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颈妊娠非常罕见,我院自1985年至今仅发现一例,报告如下:患者苏××、49岁、住院号198643、妊九产九,因阴道出血32天合并大出血昏厥多次,于1981年10月14日入院。患者以往月经正常,近一年来月经紊乱,周期为2~6个月,末次月经为1981年3月初,于今年7月27日有性交史,9  相似文献   
2.
改良式腹膜外子宫切除及阴道断端耻骨韧带固定术,是我们在防治子宫脱垂工作中临床探索的一种方法。共做两例,分别通过随访和信访8年,患者年已近六十岁,无阴道壁膨出,无尿失禁,能参加体力劳动,认为效果良好,特作介绍。  相似文献   
3.
输卵管,子宫体及子宫颈系胚眙期的苗勒氏管发育而来。用特异性红细胞粘附试验(specific red cell adherente简称SRCA)检查51名妇女正常宫颈,宫内膜及输卵管上皮的ABO(H)同种抗原各30例。结果表明整个苗勒氏管发育来的器官上皮细胞表面ABO(H)同种抗原的分布为宫颈鳞状上皮和输卵管粘膜柱状上皮表面大多数存在有抗原,而在子宫内膜柱状上皮及宫颈管柱状上皮SRCA大多数为阴性反应。提示测定ABO(H)同种抗原将有助今后宫颈和输卵管癌变的诊断。A、B、AB三种血型SRCA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4.
女性激素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避孕的目的,此类药物能引起全身多数组织器官的变化,而子宫内膜是女性激素最敏感的靶器官,通过子宫内膜组织学的变化,可以了解激素类避孕药的作用机理、避孕效果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等。我们对41例口服全量及减量长效避孕药复方18甲基炔雌醚避孕者的子宫内膜变化,作了观察及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用特异性红细胞粘附试验及免疫过氧化物酶标记法测定23例正常宫颈组织及33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血型物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正常鳞状上皮表面存在有ABO(H)抗原。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从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浸润癌及淋巴结转移癌,ABO(H)抗原的量随病变程度加重而逐渐减少,直至完全丢失。非癌组织和癌组织比较有明显差异。抗原的丢失与癌细胞的分化类型无明显关系。临床O期癌与Ⅰ、Ⅱ期癌比较抗原丢失较少。从26例病人的随访资料表明,抗原完全丢失者予后较差。因此测定宫颈组织中ABO(H)抗原的两种免疫病理学检查可作为宫颈癌诊断和估计予后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6.
宫内避孕器(IUD)具有良好的避孕效果,但其避孕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至于 IUD对人子宫内膜胞浆雌二醇受体(E_2R)及孕酮受体(PR)的影响,目前国内外所报道的结果也不一致。我国应用的 IUD 绝大部分为惰性的。为了了解惰性 UD 对人子宫内膜胞浆 E_2R 及 PR 的影响,我们测定了子宫内膜这两种受体含量,并做了内膜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10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提出宫腔操作及宫内节育器与该病发病有关,认为临床症状与体征经常是不平行的。手术中我们对巨大卵巢巧克力囊肿先穿刺抽液而后剥离囊肿壁,以防术中囊肿破裂再发生内膜种植。我们认为绝大多数患者不需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8.
我院从1979年元月至1983年5月用利凡诺尔溶液进行引产,无选择性地采用羊膜腔内(简称腔内)注药334例,及羊膜腔外(简称腔外)注药246例。现将腔内外引产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总结如下: 一、引产方法: 羊膜腔内外注药的方法、用药量、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均按“妇产科学”所述。二、引产对象: 妊娠11周到36周共580例,年令从13岁到47岁,35岁以下者510例,占87.9%。  相似文献   
9.
从异常阴道巴氏涂片中,发现17例有阴道上皮中度发育异常到原位癌的患者,年令在33—78岁之间,无症状,经阴道镜及组织活检证明,多数病变发生于阴道上段及顶端(12/17),其中5例为多发性病灶。给患者阴道内用5Fu 作局部治疗,每日两次,一疗程10~14天,阴道外口及阴唇涂氧化锌软膏保获,以免因刺激发生溃疡,并继续用阴道巴氏涂片、阴道镜及组织活检随诊,在2—5年随诊中无一例有进一步的发展。本篇  相似文献   
10.
子宫脱垂是影响妇女劳动和身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为了总结经验寻求更有效的治疗办法现将我院自1963年~1978年95例住院病人中,经手术治疗的57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