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成年癫痫患者病耻感和自尊心的影响,为促进患者心理康复提供干预依据.方法 将60例成年癫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病房普通护理,研究组增加为期3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病耻感调查表(ISMI)和自尊量表(SES)评价两组患者心理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ISMI和SES评分分别为(2.74±0.46),(19.34±3.59),对照组分别为(2.76±0.44),(19.76±3.54)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7,0.46;P>0.05),干预后,研究组ISMI和SES评分分别为(2.36±0.38),(26.48±4.32),对照组分别为(2.68±0.51),(21.57±4.1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6,4.50;P<0.01).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能够降低癫痫患者病耻感,提高自尊心,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1983年Trokel将准分子激光首次用于眼科手术以来,其技术迅速发展,其中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治疗中低度近视具有预测性好,准确性高,恢复快,不需住院,治疗时间短等优点。但对于部分患者,尤其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回退、欠矫和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仍是其术后出现的主要并发症。二者可单独或并发出现,为了解PRK术后出现的屈光回退和Haze的再次手术效果,现将我科应用再次PRK手术治疗的12例(15只眼)1年后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PR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应用日本生产的NIDEKEC-5000型准分子激光机,对不同程度的近视眼(共115例208只眼)进行治疗。术前按屈光度(等值球镜)高低分三组:A组-0.5~-6.00D,162只眼;B组-6.12~-8.00D,28只眼;C组>-8.00D,18只眼。术后7年随访结果。结果三组裸眼视力≥1.0分别为99.38%、85.71%、16.67%;裸眼视力≥0.5分别为99.38%、96.43%、38.89%;屈光度在±1.00D分别为96.30%、82.14%、27.78%。A、B组疗效明显高于C组(P均<0.01)。结论PRK对治疗-8.00D以下的近视是安全有效的,预测性高,稳定性好,但对-8.00D以上的高度和超高度近视因存在屈光回退,部分患者的预测性和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近视人群角膜中央厚度、眼压、角膜曲率等特征,并与同一地区汉族近视人群进行比较,了解壮族、汉族人群眼部数据有无差异.方法:连续记录测量499例990眼壮族及772例1538眼汉族近视眼患者角膜中央厚度、眼压、角膜曲率、屈光度及年龄、性别,并进行分析.结果:壮族人群平均角膜中央厚度(CCT)为(533.23±29.63)μm,男性为(537.04±29.33)μm,女性为(529.56±29.66)μm;平均眼压值(IOP)(15.86±2.45)mmHg,男女分别为(15.94±2.67)mmHg和(15.71±2.45)mmHg;平均角膜曲率(keratometry)为(43.35±1.16)D,男、女性分别为(42 99±1.30)D和(43 91±1.38)D.男性CCT明显较女性厚,父母亲均为壮族者角膜中央厚度较父母亲一方为壮族者要薄.与汉族人群相比,壮族人群CCT较汉族人群薄约10μm(t=5.893,P=0.000).结论:壮族近视人群角膜中央厚度和眼压测量值较汉族人低,临床诊治和行角膜屈光手术时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区和多区切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高度近视在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和稳定性方面的远期效果。方法40例(78眼)角膜薄的高度近视患者分为单区切削治疗组(A组)和多区切削治疗组(B组),分别行单区切削和多区切削LASIK矫治,随诊5年以上,分析比较术前和术后角膜厚度、屈光度、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5年两组裸眼视力显著提高,屈光度和角膜厚度显著降低(P<0.01),两组之间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剩余角膜厚度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单区切削与多区切削LASIK手术有效性、预测性、稳定性、安全性差异无显著性;在节省角膜组织方面,多区切削比单区切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相似文献   
7.
8.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3年来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效果。方法对286例双眼或单眼屈光度在-0.50~-24.50D(等值球镜)的近视行LASIK手术治疗。术前按屈光度高低分3组:Ⅰ组近视程度-6.00D以内,Ⅱ组-6.12~-10.00D,Ⅲ组-10.00D以上。术前各组平均裸眼视力为:Ⅰ组0.2±0.08,Ⅱ组0.15±0.06,Ⅲ组0.08±0.06。术前各组平均屈光度分别为:Ⅰ组(-3.25±1.05)D,Ⅱ组(-7.32±1.15)D,Ⅲ组(-15.26±2.54)D。术后随访3年以上。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在1~6月内趋于稳定,术后3年3组平均裸眼视力为:Ⅰ组1.12±0.18,Ⅱ组0.95±0.18,Ⅲ组0.70±0.15,均远大于术前平均裸眼视力。3组平均屈光度3年后在±1.00D以内者依次为100.00%、93.64%和82.25%。结论LASIK治疗近视效果理想,其预测性稳定性较好,但术前严格筛选病例、熟练手术操作及积极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矫正常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光学区偏中心切削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方法13例16眼光学区偏中心切削的LASIK患者,经OPDSCAN检查眼部像差后导入Final-fit软件进行设计,应用偏中心模式进行手术。结果术后随访时间(7.31±2.98)m(3~15m),无特殊并发症发生。术后3m裸眼视力由0.58±0.23提高到0.99±0.11,总像差、高阶像差、彗差分别由术前(3.620±2.122)μm、(0.954±0.240)μm、(0.823±0.361)μm降至(1.551±0.871)μm、(0.454±0.109)μm、(0.334±0.127)μ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地形图显示偏中心明显矫正[术前(0.91±0.33)mm,术后(0.43±0.21)mm,P〈0.01],患者视觉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矫正常规LASIK后光学区偏中心切削效果理想,预测性好,安全性高,是矫治偏中心切削的理想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包炎常引起显著心电图改变 ,我院收治一黑斑息肉病 (Pentz -Teghers综合征 )致肠梗阻患者 ,行肠切除术后第2d出现急性心包炎 ,呈明显ST段抬高表现 ,现报道如下。患者女 ,42岁。因腹胀、腹疼 10d ,停止排气、排便 5d ,于2 0 0 2年 1月 8日因“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急症入院手术。术前常规 12导联心电图 (图略 )示 :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 12 2次 /min ,心电轴左偏、TⅡ、V4~ 6 低平 ,ST段无偏移。入院后给予抗炎、胃肠减压、支持疗法 ,并即行开腹探查后行乙状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单腔造瘘。手术顺利、血压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