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背景与目的:颈动脉体瘤(CBT)是临床上非常罕见的疾病,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CBT的金标准,由于该病变血供极其丰富,是否行术前栓塞目前国内外存在争议,支持术前栓塞者认为其可减少术中失血,反对者认为成本和卒中风险大于收益,本文总结我院CBT无术前栓塞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及术后随访结果,为临床无术前栓塞切除瘤体的安全性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自2017年1月—2020年1月间行手术治疗的65例CBT患者临床与随访资料(其中2例双侧CBT患者选择第一次手术侧的数据)。肿块大小为1.0 cm×0.5 cm×1.0 cm~8.0 cm×6.5 cm×8.5 cm。患者Shamblin分型分别为I型13例,II型33例,III型19例。 结果: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外科手术切除,其中单纯瘤体切除51例(78.46%),瘤体切除联合单纯颈外动脉结扎8例(12.31%),瘤体切除联合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切除并颈内动脉重建6例(9.23%);术中发现术野内淋巴结的患者行淋巴结摘除;术中失血量为10~1 800 mL,平均247 mL。2例双侧病变者均建议择期行对侧手术。病理检查结果,65例均为颈动脉副神经节瘤。围术期1例(1.54%)出现术后脑梗塞死亡。术后14例患者(21.54%)出现迷走神经损伤症状,表现为声音嘶哑、饮水呛咳;5例患者出现舌下神经损伤症状,表现为伸舌偏斜、吞咽困难。2例颈内动脉重建的III型患者(3.08%)术后随访过程中发现颈内动脉闭塞。 结论:CBT确诊后应首选手术治疗,无术前栓塞情况下切除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2007年,泛大西洋协作组织专家共识Ⅱ(TransA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 Ⅱ,TASC Ⅱ)在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诊治方面,将急性肢体缺血(acute limb ischemia,ALI)定义为病程小于或等于2周的,由肢体突然的低灌注引起并能威胁到肢体存活(如:缺血性静息  相似文献   
3.
解剖外旁路手术治疗高龄患者主髂动脉闭塞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解剖外途径动脉旁路术治疗高龄重症主髂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解剖外路径动脉旁路术治疗的高龄重症主髂动脉闭塞33例(39条肢体),男性26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76.0±3.0岁(70~87岁),临床症状按照Fontaine分期为Ⅱb期5例(7条肢体),Ⅲ期22例(26条肢体),Ⅳ期6例(6条肢体),均为TASC C~D级病变.结果 腋-双股动脉旁路术6例(12条肢体),腋-单股动脉旁路术20例(20条肢体),股-股耻骨上旁路术7例(7条肢体).术后22例静息痛消失,5例患者间歇跛行明显改善,6例患者肢端溃疡愈合.踝肱比从术前的0.29 ± 0.11提高到0.66 ±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1%(3/33),无30d内截肢和死亡病例.本组3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率100%.术后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期间内移植物一期通畅率89.7%(35/39),二期通畅率94.9%(37/39),肢体救治率92.3%(36/39),死亡率6.1%(2/33),死亡原因分别为心肌梗死及恶性肿瘤(胃癌).结论 解剖外旁路术是治疗高龄重症主髂动脉闭塞的安全有效方法,术前心肺功能不全是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安全性探讨(附39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tumor,CBT)外科治疗安全性的方法,对术前颈外动脉栓塞的有效性和术中应用转流管的争议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9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经CTA明确诊断并评估Willis环情况,17例术前行颈外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栓塞.39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式包括单纯瘤体剥除术25例、瘤体联合颈外动脉切除术7例,瘤体联合颈动脉分叉切除+颈内动脉重建7例.结果术后发生声嘶和舌偏各2例、呛咳和面部麻木各1例,无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3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0.7~6 a,无复发病例.结论颈动脉体瘤应首选手术治疗,全面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术中操作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关键;术前超选择性栓塞供血分支,术中选择性使用转流管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装潢居室的空气污染对果蝇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在给人们带来美观方便的同时。也给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目前居室环境检测主要是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单一因素指标,而缺乏综合的监测和评估方法。以往实验发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可以明显缩短果蝇寿命。为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本研究采用黑腹果蝇的生存实验来检测室内装潢环境对果蝇寿命的影响,以期建立一种综合评价室内空气污染的果蝇生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较传统的开胸主动脉置换术而言,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选择,但是施行TEVAR要求有合适的主动脉支架血管近端锚定区。在一些左锁骨下动脉(LSA)和主动脉病变区距离较短的病例中,只有覆盖LSA开口才能实现锚定区的延长,然而这一操作潜在有即时或延时神经及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因此,LSA的处理一直备受争议,例如:是否需要对LSA进行预防性重建?何时以及如何施行重建?笔者对以上问题研究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面神经损伤后中枢神经元发生细胞凋亡,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获得性免疫反应对面神经元维持存活状态有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面神经损伤后参与保护面神经元的自身免疫细胞类型、作用时间和范围及影响细胞免疫反应的因素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1954年Eastcott完成并报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外科手段干预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方法在国际上确定.  相似文献   
9.
慢性主髂动脉闭塞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其中年龄是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要危险因素。对高龄患者来说,临床合并症复杂、手术耐受性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已成为此类人群普遍的治疗难点。笔者针对慢性主髂动脉闭塞症的外科治疗和高龄患者的手术原则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