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本文将我科1974年至1983年收治的14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就性别、年龄、发病部位、肿瘤性质以及所随访的102例口腔领面部恶肿瘤的存活率与肿瘤性质、部位、治疗等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评价了冷冻治疗及颈淋巴结根治术。同时阐明了唇癌、皮肤癌淋巴结根治术的指征。  相似文献   
2.
病例报告黄×,男,52岁,农民,1985年12月14日入院。患者右上颌后牙疼伴腭侧龈肿物2月余。初为右上颌后牙区轻微持续性钝痛,遂发现其腭侧龈生一米粒大肿物,硬,无自发痛。后肿物渐大,表面溃烂并伴疼痛,牙齿亦松动。曾服消炎药治疗无效。二十天前右颌下生一粟子大小肿物,硬,无痛,近日来肿物固定。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60年至1965年的四年半中共收治唇裂患者56例,平均每年约12.4人,占口腔科住院总人数的12.8%。其中就诊年龄10—20岁之青少年共43例,占全部唇裂患者的76.8%。56例中,单侧唇裂51例(其中1例未作治疗),双侧者5例,单双侧之比例为10.2:1。  相似文献   
4.
875例唇裂手术,术后刀口裂开15例,占1.71%。分析了性别、年龄、手术方式、唇裂类型等方面与刀口裂开原因的关系。刀口裂开以间接外伤为主,其次为感染。前者多为完全裂开,后者多为部分裂开。术后废用唇弓可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5.
拉钩法治疗陈旧性颞颔关节脱位刘锡青,李启鄂,张朋翰(沂水中心医院口腔科)关键词陈旧性颞颌关节脱位;手法复位陈旧性颞颌关节脱位是指急性脱位一周以上未获复位者,由于关节周组织的炎性渗出、纤维粘连及关节囊、盘的病理变化,其治疗多以手术为主,手法复位不易奏效...  相似文献   
6.
本病并不罕见,除自觉症状明显及过分有碍美观者外,多不求治.由于诊治其他口腔疾病,并有本病的患者,也常被医生忽略.因此,讨论本病的文献不多.我院自1977年11月至1978年6月8个月中,共检查治疗本病患者14例.现就我们的点滴经验及观察结果,提出有关本病病因,诊断治疗的意见,以供同道参考指正.一、诊断标准:1.我们将肿大程度分为三度:①腮腺与下颌骨升枝后缘及乳突尖相平,并能触及者.②腮腺高出于颌后窝,但低于耳垂.  相似文献   
7.
将207例唇裂患者的健侧及裂隙两侧唇高,双侧唇宽进行测量,并经统计学处理,得出几项结果:1.健侧上唇发育迟缓,除2月组外,其他各年龄组健侧上唇均短于正常人。增长值、增长率也低于正常人。2.裂隙两侧较健侧上唇发育加快:健侧唇高增长值2.27mm,裂隙内侧增长值3.47mm,裂隙外侧增长值4.29mm。3.患侧唇宽先天发育不足。4.上唇主要是横向发育。5.裂隙两侧发育与唇裂类型有关:完全性唇裂比值均小于不完全性唇裂。P<0.01,故完全性唇裂的发育低于不完全性唇裂。  相似文献   
8.
我院处于沂蒙山区,小儿颌周急性炎症之急重病人发病率较高,脱水酸中毒已不罕见.但有关杂志及书籍叙述尚不多.为了使基层医疗单位引起重视,故将我们一部分统计资料报告如下,供同志们参考.我院口腔科从1970年12月至1976年12月,六年中共收住院小儿颌周急性炎症147例,占住院人数的20.44%,其中查血浆CO_2结合力者40例.我们所查CO_2结合力者仅占颌周急性炎症一部分.另有颌周急性炎症患者精神尚好,没有脱水体征  相似文献   
9.
Mobius综合症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以双例面瘫为主,伴有其他器官畸形的一种疾病。复习国内外文献,国外早有人报告,但国内、仅见1981年李鸿智等报告过三例。现将我们遇到的二例报告如下: 例1 男,16岁。主诉面无表情伴小口14年,要求整容而入院。病人出生后能免强吸吮,但直到2岁未见哭笑面容,且发现口唇未再发育。2岁前曾患过面部疱疹(当时诊断不祥)。查体:发育一般,智力尚可、面无表情,呈假面具样面容,两眼裂较大,  相似文献   
10.
430例口腔病患者齿龈内阿米巴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直接涂片和苏木素染色两种方法检查齿龈内阿米巴,430例口腔病患者中检出211人,检出率为49.07±2.41%,其中牙周炎为60.28±4.12%,冠周炎为55.31±7.25%,龈缘炎为50.00±14.43%,龋齿为39.36±3.56%.原虫的感染率似与职业、性别以及口腔内pH无关,但有随年龄的递增而上升的趋势.已婚者的检出率高于未婚者.牙周炎患者的阿米巴滋养体吞噬白细胞的均数(3.8个)高于龋齿患者(0.9个).从吞噬白细胞数和感染率看,该原虫可能具有间接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