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COPD大鼠核因子κB和γ-GCS水平的变化,探讨小青龙汤治疗COPD的机理。方法采用改良烟熏加气管滴加脂多糖方法复制COPD模型,并以免疫组化法检测核因子κB和γ-GCS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组γ-GCS、NF-κB在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炎性细胞等都为高表达(P<0·01),经过治疗后,阳性表达率有明显降低,其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小青龙汤有着纠正氧化抗氧化失衡,减轻炎性反应的作用,对于寒痰蕴肺型COPD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COPD大鼠细胞因子IL-8、TNF-α、IFN-γ和IL-4及二者比值水平的变化,探讨小青龙汤治疗COPD的机理。方法:采用改良烟熏加气管滴加脂多糖方法复制COPD模型,检测肺组织匀浆中IL-8、TNF-α、IFN-γ和IL-4及二者比值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细胞因子水平在COPD造模组中均有明显改变,治疗后则又有明显恢复。结论:小青龙汤具有抗炎,提高机体免疫的作用,对于寒痰蕴肺型COPD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痰、瘀、虚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已经深入到细胞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形态学水平。本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痰、瘀、虚三个关键环节进行辨证论治。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4-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痰,瘀,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痰、瘀、虚三个关键环节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共收集到176篇相关文献,2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56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20篇文献中,6篇从痰论治,4篇从瘀论治,5篇从虚论治,5篇以痰、瘀、虚综合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结论:痰、瘀、虚三者互相影响,共同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今后应立足中医揭示中药治疗的作用靶点和起效途径,从而展示中医药在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领域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目前普遍认为是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中医经典方剂麻杏石甘汤具有解热、抗炎、抗病毒、镇咳、祛痰等药理效应,适用于治疗痰热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疗效显著。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及二者比值水平的变化,探讨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制。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材料: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体质量(200&;#177;20)g;麻杏石甘汤煎剂,药物组成:麻黄5g,杏仁9g,甘草6g,石膏18g,水煎浓缩为浓度475g/L的浓缩液,饮片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 方法:实验于2005—04/10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①健康雄性SPF级Wistar大鼠7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下3组:即空白对照组24只、痰热阻肺造模组24只、痰热阻肺治疗组24只。采用改良烟熏加气管滴加脂多糖方法复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并进行二次造模复制中医痰热阻肺证。②第30天起治疗组大鼠每天给与2mL麻杏石甘汤煎剂(药物组成:麻黄5g,杏仁9g,甘草6g,石膏18g,水煎浓缩为浓度475g/L的浓缩液)灌胃治疗。造模组大鼠每天给予2mL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相同室内环境下自由饮食饮水。③放射免疫法测肺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4及肿瘤坏死因子Ⅱ含量。④酶联免疫法测肺组织匀浆γ干扰素含量。⑤计算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比值。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及二者比值水平。 结果:①造模组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581.41&;#177;74.72),(318.63&;#177;40.01)ng/L,P<0.01),治疗后有显著下降((533.95&;#177;68.67)ng/L,P<0.01),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P<0.05)。②造模组肿瘤坏死因子Ⅱ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60.78&;#177;20.90),(100.29&;#177;24.2)ng/L,P<0.01],治疗后有显著下降[(147.08&;#177;19.43)ng/L,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P<0.01]。③造模组γ干扰素水平与空白对照相比明显下降[(230.32&;#177;72.33),(328.08&;#177;50.57)ng/L,P<0.01],治疗后水平明显升高[(267.24&;#177;55.14)ng/L,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还有差异(P<0.01)。④造模组白细胞介素4水平与空白对照相比显著升高[(135.08&;#177;29.17),(82.41&;#177;14.66)ng/L,P<0.01],治疗后水平显著下降[(107.99&;#177;23.76)ng/L,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还有差异(P<0.01)。⑤造模组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与空白对照相比明显下降(1.77&;#177;0.73,4.09&;#177;0.91,P<0.01),治疗后比值显著升高(2.59&;#177;0.79,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还有差异(P<0.01)。 结论:麻杏石甘汤可以凋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多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具有抗炎,提高机体免疫的作用,对于痰热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背景:许多疾病都伴有基因表达的改变,能够为认识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组织中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 设计:开放性实验。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山东中医药大学。 材料:实验于2005-04/10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①选取SPF级健康雄性50d龄Wistar大鼠1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中药治疗组,5只/组。②基因芯片类型为大鼠BiostarR-40S(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公司,批号G050510010052)。 方法:①模型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大鼠采用改良烟熏+气管滴加脂多糖的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气道病理改变,若出现气道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肺内支气管的管腔及周围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管壁周围平滑肌和纤维细胞增生;间隔变薄、断裂,肺泡扩大融合;小动脉血管壁增厚,管腔变小,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说明造模成功。②造模成功后第30天,中药治疗组灌服浓度为0.65g/mL的自制中药合剂(麻黄,杏仁,黄芪等),2mL/次,1次/d,连续给药14d。模型对照组每天给予2mL生理盐水灌胃。正常组不做任何干预,相同室内环境下自由饮食饮水。③给药完毕后处死各组大鼠,进行总RNA提取、探针的标记与杂交、洗片,采用芯片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芯片灰度扫描图,得到芯片上每个基因点的原始信号值(包括前景信号值和背景信号值),从而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判定。检验水准是Ratio值大于2.0为上调基因,小于0.5为下调基因。为了提高检验的可靠性,本实验将检验水准设为Ratio值〉2.5为上调基因。Ratio值〈0.375为下调基因。 主要观察指标: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②与正常组比较中药治疗组的差异表达基因。③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治疗组的差异表达基因。 结果:15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对照组的基因表达情况较正常组有明显变化,差异表达基因达57个,涉及免疫、代谢、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周期、细胞转运、细胞迁移及纤维化等。②中药治疗组的基因表达大多恢复到正常组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表达基因减少到11个,涉及应激反应、信号转导及细胞骨架等。③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治疗组的差异表达基因有7个,涉及免疫及神经递质的分泌。 结论:大量的基因表达改变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原因之一,而经药物治疗后,大多数差异表达基因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有利于纠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治疗前后气道病理的改变,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4/2005-10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①健康雄性SPF级Wistar大鼠26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下11组:空白对照组,寒痰蕴肺模型组和治疗组,痰热阻肺模型组和治疗组,肺气虚模型组和治疗组,脾气虚模型组和治疗组,肾气虚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4只。采用改良烟熏加气管滴加脂多糖方法复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并根据分型,分别给予不同干预,进行二次造模。②第30天起各治疗组分别灌服相应证型的预治疗中药合剂,连续14d。寒痰蕴肺治疗组灌服小青龙汤煎剂(麻黄9g,桂枝6g,白芍9g,干姜3g,五味子3g,半夏9g,甘草6g,细辛3g,水煎浓缩为浓度0.6g/mL的浓缩液),痰热阻肺治疗组大鼠灌服麻杏石甘汤煎剂(麻黄5g,杏仁9g,甘草6g,石膏18g,水煎浓缩为浓度0.475g/mL的浓缩液),肺气虚治疗组灌服玉屏风散煎剂(防风3g,黄芪3g,白术6g,水煎浓缩为浓度0.15g/mL的浓缩液),脾气虚治疗组灌服六君子汤煎剂(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半夏12g,陈皮9g,水煎浓缩为浓度0.675g/mL的浓缩液),肾气虚治疗组灌服人参蛤蚧散煎剂(蛤蚧6g,杏仁15g,甘草15g,人参6g,茯苓6g,贝母6g,桑白皮6g,知母6g,除蛤蚧外其他药物水煎浓缩为浓度0.75g/mL的浓缩液,蛤蚧研末兑入),2mL/d,相当于成人剂量的7.5倍(饮片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模型组大鼠每天给与2mL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相同室内环境下自由饮食饮水。③光镜下观察大鼠小气道病理改变,电镜下观察大鼠气管纤毛的变化,并按照小气道病变评估方法和标准进行分析描述。结果:实验过程中,各造模组均有大鼠死亡,最终进入结果分析242只。①正常对照组中、小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排列整齐,肺泡结构连续,肺泡壁完整,且未见明显渗出。模型组气道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糜烂脱落,肺内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管腔及周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管壁周围平滑肌和纤维细胞增生、断裂;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明显扩大,间隔变薄、断裂,肺泡扩大融合;小动脉血管壁增厚,平滑肌增生,管腔变小,周围炎性细胞浸润。②光镜、电镜下观察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纤毛粘连倒伏、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以及炎细胞浸润等现象表现均明显减轻,肺大泡数量减少。结论:各经典方剂通过辨证论治均可以缓解大鼠肺内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管腔及周围表现炎性细胞浸润及分泌物阻塞,恢复纤毛粘连、倒伏、脱落,改善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的修复和炎症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秦峰  刘艳  张心月 《疑难病杂志》2013,12(7):565-567
<正>胆石症在糖尿病患者中很常见,尤其在女性2型糖尿病(DM)患者中更多见。糖尿病患者患胆石症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且胆囊炎、胆石症也会增加糖尿病发病的风险。下面着重阐述有关糖尿病与胆石症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1糖尿病合并胆石症特点1.1患病率及危险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条件的  相似文献   
8.
背景:许多疾病都伴有基因表达的改变,能够为认识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线索。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组织中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山东中医药大学。材料:实验于2005-04/10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①选取SPF级健康雄性50d龄Wistar大鼠1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中药治疗组,5只/组。②基因芯片类型为大鼠BiostarR-40S(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公司,批号G050510010052)。方法:①模型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大鼠采用改良烟熏 气管滴加脂多糖的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气道病理改变,若出现气道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肺内支气管的管腔及周围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管壁周围平滑肌和纤维细胞增生;间隔变薄、断裂,肺泡扩大融合;小动脉血管壁增厚,管腔变小,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说明造模成功。②造模成功后第30天,中药治疗组灌服浓度为0.65g/mL的自制中药合剂(麻黄,杏仁,黄芪等),2mL/次,1次/d,连续给药14d。模型对照组每天给予2mL生理盐水灌胃。正常组不做任何干预,相同室内环境下自由饮食饮水。③给药完毕后处死各组大鼠,进行总RNA提取、探针的标记与杂交、洗片,采用芯片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芯片灰度扫描图,得到芯片上每个基因点的原始信号值(包括前景信号值和背景信号值),从而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判定。检验水准是Ratio值大于2.0为上调基因,小于0.5为下调基因。为了提高检验的可靠性,本实验将检验水准设为Ratio值>2.5为上调基因,Ratio值<0.375为下调基因。主要观察指标: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②与正常组比较中药治疗组的差异表达基因。③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治疗组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15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对照组的基因表达情况较正常组有明显变化,差异表达基因达57个,涉及免疫、代谢、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周期、细胞转运、细胞迁移及纤维化等。②中药治疗组的基因表达大多恢复到正常组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表达基因减少到11个,涉及应激反应、信号转导及细胞骨架等。③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治疗组的差异表达基因有7个,涉及免疫及神经递质的分泌。结论:大量的基因表达改变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原因之一,而经药物治疗后,大多数差异表达基因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有利于纠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9.
间质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难治性疾病,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优势日渐突显,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在对间质性肺疾病中西医分类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从中医内因和外因等层面探讨本病的病因问题,从而为治疗思路提供依据.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是先天禀赋不足、肺肾失养、反复感受外邪,而致肺之气血痹阻肺络、肺叶痿弱不用,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COPD大鼠IL-8、TNF-α、IL-4、IFN-γ、IFN-γ/IL-4水平的变化,探讨六君子汤治疗COPD的机理。方法:采用改良烟熏加气管滴加脂多糖造模方法复制COPD模型,并以放免法检测IL-8、TNF-α、IL-4,酶免法检测IFN-γ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大鼠IL-8、TNF-α、IL-4水平升高,IFN-γ、IFN-γ/IL-4水平降低;经治疗后,IL-8、TNF-α、IL-4水平降低,IFN-γ、IFN-γ/IL-4水平升高。结论:六君子汤能够减轻炎症,纠正免疫失衡,对于COPD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