄为62.3岁,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22.2%;冠心病组平均年龄68.2岁,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达80%;各病例组年龄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最高,依次是冠心病、脑梗塞、高血压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低血流剪切力和高牵张应力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