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2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动态喉镜下咬检性切除早期声带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动态喉镜观察声带振动及黏膜波动,以早期诊断声带癌,并在图象放大屏幕下活检性切除病变组织;术后动态观察手术侧声带振动及黏膜波的恢复情况,以冀早期发现声带癌复发。方法:对12例早期声带癌,利用动态喉镜活检性切除病变组织。经病理检查其中2例为原位癌,10例为表浅浸润癌。结果:术后11例恢复声带振动及黏膜波动;1例未恢复,予以预防性放疗。术后随访2年以上无肿瘤复发。结论:利用动态喉镜活检性切除早期声带癌并术后动态观察,于表麻下施术,患者痛苦小,治疗时间短,术后发声良好。  相似文献   
2.
微型电动切削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自 2 0 0 1年 10月开始 ,在鼻内镜下利用微型电动切削系统行功能性下鼻甲微创手术 ,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 ,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 4 2例 ,男 2 8例 ,女 14例 ;年龄 16~ 5 8岁 ,平均 38.6岁。病程 2~ 2 0年 ,平均6年。均为下鼻甲肥厚肿胀引起鼻腔堵塞或伴有鼻中隔偏曲。 7例曾行微波治疗 ,4例曾行下鼻甲硬化剂注射 ,3例鼻中隔矫正术或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后复发。均为长期门诊药物治疗鼻塞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均已排除下鼻甲明显水肿、息肉样变和明显“桑椹样”肥厚改变患者。1.2 手术方…  相似文献   
3.
气管食管裂隙状瘘发音重建术的声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客观评价气管食管裂隙状瘘发音重建术后的发音效果,并以此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对喉全切除术后I期与Ⅱ期气管食管裂隙状瘘发音患者、食管发音患者、安装Blom—Singer发音钮患者以及健康人分别进行语音测试,分析7项客观声学参数,比较发音效果。结果 经统计学t检验,气管食管裂隙状瘘语音最长发音时间短于健康人,明显长于食管音,但和Blom—Singer发音钮语音差异无显著性;其声音的强度和健康人及Blom—Singer发音钮差异无显著性,明显高于食管音;其基频明显低于健康人;其频率微扰和振幅微扰明显高于健康人,而明显低于食管发音,与Blom—Singer发音钮语音差异无显著性;其共振峰频率和能量仅在F1共振峰能量上明显高于食管音,其余各频率上差异均无显著性。虽然喉全切除I期气管食管裂隙状瘘发音重建术中制作帽状气室,而Ⅱ期发音重建术中不制作帽状气室,但两者语音声学分析各参数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气管食管瘘语音比食管音接近健康人语音,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气管食管裂隙状瘘发音重建术中不制作帽状气室不影响术后的发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冷热试验诱发头晕和/或眩晕时的眼震强度,探讨头晕眩晕与眼震强度的关系。 方法 对399例前庭周围性疾病患者进行常规冷热试验检查,以双耳冷热气刺激诱发出头晕和/或眩晕感时的眼震强度为指标,比较分析头晕及眩晕感与眼震强度的关系。 结果 冷热刺激诱发头晕眩晕及关联眼震总体分析,出现眩晕时的眼震强度总是大于头晕。左右耳冷热气刺激诱发头晕、眩晕的眼震阈值分别为:左耳冷4.2°/s、5.9°/s,左耳热4.2°/s、8°/s,右耳冷4.6°/s、6.2°/s,右耳热5.3°/s、 6.5°/s。399例患者进行双耳冷热交替刺激,共计1 596次试验,诱发出头晕513次(32.14%),其中312次仅有头晕、201次在头晕后10 s左右还出现眩晕;诱发出眩晕906次(56.77%),其中705次直接出现眩晕,无从头晕向眩晕进行过渡,另201次眩晕出现在头晕10 s左右之后;未引出头晕眩晕378次(23.68%)。 结论 眩晕对应的眼震强度阈高于头晕,眼震较弱时患者表现为头晕,较强时则呈现眩晕。冷热气刺激诱发眼震强度由弱到强及同时存在的由头晕到眩晕现象,提示头晕眩晕症状与两侧前庭张力差的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旨在明确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Venous pulsatile tinnitus,VPT)的症状严重程度随时间变化的改变趋势,并探究非手术干预状态下VPT患者耳鸣严重程度改变的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59位单侧VPT患者及51位健康志愿者。应用4D flow MRI评估横窦-乙状窦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应用颞骨HRCT评估乙状窦周围骨壁缺失(Sigmoid sinus wall dehiscence,SSWD)大小。设计基线、1月、6月耳鸣残障量表问卷随访调查。分析基线时血流动力学特征以及SSWD的大小对随访期间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变化的预测意义。结果:相较于健康志愿者,VPT组患者有着较高的峰值流速(P<0.001)、管壁切应力(P<0.001)、能量损失(P<0.001)。随访期间,43例(72.9%)患者在6月时(P<0.001)症状加重。逐步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基线峰值流速分别是1月随访(β=0.545,P<0.001)及6月随访(β=0.699,P<0.001)耳鸣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模型显示SSWD(β=0.179,P=...  相似文献   
6.
目的恢复喉全切除术后患者发音功能。方法对224例喉全切除患者行二期气管食管裂隙状瘘发音重建术,对合并颈前瘢痕而影响下咽食管上段气流顺利通过者行颈前瘢痕松解,术后随访观察发音及吞咽情况。结果 224例患者术后均能发音,其中发音优良者占96.4%(216/224)。105例患者存有不同程度的误咽,30例中重度误咽患者中12例利用颞肌筋膜封闭气管食管瘘孔,4例利用颞肌筋膜或局部缝合缩小气管食管瘘孔,2例放置发音钮。结论二期气管食管裂隙状瘘发音重建术是喉全切除后患者恢复言语功能的有效术式,操作简便,术后即可发音。对影响下咽及食管上段气流顺利通过的颈前瘢痕同期予以松解,可有效提高发音成功率。术后误咽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经简单干预多可基本控制,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CO2激光鼓膜打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5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激光鼓膜打孔,配合适量抗生素和激素等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15例(19耳)病例中,13耳经一次激光打孔后治愈,4耳经二次激光打孔后治愈,激光打孔治愈率为17/19。2患者(2耳)激光打孔失败后应其要求行鼓膜置管术后均治愈。所有病例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结论:鼓膜激光打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操作简单,病人容易接受,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手术引起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探讨手术中保护喉返神经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89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甲状腺单纯肿瘤剜除或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中不显露喉返神经;对于甲状腺腺叶切除、甲状腺癌根治术或甲状腺再次手术,术中均显露喉返神经,于环甲关节后下方约0.5cm处(即喉返神经入喉处)寻找喉返神经。结果:5例患者术后出现单侧的喉返神经损伤,其中暂时性损伤1例;长期性损伤4例,其中3例术中未显露喉返神经,1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颈段全程。4例长期性损伤患者继续随访3~6个月,有3例患者声带功能逐渐恢复,1例术中未显露喉返神经患者声带仍然固定。结论:甲状腺手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应以肿瘤大小及手术方式而异,但不强求全程显露喉返神经。于环甲关节后下方约0.5cm处较易找到喉返神经,视野清晰,手术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10.
孤立性蝶窦真菌病的微创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真菌病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诊治的18例孤立性蝶窦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果:患者术前均经鼻窦CT、MRI及鼻内窥镜检查,均用鼻内窥镜联合切割吸引器鼻腔径路对孤立性蝶窦真菌病变行微创治疗,术后病理报告均为非侵袭性蝶窦真菌病,随访3个月至8年无复发。结论:鼻内窥镜联合切割吸引器微创治疗孤立性蝶窦真菌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