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支南  郑桂蓉  邓亚军  潘代明  袁芳  肖蔚 《重庆医学》2012,41(21):2230+2232
医院治疗室是护理人员配置无菌溶液和存放无菌物品的场所,其空气污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1]。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治疗室空气消毒原采用每日紫外线照射30min,每周乳酸熏蒸1次的传统方法。为了维持全天各时段空气质量,提供健康工作环境,降低医疗成本,2009年1~10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改良空气消毒法,在加强治疗室物品、人员、环境  相似文献   
2.
心理痛苦温度计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评估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推荐的心理痛苦温度计在中国癌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了解中国癌症患者心理痛苦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使用心理痛苦温度计对3所医院的143例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癌症患者心理痛苦得分为4.69±1.97,中重度心理痛苦占73.43%。不同诊断、年龄、学历、付费方式患者的心理痛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情绪问题、躯体问题显著影响患者心理痛苦(P<0.01,P<0.05)。结论心理痛苦温度计适用于中国临床,能及时发现患者心理痛苦的程度及原因,为临床医护人员进行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对46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无菌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根据残余尿量确定间歇导尿次数。结果:全部患者经间歇导尿治疗,排尿功能均正常或接近正常,13例患者经30~50 d的间歇导尿,残余尿量少于80 ml停止导尿;25例形成反射性膀胱,可自主控制排尿;8例膀胱充盈后可自行排尿,无严重尿路感染和肾积水等并发症。结论:间歇导尿术是解除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中,需要早期、足量、反复使用抗胆碱药物阿托品[1].传统的方法需要护士反复推注阿托品,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取下输液器从输液针处推注;另一种是从留置针肝素帽处穿刺推注.但两种方法都存在易污染、护士劳动强度大、医用材料耗费大的缺点,且前一种方法易反复将微量气泡推入患者体内,后一种方法因肝素帽需用碘酒、乙醇消毒,反复多次推药易将残留消毒液带人体内[2].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临床实践,笔者自制了一种推注泵,在临床5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静脉穿刺置管在大面积烧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针穿刺股静脉置管并留管。结果股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导管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能很好地解决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困难的难题及开放静脉营养供给的通道。结论股静脉穿刺置管适合于大面积烧伤的补液治疗及静脉营养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评价目前纳米人造皮肤及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以及在烧伤创面的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 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1999-01/2009-12有关纳米人造皮肤及材料在烧伤创面应用的研究文章,关键词为“纳米技术,人工材料,烧伤创面”。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24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目前,用于皮肤修复的纳米敷料主要有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细菌纤维素、纳米银和几丁聚糖纳米微粒等。根据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的原理,将各种皮肤敷料纳米化,可使敷料更好地黏附,能有效防止创面出血和感染,减少疼痛,加快创面修复。其中纳米银的临床应用最多,发展最快。纳米银与其他材料的复合使用也在研究探索之中,并已取得一些成效。同时,纳米材料用于烧伤创面修复的安全性、稳定性、均匀性和生产率等问题也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当前该方向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 结论:纳米敷料种类多样,功效良好,不良事件少,是比较理想的烧伤创面用药类型,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纳米技术;人工材料;烧伤皮肤;创面修复;安全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9.023  相似文献   
7.
目的:规范护理记录,适应《条例》举证,维护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方法:研究传统护理记录缺陷,制定对策,改革护理记录模式。结果:通过对《条例》的学习,护士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明确了护理行为不但是一种社会责任,还必须受到法律的规范。结论:提高了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护理记录客观、真实、准确,适应举证需要。  相似文献   
8.
一起护理纠纷案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护理记录是病历资料的内容之一 ,它能真实地记录对患者进行的护理活动的全过程 ,它不仅是综合评价护士护理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依据 ,是护理教学和科研的第一手资料 ,而且还是解决医疗纠纷 ,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重要证据。护理记录意义重大 ,临床护士应认真、及时、准确、完整的记录。但长期以来 ,相当部分医务人员对护理记录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认识 ,认为护理记录可有可无 ,无足轻重 ,不清楚它所具有的法律意义。但在临床工作中 ,因为护理记录的缺如 ,引发纠纷或不能解决纠纷的事例却时有发生。现将曾经发生在某医院小儿科的一例纠纷…  相似文献   
9.
徐支南  唐海平  张小蓉 《重庆医学》2012,41(24):2558-2559
血浆置换(PE)系通过血浆分离装置,利用体外循环的方法将血浆分离并滤出、弃去患者的异常血浆后将血浆的有形成分以及所补充的置换液回输体内,从而达到清除体内致病因子、治疗疾病的目的[1]。随着PE技术的日益成熟及国内PICU的发展,目前,PE逐渐应用于小儿危重症的治疗。PE作为治疗小儿危重症的一种新方法,其安全性有赖于良好的护理配合。本院从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对40例危重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并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人员标本采集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提高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加强对护理人员采集标本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医院407名临床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临床护理人员标本采集相关知识认知的调查。结果 407名临床护理人员标本采集相关知识总得分为20~60分,平均(41.13±9.82)分;不同年龄、工作年限、科室及职称的临床护理人员标本采集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07名临床护理人员中361名(88.7%)表示现有标本采集相关知识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394名(96.81%)表示愿意接受标本采集相关知识的培训,认为获取标本采集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专题讲座指导(79.85%)和实践指导(72.48%)。结论医院管理者应制定标本采集的管理规范,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标本采集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