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患者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治疗(TUEA)后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及子宫的影响。方法:对67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TUAE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的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生成素(FSH)、孕酮(P)的水平变化,并采用磁共振加权成像对治疗前后子宫肌层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治疗后第3、6、12个月的E2、LH、FS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6.69、15.54、20.89,P<0.001),治疗后各个时期的E2、LH、FSH均显著的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MRI检测发现肌瘤部位的ADC值在b=0、350 s/mm2和b=0、700 s/mm2分别为(1.84±0.13)×10-3mm2/s和(1.72±0.15)×10-3mm2/s,与周围正常肌层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4.99、18.92,P<0.001);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的AD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23.60、16.49,P<0.001);治疗后各个时期的ADC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01)。结论:TUEA治疗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不会对患者的卵巢及子宫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及放疗并发症。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2年12月确诊的宫颈癌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组为A组,35例,使95%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肿瘤剂量50Gy,缩野加量至60Gy;3DCRT结合腔内后装组为B组,35例,肿瘤剂量50Gy,腔内照射5~6次,A点总剂量30~35Gy。结果:B组远期疗效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是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远期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差别PCR技术检测卵巢癌c-erbB-2癌基因扩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卵巢癌c-erbB-2癌基因扩增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差别PCR技术检测36例原发性卵巢癌c-erbB-2癌基因的扩增情况.结果:(1)卵巢癌组织中c-erbB-2癌基因的扩增率为58.3%(21/36);(2)肿块≥5cm的卵巢癌组织及中晚期卵巢癌患者c-erbB-2癌基因扩增率分别为67.9%、73.9%,明显高于肿块<5cm的卵巢癌组织25.0%的扩增率和早期卵巢癌患者30.8%的扩增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3)卵巢癌组织中c-erbB-2癌基因扩增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淋巴转移、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无相关性.结论:c-erbB-2癌基因扩增与卵巢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c-erbB-2癌基因扩增对卵巢癌的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48例鼻咽癌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癌在我国就头颈部恶性肿瘤而言,发病率占首位[1].CT扫描可清晰显示肿瘤部位、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更准确地进行肿瘤分期,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价值[2].本文就本院1993年至2001年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48例CT表现及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64排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行上腹部全胰64排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增强采取注射对比剂后18~30s、30~45s和60~70s动脉期、胰腺期、门脉期三个时相扫描。结果 平扫时胰腺癌的实质部分一般呈现为等密度,增强表现则大多呈现为相对低密度。64排螺旋CT对胰腺癌不可切除的判断准确率高达100%,对可切除性判准确率82%。结论 64排螺旋CT三期扫描能反映胰腺癌的血供特征,可作为诊断胰腺癌及其术前分期的首选方法,并在判定不可切除性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恶性胶质瘤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方法 对46例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放疗组24例,三维适形放疗组22例。术后1个月内接受放射治疗。常规放疗组采用局部双侧平行对穿野或夹角等中心照射,每次剂量2 Gy,总剂量60 Gy,时间6~7周。三维适形放疗组全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每次剂量2 Gy,总剂量60 Gy,时间6~7周。结果 常规放疗组和三维适形放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6%、58.1%、44.8%和81.6%、70.4%、63.2%(χ2=4.42,P < 0.05),2组放射性脑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45.8%和31.8%(χ2=3.95,P < 0.05)。结论 胶质瘤术后局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优于常规放疗,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组织追踪成像在临床诊断心肌局部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GE Vivid 7超声仪及Qanalyze软件对28例正常人及30例心功能减低患者的左心室心肌18节段位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正常组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位移依次递减,基底段最大,心尖段最小。心功能减低组左室各节段位移均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位移均大于心功能减低组并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组织追踪成像能为临床评价局部心肌功能提供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自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对收治的70例Ⅱ期以上宫颈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使90%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肿瘤剂量45Gy,腔内照射5~6次,A点总剂量75~81Gy。结果 70例宫颈癌患者总有效率为97.1%。5a以上生存率27.1%(19/70),3a以上生存率77.1%(54/70),1a以上生存率100%(70/70)。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宫颈癌可提高靶区剂量,周围器官得到有效保护,放射反应小,治疗精度高,显著提高了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提高患者对放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的放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美国CMS TPS计划系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方法。结果 128例患者中缓解103例,总有效率为80.5%,且各病理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半年无死亡病例。结论 三维适形效果可明显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MRI,进一步提高了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的认识。MRI由于具有多方位成像,组织分辩率高且无骨性伪影的特点,对腰椎骨质、椎间盘、韧带、脊髓可清晰显示,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分型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