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支气管类癌是较少见的疾病。国内上海市胸科医院徐氏等和国外Donaldl Paulson及Godivinjo等均报告了少数病例。我院于1975年3月及1985年9月各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并结合该病的病理、类癌综合征、治疗、预后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节细胞神经瘤,来源于交感神经节,常见于肾上腺、纵隔、腹膜后等处。我院最近收治1例纵隔巨大节细胞神经瘤。报告如下。患者男,30岁。1986年6月17日因活动后气促9个月入我院胸外科治疗。入院后给予各种检查。胸部后前位胸X线照片发现双侧上中纵隔有巨大团块影,分叶状,相互重迭,向双肺突出,左侧更大;侧位片显示肿瘤占据前中后纵隔区域;切层片显示气管受压  相似文献   
3.
4.
二尖瓣狭窄病例,特别对合并心房纤颤的病例,术式的选择值得十分重视。本文介绍本院自1980年1月至1985年9月二尖瓣分离术128例的两种方法,并着重对合并心房纤颤的37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纵隔巨大淋巴结增殖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病因不明,常发生在纵隔或肺门部。本院最近收治1例,旅行手术切除。现报告如下。一、病例报告女,35岁,因胸痛5天,咳嗽3天,于1987年4月24日入我院内科。胸片发现右侧胸腔大量积液。患者一般情况好。有高血压病史,否认有结核、肝炎、心脏病史。胸腔穿刺抽液后复查胸片,发现“右上肺肿物”,约  相似文献   
6.
风湿性心瓣膜疾患,是常见的心脏病,病变严重时需行瓣膜置换。自从人工机械瓣膜于1961年成功应用于临床施行二尖瓣置换以后,不断有各种机械瓣膜置换,但由于血栓栓塞的问题,需要在手术后长期抗凝治疗。1970年生物瓣膜开始应用于临床,较好地解决了血栓栓塞问题,近几年来国内外都普遍喜用。本院自1980年1月以来施行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11例,获得成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过去我们作乳癌根治术采用Meyer氏切口。于1975年3月开始,经孙德荣同志介绍,改用“KOCHER—TAILHEFER”Π字形切口,并作了改良。到1982年12月为止,共施行302例,我们认为优于Meyer氏切  相似文献   
8.
过去认为原发性纵隔肿瘤属较少见疾病,近十多年来由于胸外科的发展及胸部X线的普遍检查,国内外文献所报导的纵隔肿瘤日见增多。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自1956年2月-1964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纵隔肿瘤中,经手术及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纵隔肿瘤者共29例,谨作病例分析,并着重提出有关诊断方面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我院近年来,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采用升主动脉插管灌注共114例,其中法乐氏四联症9例、法乐氏三联症3例、房间隔缺损23例、室间隔缺损36例、肺动脉瓣狭窄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24例、二尖瓣直视扩张8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左房粘液瘤切除3例、夹层主动脉瘤破裂修补1例。年龄5~45岁,平均17岁。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方法,术中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与手术禁忌症等,分述如下: 一、手术方法: 胸骨正中切口,电锯锯开胸骨,纵行切开  相似文献   
10.
胸骨正中劈开切口,自从1957年Julian介绍以后,已被广泛采用,目前已成为各种类型心内直视手术的最常用切口。它的优点为①能迅速到达心包腔,②能保持胸膜腔的完整,对术后呼吸影响较少,③几乎对心脏和大血管的所有部位有良好的显露,④失血量较少。我院采用胸骨正中切口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包括法乐氏四联症,法乐氏三联症,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